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苹果收获的季节,昨天看到一个视频,苹果丰收时,农民们常常面对着一个令人无奈的现象:自家地里摘下的新鲜苹果,只能卖到7毛钱一斤,可当这些苹果辗转到城里超市的货架上时,价格却变成了7块钱一斤。这其中的差价,让人不禁要问:利润到底去哪儿了?为什么农民辛苦种地挣不到钱,而城里的消费者又直呼吃不起?中间商和消费平台的利润,是不是真的太高了?

首先,咱们得明白,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的这个过程,可不是简单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里面涉及了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人去做,都要产生成本,自然也要有人从中获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农村,农民们起早贪黑地照料着果树,从浇水、施肥、修剪,到最后的采摘,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但即便这样,苹果刚摘下来时,价格往往并不高。为啥呢?因为农民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他们缺乏足够的信息和渠道,很难把苹果直接卖到城里去。这时候,就需要中间商来介入了。更重要的是,苹果在自然环境下只能存放一个月左右,放久了就烂掉了一文不值,如何让苹果一年四季都能供应市场,也是一个大问题。

中间商们有着自己的渠道和网络,他们知道如何把农民的苹果运到城里,如何找到买家,如何把价格谈上去。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要承担风险,比如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价格波动等。因此,他们自然要从苹果的售价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利润。

苹果是一种结节性作物,每年的秋天收获,在自然条件下能保存一个月左右,但为什么我们看到城市里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苹果呢?那就是因为苹果建了冷库储藏,修建一个冷库耗资巨大,至少有几百万,而且耗电量也很大,我们吃的苹果极少是从树上摘下来的,主要都是从冷库里运出来的。这笔高昂的保险费用肯定也摊到了苹果的售价当中。

在山东烟台,就有不少苹果市场建了很多冷库,专门储藏苹果和梨等暖温带水果,以保证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水果供应,这个成本不小,每个冷库的老板都要自负盈亏,当然了所有的保险费用最后都要转嫁给消费者,所以价格肯定会高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比如香蕉,在南方的农村产地也只有几毛钱,七八成熟的时候就摘下来用稻草裹好运到北方的冷库储藏起来,然后再拿到市场上销售。这些运输、储藏、转运、零售等环节都需要一定利润才能持续运转下去。因此让中间商有一定的合理利润是必须的,但是不能太高,要符合市场运营机制,防止资本垄断给市场带来破坏。

可问题就在于,这个利润有时候实在是太高了。为啥呢?一方面,中间商们要面对的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他们要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有着一定的定价权,尤其是在农产品供应紧张的时候,他们可以通过控制供应量来抬高价格。这样一来,农民们得到的收益并没有增加多少,而消费者却要承担更高的价格。

除了中间商,消费平台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咱们去超市、水果店买苹果,很少能看到直接从农民手里收购的。大多数都是从中间商那里批发来的,然后再经过超市、水果店的加工、包装、陈列等环节,最终才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这些环节都要产生成本,自然也要加到苹果的售价中去。

中间商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比如保鲜,水果的季节性很强,如果保险做不到位的话,很可能血本无归,因此中间商获得一定利润合情合理。但不应该垄断经营,垄断某一种水果哄抬物价,当然国家有关部门也会经常检查指导。

而且,消费平台们还要追求自己的利润。他们要想方设法吸引消费者、提高销量、增加收入。有时候,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甚至不惜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比如虚标价格、以次充好等。这样一来,消费者不仅花了冤枉钱,还可能买到质量不好的苹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中间商和消费平台的利润是不是真的太高了?这个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中间商和消费平台,他们的运营成本、利润空间、市场竞争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可能确实存在利润过高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监管和引导;但有的也可能只是维持正常运营的需要,不能一概而论地要求他们降低利润。

那么,农民种地挣不到钱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它涉及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民收入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要想让农民真正从农业中受益,就必须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比如,可以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联合社等组织,通过集体采购、集体销售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同时,还可以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产品质量。这样一来,农民们就能更好地掌握市场主动权,减少中间商的盘剥和压价。

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人多地少、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农民在实施大规模大规模农场化经营的道路上先天不足,咱们很多地方没有那么多土地,很多还是从山上开出来的,地块分散,有的还是梯田,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开发。而国外集约化经营的大规模农场才能取得很好的效益。很多时候,我们穷不是我们自己不努力,而是客观环境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政府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农民的收入。比如,可以设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当市场价格低于一定水平时,政府可以给予农民一定的补贴或收购他们的农产品。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农民因市场价格波动而遭受过大的损失。

至于城里人吃不起苹果的问题,其实也不是普遍现象。毕竟,在咱们国家,还有很多人是吃得起苹果的。市场上的苹果基本上都卖掉了,这说明了市场价格在大家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如果价格实在太高,大家都无力消费的话,超市早关门了。因此,我们要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不能过多干预。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未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买得起、吃得起优质的农产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价格问题。毕竟,对于很多低收入家庭来说,农产品的价格还是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的。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还需要继续加强价格监管和调控工作,确保农产品的价格合理、稳定。

最后,咱们来聊聊中西方企业家在利益分配和价值创造上的不同。确实,咱们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在利益分配上往往更注重如何分到最大的蛋糕;而西方企业家则更注重如何创造最大的价值。这背后的原因,其实跟咱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和为贵”、“中庸之道”等思想。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商业领域,就表现为一些企业家更注重短期的利益分配和利润最大化;而在创新和价值创造方面则相对较弱。

而在西方国家,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个人主义”、“竞争精神”等思想。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在商业领域,就表现为一些企业家更注重长期的价值创造和品牌建设;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则相对更加灵活和开放。

当然,这并不是说咱们中国的企业家就不好、西方的企业家就好。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咱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要求所有的企业家都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去行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中国的企业家还是西方的企业家,都应该注重价值创造和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和谐发展。

总之,苹果的城乡差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个主体和多个因素。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真正从农业中受益、让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让企业家在价值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