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杰鹏,作家。1971年生,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专业学士,北京大学古文字学专业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训诂学专业博士,现为独立撰稿人,笔名“梁惠王”,江湖人称“大王”。其成名作为现象级历史小说《亭长小武》,亦著有《婴齐传》《赌徒陈汤》《赤壁》《鹄奔亭》《楚墓》;历史随笔《文景之治》《楚汉争霸》《贵族列传》;散文集《旧时天气旧时衣》等。曾与中影集团多次合作,为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颐和园》、陕西卫视大型纪录片《裸俑背后的千年帝国》撰稿。

本文系受权首发,转载须取得授权。

问:史老师,您好!以前您写作的历史小说,背景多为汉代,这次的《紫云村》是唐代为背景。您在后记中说,是因为阅读唐代笔记,唐笔记的邪性魅力给了你启发,能具体说说吗?或者在书中有体现吗?

史杰鹏:唐笔记的邪性魅力,这是几年前我读唐传奇的感受,唐传奇的写作手法虽然还不成熟,无结构,无轻重,但有一股勃勃之气,横冲直撞。我感觉小说最重要的还是这种邪性,现在几乎没有小说了,一些朋友圈的鸡毛蒜皮聚集起来,加点政治正确,身份正确,取个高大上的名头,就吹成了文学杰作。就拿著名的《虬髯客传》来作例子吧,开始你以为主角是李靖,再接着以为主角是虬髯客,谁知隐性的主角是李世民。故事写得很没有章法,如果换现在人来写,肯定不一样,但又很可能写不出这样邪性的豪气。

另外就是那些鬼故事,印象也比较深刻,记得有一个故事,说长安暮鼓发动,走在道上的人立刻急了,想赶回自己住的里坊,否则就只能在别的坊借宿。路上有一辆大车正在疾驰,车上的少女们见一老妪傍车跑,不忍,就邀请她上车。老妪到达目的地后下车,遗留下一个包裹,少女们打开包裹一看,里面有四件死人穿的明衣。几天后,四个少女全部死亡。这故事非常冲击我们的道德感,以及对故事的预期,但很干脆利落,有一种质朴的恐怖。我觉得很独特。后世如《聊斋志异》,就不会这样写。我编不出这样的故事,一则唐传奇很多是短篇文言,故事戛然而止,大家可以接受。我们现在写故事需要起承转合,你不能把一个没有结尾的恐怖塞给读者,读者不大能接受。我们现在写故事,要完整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为什么钟情于以小吏为主角?《亭长小武》的内容被概括为“一个底层小吏的官场逆袭”,这本《紫云村》写了另一个小吏张冀鸿,主要是想表达一个什么想法呢?

史杰鹏:小吏位居基层,要跟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他们既有底层的生活经验,又很可能机缘凑巧,会和上层发生联系,这样容易衍生故事。底层生活经验,对我这个出自平民家庭的人来说,容易把小吏写得有烟火气。和上层发生联系,则有助于情节的推进。我这回写这个小吏张骥鸿,主要的想法还是写出一个唐代人的生活质感。

问:我们知道,《亭长小武》其实有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汉武帝末期的“巫蛊之祸”)作为背景,如果说《紫云村》也有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的话,那就是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这两个小说的写作时间跨度有近20年,两者在叙事和构思上有何异同?

史杰鹏:《亭长小武》的叙事要粗糙些,具体生活细节的描写较少,故事讲得比较急促。《紫云村》就力求舒缓,在叙事上更接近中国某些古典小说的传统,绵密很多。而且不为了故事而故事,不刻意追求情节的跌宕,尽量生活化。

问:《紫云村》的写作,您说在写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固定主题”,是怎么考量的?这种写作在传统小说中可有参照文本?

史杰鹏:主要是不想主题先行,不想一定要表达个什么高大上的理念,我只是假想,一个底层出身的孩子,既有勇力,又热爱文化,如果生在中唐时代,一旦因缘际会,他能走到哪一步。

如此说来,主题也是有的,只是不够先行,不是那么把主题举在头顶上,一遍遍吆喝:“我是有深刻主题的,你挖掘一下。”其实我想《红楼梦》这种小说,如果把警幻仙子那些章节拿掉,它的主题也不鲜明,就是描写大家族年轻人的生活嘛。但看见生活,质感就有了,人物的面目就清晰了,我想这是小说的重要意义之一,我不喜欢概念化的小说。

问:以往您的作品里每个主人公都比较专一,这次变成一个忠君爱国但私下有点滥情的“渣男”,是为了让人物更丰满,还是有什么其他考虑?

