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西安。
入殓师吴津娜挺着六个月的孕肚,站在台前,向台下几十双眼睛,演示着“故人沐浴”的每一个步骤。
她娴熟地为“模特”整理仪容,动作轻柔,却充满了力量。
很难想象,这个被外界视为“晦气”的行业,竟被一个女人做到了极致!
从不走亲访友,被亲妈嫌弃不吉利
1984年的上海,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这座城市,也吹进了吴津娜的家庭。
那一年,吴津娜出生了,父母都是商人,家境优渥,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12岁那年,吴津娜最爱的姨妈,因车祸离世,姨妈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却天人永隔。
年幼的吴津娜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想再见姨妈最后一面,却被父母拒绝了。
“你太小了,会害怕的。”
这次经历,在吴津娜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关于生命、关于死亡的种子。
2000年,16岁的吴津娜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要抉择——高考。
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报考福建民政学校的殡葬专业。
“女孩子家家的,怎么可以干这种事?”、“太晦气了!”父母的反对声,此起彼伏。
亲戚朋友也纷纷来劝说,甚至有人说她“脑子坏掉了”。
可是,吴津娜的心意已决,姨妈的离世,让她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她想要帮助那些逝去的人,让他们走得体面、安详。
最终,在爷爷的支持下,吴津娜如愿以偿地踏入了殡葬专业的大门。
选择这条路,意味着要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挑战。
在学校,她是同学眼中的“异类”。
放假回家,邻居们对她指指点点,甚至有人会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和她走得太近,怕“沾染晦气”。
有一次,她看到母亲将自己祭拜祖先用过的水果,偷偷换掉了。
那一刻,吴津娜的心像是被针扎了一下,隐隐作痛,她这才意识到,原来在父母心中,自己这份职业是如此“见不得光”。
委屈、难过、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但她没有放弃。
2003年,吴津娜以优异的成绩,从福建民政学校毕业。
毕业后,她做了一个更加大胆的决定——去日本学习更先进的殡葬技术。
众人眼中的“另类选择”
有一次,吴津娜为一位因车祸去世的年轻女孩做“故人沐浴”。
女孩的遗体面目全非,惨不忍睹,吴津娜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用颤抖的双手,一点一点地为女孩清洁、修复。
她花了整整八个小时,才将女孩的遗容恢复到生前的模样。
“谢谢你,谢谢你让她走得这么体面。”女孩的母亲,紧紧握着吴津娜的手,泣不成声。
吴津娜将“故人沐浴”服务带回国内,打破传统观念,为逝者和家属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八年后,吴津娜带着在日本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回到了祖国。
这一次,她不再是一个人,她的身后,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13年,吴津娜在上海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上海至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故人沐浴”在国内还属于一个新兴行业,人们对它的了解很少,甚至存在着误解和偏见。
有人认为,这是对逝者的大不敬;有人担心,这会带来厄运;还有人质疑,价格太贵,不值得。
面对质疑,吴津娜没有退缩,她选择用行动去证明。
吴津娜的公司,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人。
吴津娜对员工的要求非常严格,她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要用心去对待每一位逝者,把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极致。
“我们要让逝者,带着尊严和美丽,走向人生的终点。”这是吴津娜对员工的承诺,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吴津娜的心声:见证生命的旅程,传递生命的温暖
从初入行时的紧张和害怕,到如今的从容和自信,吴津娜经历了成长和蜕变。
从19岁踏入殡葬行业,到如今成为“中国故人沐浴第一人”,吴津娜走过了一条充满荆棘却又充满意义的道路。
这条路上,有汗水、有泪水,更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挑战。
最初,面对冰冷的遗体,吴津娜也会感到害怕、恐惧,甚至做噩梦。
但她告诉自己,要战胜恐惧,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她开始阅读大量的书籍,了解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
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如何与家属沟通,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渐渐地,她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变得更加专业、更加自信。
“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它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吴津娜说。
在多年的工作中,她见证了太多生死离别,也让她对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专业和爱心,让逝者走得安详,让生者得到慰藉。”
每一个逝者,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吴津娜和她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理念。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妈妈找到吴津娜,她的孩子因为意外不幸夭折,她想为孩子做一次“故人沐浴”。
吴津娜了解到,这位妈妈的孩子,生前非常喜欢奥特曼。
于是,她在“故人沐浴”的过程中,特意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奥特曼玩偶,并轻轻地放在孩子的身边。
“孩子,你看,奥特曼来陪你了。”吴津娜轻声说道。
孩子的妈妈看到这一幕,再也忍不住泪水,泣不成声。
“谢谢你,谢谢你,你让他走得没有遗憾了……”
还有一次,一位老人的家属找到吴津娜,老人因病去世,家属希望能够还原老人年轻时的容颜。
吴津娜仔细观察了老人的面部特征,并根据家属提供的照片,一点点地为老人进行面部修复。
最后,当老人恢复了年轻时的神采,家属们都惊呆了。
“太像了,太像了,简直和照片上的一模一样!”
