日前,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放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江一舟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成为年仅36岁的“国家杰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图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官方公众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又被称为“院士摇篮”,竞争十分激烈。2024年有6117位学者申请杰青项目,最后433人获得资助,通过率仅约为7%。而且,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官方年龄限制是45岁以下(女性为48岁以下),面对年龄大关,学者们卯足了劲要“冲”上杰青项目。

不少人青丝成白发,也未能敲开“杰青”的大门;也有人展现出超强的科研实力,年纪轻轻就将“杰青”收入囊中,成为科研路上的重要助推力。

年纪轻轻,获批杰青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于1994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今年正值30周年。杰青项目设立之初,不少青年才俊获得资助。随着科学难度的加大、杰青项目申请年龄的放宽,杰青的获资助年龄呈现出上升趋势

几年前,一篇《杰青的大龄化趋势及其弊端——1994—2013年杰青基金获得者当选年龄的统计与分析》的论文就曾指出:杰青获得者群体有向大龄区集聚的趋势。1994—2013年的20年时间里,获杰青项目资助者,当选年龄最多的是45岁,共422人,占比达14.1%;其次为44岁,共389人,占比13.0%,29岁和30岁的人数都很少,分别只有2人和9人,随着年龄变大杰青人数增多。而近年来,35岁以下获得杰青资助者,更是少之又少

杰青项目对于年轻科学家的成长和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我们整理历年来35岁以下获得杰青资助的部分科学家后发现,他们中大部分都已成长为了两院院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毓明,2005年获杰青资助,年仅29岁。同年年底,他晋升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汪毓明教授主要从事日冕与行星际介质动力学和行星科学方面的研究,曾获200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1年中国青年科技奖、2012年首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9年首届科学探索奖等奖项和荣誉。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3年,46岁的汪毓明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是较年轻的院士候选人之一。

魏炳波在30岁获得了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谈及杰青项目的帮助与意义,魏炳波院士说:“杰青项目是我强有力的助推剂。”1994年,魏炳波得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的好消息后,以“空间材料科学研究”为题提交了申请书。这让他成为国内较早提出“空间材料科学”新概念的学者之一。以杰青项目为起点,魏炳波带领科研团队在空间材料科学研究之路上越走越远,建立了金属材料超常凝固实验系统,自主研制了电磁悬浮、超声悬浮、静电悬浮、气动悬浮、熔体浸浮和自由落体等6种实验设备,并都达到国际先进或者领先水平。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深入推进,这些成果已经应用于空间应用系统。

一代代拔尖青年在杰青项目的助力下,成长得更快、更坚定,正如国家杰青项目的定位: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跨世纪的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30年来,在杰青项目资助下,大批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大多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

深化改革,潜心科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曾说:“2/3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于支持源于好奇心的研究。”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应该是这个社会最具探索精神的一个群体,但却有不少教师和科研人员困在了卷“基金”、“帽子”的系统中,无法基于原本的好奇心潜心钻研。

为淡化杰青项目的“帽子”属性,突出项目属性。当前,走过30个年头的杰青项目正在进行三期滚动支持、分级评价、放宽女性年龄限制等系列改革。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惠认为,“滚动支持”是一个积极举措。一方面,它可以使获得杰青项目的年轻人继续努力,把项目做好,争取滚动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使年轻的科研人员静下心来,长期聚焦更有挑战性的难题的研究。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张强认为:“滚动支持可以延续到15年,基本上能覆盖科学家的科研‘黄金期’,让其在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心无旁骛地进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杰青项目改革措施中为女性科研工作者放宽了年龄限制,直面了女性科研工作者们现实中的职业发展困境。中国科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女科技工作者规模总量超过4500万人,较2011年增长了80%,在全国科技工作者中的占比超过40%。女性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杰青项目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更多女性科研人员获得项目资助、开展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旨在缓解人才短缺问题,为青年科研工作者营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有效促进了众多杰出学术领袖的快速成长,使他们能够跻身世界科技的前沿。它是科研人员逐梦路上的助推剂,是国家科技力量发展的加速器。随着时代的发展,杰青项目也在不断适应新的挑战,积极应对。展望未来,期待在杰青项目的助力下,更多青年科学家能够在新时代为国家的科研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与受理情况分析》,发表于《中国科学基金》。

[2]关于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

http://mp.weixin.qq.com/s/O3hdNISuncMsdQKSumx8kw

[3]《杰青的大龄化趋势及其弊端——1994—2013年杰青基金获得者当选年龄的统计与分析》,发表于《中国科技论坛》。

[4]汪毓明

https://ess.ustc.edu.cn/2022/0929/c32196a572092/page.htm

[5]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

http://www.cas.cn/tz/202308/t20230831_4966954.shtml

[6]魏炳波院士:杰青项目开启空间材料科学新纪元

http://mp.weixin.qq.com/s/dA6vLman0i5EFa6yW_vFhw

[7]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释放科技创新“她力量”

http://mp.weixin.qq.com/s/ve_UBSo4VHtgD05m72Yl6Q

[8]李惠院士:杰青项目振奋了我的科学精神

http://mp.weixin.qq.com/s/KZ0R91t9RT9mSh7uTszycA

[9]清华大学教授张强:杰青项目让我坐热“冷板凳”

http://www.tsinghua.edu.cn/info/1182/111797.htm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 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