史杰鹏:“渣男”谈不上吧?主人公张骥鸿最想得到的人其实是霍小玉,但永远不可能得到。后来和崔五娘的一夜私情,也是崔五娘主动,一个被抛弃的男人,就算崔五娘不主动,他主动,只怕也算不上渣男吧。但崔五娘也没法嫁他,最后他对成德节度使的女儿产生绮念,也很正常,他并没有脚踏几只船,也没有不断“新人迎来旧人弃”。

问:历史小说写作需要把具体人物置身于复杂历史,您怎么看待真实历史与虚构的结合?《紫云村》出现的一些唐代著名诗人,比如许浑、李益、李商隐,他们在小说中故事情节是否都有真实材料支撑?

史杰鹏:没有,全是虚构,但也都是合理虚构,是历史阙载,我来发挥想象。历史小说中,虚构故事是必须的,不能虚构,就不算一个合格的作家。但我也坚决守住一条红线,那就是虚构要有历史的合理性,有些事情不该在中唐发生,那就不能由着性子瞎虚构。瞎虚构就不叫历史小说,而叫架空玄幻。但我认为,历史小说的历史,能给故事增加生活质地,这是任何架空历史也无法达到的。小说不仅仅是故事,没有生活质地的历史小说严格地说不能叫历史小说,而叫古装故事。

问:您曾经的《亭长小武》《刺杀孙策》《鹄奔亭》等作品在很多读者中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您怎么看待其他人的历史写作小说,比如马伯庸的?您觉得自己的写作在这个谱系中处于什么位置,或者说跟其他作者有什么区别?

史杰鹏:其它作家我看得不多,不敢评价。我不知道其他作者写得怎么样,只能谈谈自己的特点,因为我同时是个学者,对某些历史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可能看问题的方式会不一样些?还有就是我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的修养比较全面,小说是不是也会显得独特一些?当然,这需要让读者自己来评价,自己是没有资格评论的。

问:您的历史小说创作中,是如何构思和塑造女性角色的?

史杰鹏:性格上,以我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的女性为模特,想象将其放置到古代,会发生什么。

问:您的小说写作有些什么来源?是否学习参考过中国古代小说,比如《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这样的古典长篇?

史杰鹏:自从我在初中课本上读了《范进中举》之后,就对《儒林外史》念念不忘,高中时终于从一位女同学那里接到了《儒林外史》,读完却很失望,原来写得最好的篇章还是《范进中举》。

这是一个高中生的回忆,当然,高中生大概是追求故事的曲折性,现在来看,肯定会有所不同。我最熟悉的古典小说还是《红楼梦》,但也不敢说从中学到了什么,至少在写《亭长小武》的时候,我没以《红楼梦》为修养根基。在写《紫云村》之时,大概有了学习的想法,就是尽量写得绵密而有生活气。其实我读西方小说比读古典小说多得多,我想,也许有些写作技巧对我起过作用。

问:您对《紫云村》的影视化有设想和期待么?有没有设想书中的主人公由哪位演员来扮演?

史杰鹏: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决定的。

问:您现在每天很有规律地投入写作还是比较随机?可以为大家介绍下现在的创作习惯么?

史杰鹏:我写小说是一阵阵的,有时候脑子里有个迫切的念头:“我要写一部小说。”然后我就会写。有时候会被一些学术念头分心:“这个问题我想写一篇论文。”可能我就暂时抛下了小说写作,去写论文去了。另外为了谋生,我得写一些我不想写的东西,所以我写小说没法有规律地投入。

比如今年,我就一直在修改长篇小说《孔融与东汉人民群众》,但同时我还得去学校上课,备课,还有一些古典学问的爱好者要求我讲《说文解字》《诗经》,所以,我只能断断续续修改。至于想写的文学作品,还有好几个,可是实在分不出身,只能慢慢来。

问:看后记得知您在这次写作中替张骥鸿这个角色写了多首诗词,算是过了诗瘾,以后还想写宋代的故事,现在有想好从宋代的哪个历史事件中切入么?可以聊一聊自己未来的创作计划么?

