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了位于苏赫巴托广场东侧的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心主任、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参赞李峙及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座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主任介绍了蒙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中蒙两国在文化交流合作取得的积极成果。他说,蒙古有350万人口,近一半集中在乌兰巴托。当地学汉语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每个家庭一般4个孩子,家长会要求一个孩子学汉语。这里学校开设外语课程主要有英语、俄语、汉语、日语、韩语、德语。汉语排在第3位。中国在蒙合作建有3个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从学习中文的学生人口比例来看,蒙古国在中国周边国家中是名列前茅的。教学培训也是中国文化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今年,国内将为我中心派出3位汉语老师,对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余华的小说《活着》在蒙古很受欢迎,多次再版,今年更是被改编为话剧,将演出60场。上半年,蒙古文化艺术大学还排演了曹禺的《雷雨》。中国影视在蒙也很受欢迎。当前,中蒙两国文化合作交流不断深入,蒙古孩子们学习中文人数逐年增加,年轻人到中国旅游和经商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都有力地增强了蒙古人对中国的正面认知。

中国作家代表团领队赵晏彪向文化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了作家代表团成员和来蒙访问目的,感谢大使馆和文化中心为作家代表团提供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位作家代表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李主任和文化中心同事们一一做了认真解答。最后各位代表还在中心的留言薄上写下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座谈结束后,李主任热情邀请作家们留下感言。作家团团长龚盛辉写下了“让蒙古大众了解中国文学,让蒙古人民了解中国精神,认识当代中国人”的题字。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杨晓升题词:“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蒙友谊与合作共赢。”

作家、编剧杨宓写道:“加强中蒙两国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

青年作家、北师大博士生史玥琦留下这样的诗句:“大漠南北无限风光,文学友谊地久天长。”

蒙古族作家内蒙古作协副主席海勒根那写下了这样的话:“到乌兰巴托,看中国文化传播。”

国际写作中心会长、此次代表团领队赵晏彪写下这样的句子:“愿中国优秀文化如涓涓细流输出到国外,国外的优秀文化吸收到国内,真诚以待,美美与共。”

最后龚盛辉说,听了李主任的介绍,尽管我们的影视有一些传播到了蒙古,一些作品也翻译到了蒙古,刘震云、余华等作家也来过蒙古宣传他们的作品,但我想,向蒙古介绍中国当代文化,进而了解当代中国,已显得非常紧迫。

座谈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大家都有一个心愿:让中蒙两国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人民之间增强互信了解,书写中蒙人民新时代的友谊华章。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