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中有句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意思是夫妻虽然看似一家人,没灾没难的时候,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一旦有了大灾大难,还是各自顾各自,最后选择了离开,选择了不再做同林鸟,常常被用来形容在危难时刻将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常理说,夫妻作为自由恋爱结合组成家庭,可以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往后的生活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无论是快乐和忧愁,不管是否遭遇人生的何种变故,都应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祸福同当、相互扶持、共渡难关,携手到老,同甘共苦,这才是夫妻关系的真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也有因为特殊原因的离异,后来却因为各种因素叠加,又破镜重圆,并衍生出许许多多令人唏嘘的故事,国军中将、抗战名将郑庭笈与妻子冯莉娟爱情故事,令后人感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庭笈,海南文昌县文教镇美竹村人,这里茂密的椰林掩映着一个古老的村庄,椰风吹拂着整洁的村道,一幢风格颇为独特的洋楼宽敞通透,正门上书“美创陶公业,竹得君子居”,足以见得房子的高雅意趣,1905年郑庭笈将军就出生在这处古村落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人称奇的是,在郑庭笈祖居屋后的草坪外,矗立着两座并排的坟头,石碑上赫然刻写着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夫人杜致礼所赠送的挽联:远征倭寇英名著,血战昆仑国史光。原来,这两座坟便是郑庭笈和相差近20岁妻子冯莉娟的合葬墓。根据现居住在美竹村郑庭笈的侄子介绍,根据叔叔所著名《归宿》一书的遗嘱,要求夫妻合葬老家,而且墓面朝东南台湾海峡。以示夫妻两人的感情深厚,同时盼望着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庭笈的家庭可谓是人才辈出,一共兄弟四人,他居老二,他三兄弟都是将军,长兄郑庭钧,国军少将;三弟郑庭筊,华中剿总经理处少将处长,1981年病故于台湾。四弟郑庭铭,清华毕业的高材生,任内燃机集团总公司总工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振宁教授对郑庭笈的挽联中提到的两处战事,一处是远征倭寇,说的是他担任远征军200师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作为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开赴缅甸时的一场激战,当年,这支部队孤军深入,接替英军防务,没想到英军被日军一个师团盯住,为了掩护英军安全撤退,郑庭笈率部在缅甸的丛林里,在内缺粮弹,外无援兵,和敌人以血肉拼刺,以万人部队抗击两万多日军达半月之久,使日军遭受了南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败。后来撤退回国,途中遭日军伏击、损失惨重,师长戴安澜受伤牺牲,剩下官兵四千余人在郑庭笈指挥下,安全回国,郑庭笈因此威名大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场战事是血战昆仑。昆仑关是广西南宁宾阳与昆仑镇交界处,是南宁的门户和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日军发动所谓“一号作战”的计划,意在切断海外补给线,使中国军队丧失国际物资来源,进而丧失抵抗能力。昆仑关正是此役的焦点,为了夺取这个重要的昆仑关,日军少将中村正雄率第42联队两个大队火速前往昆仑关增援,郑庭笈率领的一个团担负阻击来援之敌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日军气势汹汹地进抵八塘、九塘,郑庭笈用望远镜观察九塘阵地敌情,突然发现九塘的一处路旁边的草坪上,有不少日军在集合,还有一人在指手划足讲解着什么,他意识到可能是敌人在开会,于是立即果断命令迫击炮、重机枪一齐发动开火猛攻,“轰隆——”一发迫击炮弹击中了目标,瞬间鬼子被炸倒一大片,其余没死的四散而逃,纷纷向九塘逃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重要的一炮直接炸死了日军在昆仑关的最高指挥官——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中村正雄在昆仑关下结束了他的侵略生涯,震惊日本朝野。这一战也使郑庭笈名声大噪,在抗战史上战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美女爱英雄, “力拔山兮”的项羽,白门楼“三英”都斗不过的吕布,都成为美女心目中崇拜的对象,其美丽的爱情故事流传百世而不衰。山河动荡、历经血雨腥风的乱世同样是英雄纷起,自然也有不少才子与佳人。抗战英雄郑庭笈和妻子冯莉娟虽然年龄相差近20岁,他们是通过自由恋爱结合的,其爱情故事也令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抗战之初,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担任中级军官的郑庭笈,部队在湖南衡阳集训,期间认识了刚满17岁的冯莉娟。我们从两人结婚时的照片看,在没有美颜、没有彩照的年代,冯莉娟比时下的女明星还要漂亮,冰肌玉肤貌美如花,天生丽质,容貌姣好,姿态灵动,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莞尔一笑露温柔,气质香含秋华露,端庄秀丽,绝对的美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庭笈第一次见到冯莉娟,当下即一瞥惊鸿,惊为天人,便自此乱了那七尺男儿的心扉。明眸如水,一泓秋波的少女冯莉娟,看到这位气宇轩昂的年轻军官,腰间一把金碧辉煌的军人魂显得格外抢眼,金灿灿的领子上镶有明晃晃的一颗星,方方正正的脸上一对倒八字眉苍劲有力。黄埔军校的学生也不乏有很多出生于名门望族、人中龙凤等,迷倒当时万千少女,自然是那种情窦初开的少女梦想中的英雄。正搅动着冯莉娟心池春水里碧波荡漾的涟漪。