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冯晓晖
本篇首发于《九江日报 · 长江周刊》2024年10月27日,总第1005期。发表时名为《徐霞客游庐山带来的思考》
概述:
万历四十六年(1618)八月十八(10 月 6 日)至八月二十三(10 月 11 日),徐霞客游庐山。
徐霞客(1587 年 1 月 5 日 - 1641 年 3 月 8 日),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直隶江阴县人,祖籍江西南昌,是明代著名的旅者、术士、风水师、堪舆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
徐霞客像 图源:百度百科
评述:
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旅者,排名第一绝无问题,我们甚至很难想出排在他后面的是谁。
请注意笔者使用的是“旅者”而非“旅行家”,徐霞客不是旅行家。中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旅行家,比如张骞、班超、玄奘等等都算。所有能称之为“家”的,比如作家、画家、科学家,都是专事于某个职业,并从中获得报酬。旅行家或者有官府的支持,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长途跋涉,比如取经的玄奘、搞外交的张骞、做生意的马可·波罗等。旅者则不然,自己出费用,目的不是为了宗教、政治或商业,只是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因此,我们很难找出第二个徐霞客,严格地说谢灵运也不能算,这位大公子哥搞公款旅游,排场大得很。自己花钱出去游山玩水,又没什么特别的追求,如今我们称之为“游客”。
徐霞客遍访名山大川,留下了精彩的长篇游记,《游庐山日记》是其中著名的篇章之一,全文三千余字记述了 1618 年 10 月 6 日到 11日他在庐山的旅行。这篇游记放纵舒畅,对景色的刻画极为精到,细读此文,再与现在的庐山对照,颇有趣味。以下简述徐霞客在庐山六天的旅行。
笔者摄于庐山博物馆,202 年 8 月
注:以上庐山博物馆的日程表,没有做公历农历转换,将游记原文的农历直接写成了现代公历。这种错误出现在大多数介绍徐霞客的网络文章中,可见天下文章一大抄到了什么程度。
徐霞客到九江第一天,从长江入龙开河,换小船前行二十里,在今柴桑区上岸,再转步行五里到东林寺入住。徐霞客在庐山几天的旅行中,都住在寺庙中,古代的寺庙,承担着客栈的功能。
第二天。徐霞客选择了一条艰险而风景甚佳的登山道——石门涧。这一路层烟叠翠,瀑布喷雪奔雷,令人耳目为之狂喜。登上庐山后,他游览了“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大林寺、佛手岩(仙人洞)、白鹿升仙台(御碑亭)等处,入住天池寺(大天池)。他上山后走的这条游览路线是如今最经典的庐山西线游。
《徐霞客游记》 清·鲍氏知不足斋抄本
第三天。徐霞客从天池寺出发,翻山越岭,上仰天坪,目标是庐山最高的汉阳峰。这条路攀爬起来很不容易。当天,徐霞客因担心登顶后找不到住处,就放弃了当天爬上汉阳峰的计划,住在离峰顶不远的僧舍内,这里有几位苦修的僧人,与世隔绝,生活极是清苦。
第四天。登上大汉阳峰,再向山南五老峰而去,再探三叠泉。他在游记中记录“从涧中乱石行”中访三叠泉的这段特别生动,也略显惊险。
第五天。从山南下山,过栖贤寺、三峡涧,这一条是最经典的山南登山道,经过观音桥可到白鹿洞书院。之后徐霞客走的是官道,过南康府(星子县)到开先寺。
第六天。登山观马尾泉。马尾泉即秀峰瀑布,李白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地方。徐霞客登上了瀑布对面的文殊峰,当年峰顶有座文殊塔。最后一天徐霞客去的地方不多,游记中没有说明他如何离开九江。
徐霞客在庐山考察过的主要地点 笔者摄于庐山博物馆,2021 年 8 月
徐霞客的庐山之旅,就简略介绍到这儿。他的这篇游记,是庐山文化史上最著名的游记之一,也是记录庐山景色的优秀散文,颇值得细细研读。
笔者多年前曾想沿着他的这条路走一遍,在相同的场景中体会数百年前的这位伟大旅者的感受,但这一计划却一直未能实行。对庐山熟悉的读者,看完徐霞客的行程就能感受到,他的体力太强了。当年山上仅有几座小庙,少数禅修的和尚,没什么农夫、猎人,因此不会有现在的石阶路,只有人烟罕至的小径。去石门涧、三叠泉就必须在乱石、山涧中攀爬,连着这么几天,我们普通人也吃不消。
那年,笔者在自叹不如时,无意中看到了这篇游记的日期:1618 年 10 月。徐霞客生于 1587 年,他游庐山时才 31 岁,怪不得有这么好的体力。
这是我们阅读古人作品时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书籍的封面总有一张白胡子飘飘饱经沧桑的脸,你很难想到,写这首诗时,作者可能还是个风流倜傥、肆情快意的公子哥。
理解一位作者的思想,要结合他的年龄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同样的,我们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有纵向的视角,还要有横向的对比。