他们紧紧地握着吴津娜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们看到了父亲最美好的样子……”
吴津娜深知,要改变人们对殡葬行业的偏见,光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她开始积极地与媒体合作,宣传“故人沐浴”的理念和意义。
她还参与了多部纪录片的拍摄,向公众展示殡葬行业的真实面貌。
2018年,吴津娜带着六个月的身孕,登上了央视的舞台,向全国观众讲述了她与“故人沐浴”的故事。
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和思考殡葬行业的价值和意义。
“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吴津娜说。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正视死亡,尊重生命,让生命最后的旅程,充满温暖和爱。”
如今,吴津娜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故人沐浴”行业的领军企业。
中国入殓师许康飞
1985年,25岁的许康飞,刚从部队退役回来,一身戎装还没来得及脱下,就被分配到了杭州殡仪馆。
听到这个消息,许康飞的心里咯噔一下。
“殡仪馆?那不是办丧事的地方吗?天天跟死人打交道?”
许康飞心里犯着嘀咕,但军令如山,他还是硬着头皮报到了。
刚进殡仪馆,一股阴冷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格外安静,偶尔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更增添了几分诡异的氛围。
许康飞被分配到“防腐整容组”,工作内容简单来说,就是给遗体化妆。
“小许啊,干咱们这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敬畏之心,要尊重逝者,也要理解生者。”老馆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许康飞把这些话默默记在心里,他努力学习各种相关知识,他想做得更好,不想让馆长失望,也不想让家属失望。
许康飞在杭州殡仪馆一干就是几十年,送走了形形色色的逝者,也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变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对入殓师这个职业还很陌生,甚至带有偏见和歧视。
人们避讳谈论死亡,更不愿意和“死人”打交道,认为这份工作“晦气”“不吉利”,甚至会给家人带来厄运。
很多入殓师因为承受不了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纷纷转行。
许康飞也曾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每当看到逝者家属悲伤欲绝的表情,他又会咬牙坚持下来。
他知道,这份工作虽然辛苦,甚至有些“恐怖”,但却是连接生与死的重要桥梁,是给予逝者最后尊严的守护者。
时代在发展,观念也在改变。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死亡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性,对入殓师这个职业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许康飞还记得,他曾经为一个年轻的女孩整理过遗容。
女孩只有二十多岁,因为感情问题想不开,选择了跳楼自杀,当许康飞看到女孩支离破碎的遗体时,心里五味杂陈。
他无法想象,一个正值花季的女孩,怎么会做出如此决绝的选择。
他小心翼翼地为女孩清理伤口,修复残肢,化上淡妆,尽量让她看起来安详一些。
当他把女孩的遗体交给她的父母时,女孩的母亲突然跪倒在他面前,痛哭流涕。
“谢谢你,谢谢你让她走得体面一点……”
那一刻,许康飞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虽然微不足道,但却给了逝者家属一丝慰藉,让他们在悲痛之余,能够感受到一丝温暖。
从那以后,许康飞更加用心对待每一具遗体,他把每一位逝者都当成自己的亲人,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送他们最后一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入殓师这个曾经神秘而陌生的职业,也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理解这份工作,也开始正视死亡,思考生命的意义。
参考信源
辽宁卫视《有请主角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