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旅游文写道,徐霞客急于游云南石城,马太麓留他不住,便推荐土官早龙江当向导,谁知路途中,他却两次迷路。这天,徐霞客路过王靖远曾经的战场,来到石城附近,早龙江替他考虑周全,万事俱备,僧人沧海却劝他明日再去。

徐霞客游记中提到的王靖远,就是明朝初年的文臣王骥,他的征战生涯在六十岁至七十三岁间,他主要指挥的战役有三场,一在西北,一在西南,一在南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己卯年(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七月十一,早龙江备好饭,告诉徐霞客:“江外的土人,质朴粗野,不驯顺,见人就躲避。先生想要去游石城,此山在西北高峡之上,路由蛮边进去。蛮边也是我管辖的地方,当奉送一道檄文,命令那里的火头供给所需,修整道路,调拔寨中的夫役领路到那地方,不然,一时之间没有栖身的场所了。”

徐霞客谢过他。早龙江又领他来到屋前空旷处,指点着说道:“东北的一座山峰特别高耸,向西面临江左的,是王尚书驻扎兵营的山峰。西北重重山峡之下,一座山冈向东突到江右的,那是蛮边,从前麓川叛逆的酋长思任盘踞成巢穴。它后方的重重山崖上,那是石城,姓思的贼酋据作天险,与王尚书夹江抗拒的地方。此地从前是战场,是贼窟。如今凭借天子威严神明,百姓安居,地方平静,物产丰富,盛于其他地方。其他地方刚刚插秧,这一带的新谷已经成熟;其他地方盗贼很多,而这一带夜不闭户。敢说闭塞的边疆不是乐土吗?但是无高人来到此地,如今您来了,难道不是山川的幸事吗?”

徐霞客辞谢不敢当。当时新稻谷、新稻花,一时间一起长出,晚稻的香风,充盈在平川中,笼罩着田野,真是边境优美风光,但有人指认为是瘴病之区,这也是此地的常事罢了。

餐后,早龙江要陪同徐霞客上路,徐霞客坚决辞谢,并约定返回途再会面,就拿着他的檄文出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霞客坐在东岸树下等船,半晌渡船来到。船逆流稍往北,接了驮物的马匹,这是从北冲往西来的马帮。渡船是早龙江之弟早龙川所管,只是驮物的马匹各自交给他一些钱,而空身渡江的人,无人交钱。

摆渡的船夫告诉徐霞客,从蛮边回来,必须去溪南与早龙川见一次面。他答应了。他从小溪北登上江岸,马上往西北行。

当地人曾商议就着石崖建桥,孙知府已会同马元中一帮人亲自来察看地形。后来徐别驾及腾越督造的卫官,凭私人意见在石崖北边沙嘴的冲要处建桥,不久桥被水摧毁冲去,始终未建成。王靖远与思任夹江对垒,互相坚守不能渡江。王靖远命令多绑些木筏。一天夜里把羊绑在鼓上,捆火把在木筏上,放筏遮满江面往南下漂。姓思的贼酋见此,以木筏将由下游渡江,争着从西岸赶到下游,可王靖远的军队却从上游渡了江,战胜了思任。

东岸罗明坝,是他捆松明的寨子,罗鼓寨是他造鼓的寨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蛮边有村落背靠山坡向东罗列,徐霞客在村里寻找火头,不见人影。火头的妻子持着檄文找来一个僧人读了,把徐霞客引入竹楼坐下后,就去准备饭食。那僧人就是石城下层中台寺的和尚,在中台之上建寺,土人全都信服他,今天他来取木料请匠人,将开始修建大寺。

这僧人刚下山,就与各喧的火头商议开山建寺。他告诉徐霞客,此时寺中无人,不妨暂且停在此地,等他明日归来,才可经由寺院去石城。徐霞客听从了,坐在竹楼上写日记。

下午,他观看火头家烹小猪祭祖先。他们命一人在外边望,一人在楼内高呼,问道:“可来了?”外边那人答道:“来了。”如此数十次。他们便用布铺在路上,把祖先的魂灵招引入神龛,给他饮酒吃饭,劝吃劝喝也同活人一样。

傍晚,火头的儿子拿来火酒与肉,与徐霞客在竹楼上饮酒。风雨忽然间来临,虽然竹楼中无所遮蔽,但平川郁闷炎热。饭后,徐霞客便在竹楼上躺下,顾不上移到他的室中了。

“火头”是一喧的主人,类似中原的保长、里长。

敬请关注“景致记录”,看古今美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