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她迈着轻盈的步子向他凑了过去,她与他就这样相识、并很快坠入情网,随后走入婚姻的殿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俊潇洒的军队领导和貌美如花的才女结合到一起,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让所有人都为之羡慕。他们夫妻两个结婚之后也是非常恩爱,如胶似漆,相敬如宾,十分恩爱,每天过得非常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的,很快郑庭笈作为远征军的一员派往缅甸抗击日军,夫妻俩聚少离多,尽管分离多,但夫妻还有惦念。那个年代的通讯十分落后,战场上的事情总是 以讹传讹,特别是郑庭笈在远征军的时候,由于师长戴安澜在回撤途中牺牲,作为副师长的郑庭笈恐怕也是凶多吉少,便传成了全军覆没,在老家提心吊胆的冯莉娟,竟然收到一张丈夫的“阵亡通知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只有深爱着丈夫的冯莉娟根本不相信丈夫会这样离她而去,她对人说:“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一日找不到他的遗骸,我坚决不去领抚恤金。”于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以一个妇人之身千里寻夫,一路辗转到达云南的边境线,竟然真的找到了郑庭笈所在的部队,当看到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活生生的时候,她喜极而泣,抱着丈夫久久不肯松开,令郑庭笈感动不已,不由边篇地念起:执子之手,与子共著。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他们很快生下了5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胜利后,被升任49军中将军长的郑庭笈,便被派往东北参加内战,辽沈战役期间,作为增援部队的郑庭笈所部被解放军包围,突围失败在黑山被俘虏,随后被送进哈尔滨“东北解放军官团”参加学习,被俘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想起自己的妻子,他在送往哈尔滨的火车上这样写道:“正值北方寒冷的冬天,雪花纷纷,心情难以名状,没想到结局如此之惨,还有爱妻,随我颠簸,为我担忧,此刻我在北国,她却在千里之外的南方海口,膝下三女二儿,将来何以为靠?莉娟呀,我对不起你,多保重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庭笈在他认为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根本不是想自己的个人得失,而是第一时间想起自己的贤妻,感情之深厚可见一斑。而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冯莉娟带着五个儿女,已经回到了老家美竹村,她坚信自己的丈夫一定能逢凶化吉,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台湾。得知郑庭笈在黑龙江绥化学习,便从祖国的最南端走到最北端,探望自己朝思暮想的丈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离不弃妻子的探监,与其它人员的愁眉苦脸相比,郑庭笈是最快乐的一位,心情特别舒畅,他逢人就说,现在的这种生活,比以前枪林弹雨中要好得多了,衣食无忧,生命有保障。因此,改造特别的积极,被管理所任命为组长,每天都过得相当的充实。不过,好景不长,有一次妻子冯莉娟又来看望郑庭笈,说着说着从口袋中掏出一张《离婚申请书》,要他在上面签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郑庭笈简直如五雷轰顶,被这一情形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妻子看到此情此景,也是心如刀绞,只是哭着说道:因为你这种身份,孩子们读书、工作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反正年纪不小了,要为子女们作想,他们的路这么长,要是受到影响,后面的日子比我们还要艰难。只有我们离婚,孩子跟你划清界限,才能不受牵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闻听斯言,郑庭笈心中万般不舍,但为了孩子,还是低下头,沉默良久,拿起笔巍颤颤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自从离婚之后,郑庭笈情绪一度很低落。当然,不久之后,上级考虑他抗日有功,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加上他前期在管理所的优秀表现,当上组长的身份,很快就被列为第一批特赦人员,他的女儿还作为家属代表上台发言,更为令他万分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庭笈特赦之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在上级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下,他和冯莉娟很快恢复了家庭关系,终于复婚,破镜重圆,郑庭笈对这段失而复得的感情加倍珍惜,两个人的生活也十分幸福。与此同时,郑庭笈的孩子们也摆脱了战犯后代的身份,有了新的生活,他的儿子郑心校参加高考,成功进入北京第二医院学习。毕业之后,郑心校前往北京友谊医院工作,后来担任了院长。他的子女都没有受到父亲身份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郑庭笈走完他92岁的生命,与自己相濡以沫妻子长眠在美竹村的青草绿水之间,时人对他与妻子的情感一节写一段话叹曰: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惧死,则国事可为。庭笈久从戎马,为国效命。历生死之间者数,因有重生之号。须倪毫发之间,生死立判。将军不死沙场,其福耶?其祸耶?拿郑庭笈自己在著作中的话来回答:我从血雨腥风中走来,蹒跚地走到荆棘小路的尽头,终于看到了康庄大道,找到了我的人生归宿。他自己认为是最幸福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郑庭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