史杰鹏:宋代的故事,如果要写,我可能会写姜夔,我曾经注过姜夔的诗词,读过很多姜夔的资料,当时姜夔的生活轨迹在我脑子历历如绘,当时就想写一篇小说,可惜现在模糊了很多,但我还想捡起来。不想再从宋代的哪个历史事件切入,不想涉及澎湃的大历史,只想写一个文人平平淡淡的人生。

还有就是,就历史小说而言,等我完成五六十万字的《孔融与东汉人民群众》之后,我可能不会再有什么野心了,再写的话,就写一些小品,《刺杀孙策》那样的。我倒是想写的两部现代题材的长篇小说,一本叫《王念孙还魂》,讲述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还魂,游历现代各高等学府的故事,另外一本叫《中国语言文学系》,写我经历过的某段生活。

后记(史杰鹏)

我之前的历史小说,基本都是汉代背景的,从西汉到东汉(包括三国),这却是一部以唐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而且写得这么长,简直出乎我的意料。

为什么会写这么一部小说,是因为去年有一段时间,我耽于读唐代笔记。有一天,读到一段传奇般的描绘,突然有些激动,就琢磨着怎么把它改写成一篇现代意义的小说。唐代的笔记,一般也叫笔记小说,但其中很多都像是速写,没有前因后果,没有一个首尾呼应的完整故事,就连那鼎鼎有名的虬髯客传奇和聂隐娘,也不太成熟,无结构,无轻重,只好在有一股勃勃之气,横冲直撞,散发着邪性的魅力。小说有这种邪性,就有异样的光彩,缺点可以忽视。

打动我的那段唐代笔记,就有类似的邪性,我想改写,就得找一个主题。可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好的。我自己一向讨厌主题先行的小说,很多现代派作品,往往都有主题先行的毛病,为此硬扯一个牵强的故事,或者干脆故弄玄虚,搞些寓言一样的东西。我当然不会效仿。我并非完全否定小说需要一个主题,主题是要的,没有主题的写作,就好像没有目标。

最后也没有想得很清楚,只觉得朦朦胧胧的,激情四溢,很想写,就开始写。原以为写个几万字就结束了,写着写着,就七八万字了;又想写到十来万字就结束,写着写着,又快二十万字了……最终写到了三十七万字。在写法上,我不想重复自己,我追求回归传统,追求绵密,更追求生活的质感。对于历史小说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好在我感觉写得还算顺手。

给了几位很好的朋友看,也惴惴:“是不是没有主题”一位朋友说:“当然有主题,主题就是小人物再厉害,在权力面前也屁都不是。”又补充道,“再说,小说也不是一定要围绕主题,可以各种丰富……《紫云村》绝对碾压市面上的历史小说。”

这个评价有点过头,我自然不敢信,于是又问:“比《刺杀孙策》如何”我知道他很喜欢《刺杀孙策》。

“比《刺杀孙策》强。”

那就放心了,我希望自己每一部都能进步,哪怕只进步一点点。

唐代历史题材比汉代好写,虽然对于唐代,我没有像汉代那么熟。但唐代的资料实在太丰富了,我没有统计过,大概要比汉代丰富十倍以上吧即便我不是太熟悉,只消读一部分,在心中滋生的历史感也会超过汉朝。尤其细节多,像那些笔记小说里记载的生活细节,汉代哪有。还有长安城的里坊,各类记载拼合起来,清清楚楚,各个里坊内住过什么人,房屋位置,甚至朝向,种了什么树,都几乎可以一一复原。唐代佛教兴隆,坊内寺庙众多,似乎几百步就是一个寺庙,很像现在日本的京都,无疑更让人能感受到生活的质地。唐传奇里侠客的故事,无比浪漫,让我神往,虽然知道是假的。加之唐代文教兴隆,唐诗冠绝古今,我年少时就喜欢诗词,自己偶尔也写几句,算是一项“才艺”,可惜在汉代题材的作品中,却发挥不上,这回可以趁机表现一下。小说里张骥鸿的诗词,都是我替他写的,也许很拙劣,但张骥鸿本来也不是什么大诗人,我能帮他写得平仄合律,就算没辱没他了。在我的感觉中,唐代的天空比汉代要朗润;而一回思汉代,仿佛四季都充溢着阴冷,大概主要因为唐诗。唐诗让我直面当时更活泼泼的生人趣味,自然就会感到明媚而亲切。总之,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很愉快的。以后我会写更多的唐代背景的历史小说,可能还会加上宋代,因为比之唐诗,我更喜欢宋词。

不多谈了,还是让作品本身说话,请不吝批评。

即将截止·跟随叶舒宪、许纪霖(25年春节),埃及+迪拜深度研学

游学·柬埔寨(12.28-1.3):丛林秘境邂逅“高棉的微笑”

游学阿拉伯(12.10-19),揭开沙漠之花的神秘面纱

「重构日本」人文之旅(12.25-1.2):10个关键词,5大城市,穿越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