《徐霞客游记》 笔者摄于2016 年 3 月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这是《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的第一句。1613 年 5 月 19 日,徐霞客踏上了天台山,5 月 19 日因此成为了中国旅游日。
1613 年是明朝的万历四十一年。看到万历四十一年,我想起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那是一部以“大历史观”分析中国历史的著名作品。当徐霞客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独自漫游时,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我们来尝试做个横向的比较。查阅“世界史年表”,很容易得到答案。在这一年的世界大事件中,记载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日本平户设置了商馆。当徐霞客爬上天台山时,国外已经有了跨越半个地球的航运贸易。
维基百科 · 世界史年表
回顾世界历史就会发现,当年仅 26 岁的徐霞客踏上天台山时,人类历史上被称为“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已接近尾声。一百多年前的 1492 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1498 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了好望角,打通了欧洲通往印度洋之路。到了 1522 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之旅。
1607 年,徐霞客的第一次出游(游记未能留存),而在 1600 年到 1604 年间,英国、荷兰等国纷纷建立了东印度公司,欧洲列强已经开始在世界版图上划分势力范围。
1620年,徐霞客游浙江,观钱塘江潮。与此同时,五月花号从英国驶出,一批清教徒历尽千辛万苦踏上了美洲的土地,美国开始孕育。1620 年,也是万历朝结束的年头,它标志着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到达顶点后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败。
1641 年,56 岁的徐霞客去世。他的“汗漫游”遍及明代两京十三布政司,相当于现今的 19 个省、市、自治区,在手稿大多佚散的情况下,依然留下了63万字游记,创造了中国古代游记之最。
《徐霞客游记》 清 · 鲍氏知不足斋抄本
在此之前,大航海时代业已结束,人类已经探索了这个星球中除了南极洲之外所有的陆地,欧洲的舰船已经划过了全世界90%以上的海洋。
徐霞客去世一年后,荷兰人赶走了西班牙人,建立了台湾殖民地,中华帝国的传统版图开始被欧洲人强占。在他去世三年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上,明朝灭亡。
在他去世了一百多年后,《徐霞客游记》终于得以付梓出版,并在文人中渐渐流行。这套游记曾经很流行,却是用来做“榻上游”的,官宦雅士们在院子里赏赏花,回到书房呷一口茶,靠在榻上读几页,思绪跟着飘一飘,没什么人仿效他的行动,更不会有人关注中国之外发生了什么。
1840年,英国的军舰开入了广州,鸦片战争的炮声隆响,中华帝国走向崩溃。1840年,距离徐霞客去世199年,距离《徐霞客游记》印刷发行仅 66 年。
纵向看历史,你总是能看到前进,横向看历史,或许就能发现倒退。纵横结合,才是阅读历史的正确方式。从徐霞客身上,折射出了明清以来的闭关锁国。我们可以发现,在明代初期郑和下西洋之后,再也没有了著名旅行家,没有了探索西域的张骞,没有了万里取经的玄奘,张骞在汉代,玄奘在唐代,汉和唐,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旅行家最多的朝代。
走遍名山大川的徐霞客却走不出国门,他成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位伟大的旅者,他的旅行也宣布了帝国落日的来临。
后记:
本文在《九江日本·长江周刊》专栏中刊出时,被改名为《徐霞客游庐山带来的思考》。对这一改动,笔者不太苟同,但也体会到编辑的深意:本文虽然大略介绍了徐霞客的庐山的游历过程,但重点是后一段的感受。
这篇文章是在我7年前写一篇札记上扩充的,那篇名为《写在中国旅游日——读「徐霞客游记」》,发表于5月19日,是我在读了先后读了《万历十五年》和《徐霞客游记》的一点感触。
文章最后我是这么写的(以下改写了几个字):“纵向看历史,你总是能看到发展,横向看历史,或许看到的是倒退。纵横结合,你才能看懂历史、明白现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