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受邀发表演讲,由于话筒线不够长,只能弯着腰讲话,不料瑞典医学家安德森,见状快步跑去,单膝下跪为她举了30分钟话筒,期间一动未动,因为他明白青蒿素对这个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她的父亲接受过西方教育,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即使屠呦呦是家里的女孩,5岁时也被送入幼儿园读书。

小时候,屠呦呦最喜欢父亲在楼顶的小隔间,那里摆满了父亲喜欢和收藏的古籍,这里也是她学习的开始。

1946 年,屠呦呦在中学时染上肺结核,休学2年多,当时社会局势动荡,家里变得拮据,屠呦呦的病一直不见好。

在她和疾病抗争的这段时间里,她深刻体会到了身为病患的痛苦和无能为力,因此,那时候她就有了想学医的想法。

1951 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她专心于科研工作,致力于寻找治疗疟疾的有效方法。

1969 年,疟疾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尤其是在越南战场,士兵因疟疾大量死亡,对有效抗疟药物的需求非常迫切。

于是,屠呦呦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负责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的任务,国家希望能够尽快找到抗疟药物,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但这个任务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成功的案例,即使是国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抗疟药物研究,但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屠呦呦带着团队,肩负着国家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起初,她和团队阅读大量中医典籍、查阅群众献方、请教老中医专家,在3个月时间收集了2000多个药方,并从中精选出几种中药作为研究对象。

他们从大量的中草药中,找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药物,这是一项极其繁琐和耗时的工作,当他们筛选了380多种中药提取物后,才最终确定青蒿为重点研究对象。

确定青蒿为研究对象后,要如何从青蒿中提取出有效的抗疟成分呢?

屠呦呦和团队一开始是按照传统的煎煮法提取,但效果并不理想,提取物的抑制率不稳定。

后来,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示,书中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让屠呦呦意识到,传统提取方法中的加热步骤,可能破坏了药物的活性成分。

于是团队改变提取工艺,尝试在较低温度下提取,为此创建了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成分的方法。

之后,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一份青蒿提取物,能抑制寄生虫生长,但之后的实验却无法重复这一结果,他们便想着加大样本量。

但当时的中国科研条件很艰苦,实验设备短缺还落后,尤其是缺乏专业的提纯设备,没办法,他们研究组就只能用7个大水缸,用乙醚浸泡青蒿叶来提取。

青蒿的采集和供应也存在很大的困难,他们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就需要充足的药材供应,所以,屠呦呦带着团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青蒿叶,还要保证这些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尽快验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亲自充当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

在当时,对于青蒿素的安全性,还没有完全确定,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风险,但他们为了推动研究的进展,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样做。

经过不懈努力,1971年,团队获得了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

1973年,中药所派人赴海南疟区对青蒿素单体率先进行临床试验,证实了其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有效性。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成就值得全世界的尊重和赞誉,而在2015年,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受邀发表演讲。

由于话筒线不够长,她只能弯着腰讲话,没想到瑞典的医学家安德森,见状快步跑去,单膝下跪为她举了30分钟话筒,期间一动未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1.9m身高的大个子单膝跪跪在屠呦呦身旁,一只手为屠教授握着话筒,另一只手绕到椅子后扶着她。

这一幕真的令人感动,他的这一行为,不仅仅是对屠呦呦个人的尊重,更是对科学精神和人类共同进步的追求。他深知屠呦呦的发现,对世界的重要性,毫不犹豫地用行动表达了对她的敬意。

要知道,安德森在医学领域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和成就,他的医术精湛,声名在外。

屠呦呦和安德森,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次诺奖颁奖典礼上,他的举动,更是展现了知识无国界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之间彼此尊重。

而这一次,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也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女科学家的身影,诺贝尔奖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代表着对人类在各个领域卓越成就的最高认可。

它不仅是获奖者个人的荣耀,更是对全人类知识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大推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屠呦呦像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为了我们国家的事业,默默无闻,不求名不求利,将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国家。

这种舍身忘我的深明大义,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缅怀。他们是国家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

屠呦呦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为国家科学事业拼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