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哈马斯最高领导人哈尼亚遭遇暗杀身亡,到10月16日,接替其职位的辛瓦尔遭遇以军袭击而亡,目前,哈马斯暂由一个五人委员会领导。
按说,“擒贼先擒王”,哈马斯的头目们陆续死亡,而且,按照以军方的说法,哈马斯的战斗力已经遭受了重大削弱,胜利似乎近在咫尺。
可为什么以色列仍迟迟无法彻底消灭哈马斯?哈马斯是如何在最高指挥者几乎全军覆灭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呢?
哈马斯的地道战术:无形中的抵抗力量
或许不少人都能从新闻上感受到,哈马斯在地面战斗中损失惨重,但他们的抵抗力量仍然不可忽视。这是因为哈马斯在加沙地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地道网络。
据少有的资料显示,这些地道的总长度达到了惊人的1000公里,且有一个完整的战斗系统装有各种陷阱和防御设施。
有了这些地道,哈马斯能够通过地道隐藏重要领导层、存储武器,并在以色列军队推进时突然出现进行反击。
正是这种游击战术,让以色列的军事进展显得步履维艰,尽管军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但始终无法彻底摧毁哈马斯的战斗力。
以色列也曾多次发动专项行动,试图摧毁这些地道,但效果甚微。
毕竟,地道深藏于居民区之下,在轰炸时必须考虑平民伤亡,这使得以色列无法进行全面的地毯式轰炸。即使摧毁部分地道,哈马斯仍然可以在其他地方建立新的网络,形成一种不断循环的防御体系。
以色列也曾考虑过“核武器”,的那面对哈马斯的游击战和地道战术,仍显得无用武之地。
目前,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更多依赖常规武器和地面部队的推进。可哈马斯的顽强抵抗让以色列军队多次陷入困境。
以色列的高级军官阵亡率较高,这也反映了战争的激烈程度。
自2023年10月以来,已有752名以色列士兵在冲突中阵亡,其中包括6名上校、9名中校和58名少校。
以色列的装甲部队同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第401装甲旅的旅长达克萨上校在一次哈马斯的伏击中被炸死,这一事件震惊了以色列军方。
对于哈马斯而言,防守不是目的,主要目的是进攻以军让其离开巴勒斯坦的土地,所以主力部队仍坚持在地面上与以军作战,这也直接导致哈马斯的领导层损失惨重。
以色列“斩首行动”:起反作用
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是哈马斯最高领导人辛瓦尔的死亡。
10月16日,辛瓦尔在加沙被以色列特种部队击毙,这一事件通过DNA比对得到了确认。以色列甚至公布了辛瓦尔死前的最后影像,试图向外界展示其“斩首行动”的成功。
可实际效果,并未如以色列所期望的那样,削弱哈马斯的抵抗能力。
这是因为哈马斯的组织结构较为灵活,即便领导层损失严重,新的领导者很快会填补空缺。
据了解,辛瓦尔死后,哈马斯内部的派系斗争虽然加剧,但并未导致组织的瘫痪,目前已有五人组成的“委员会”迅速接手,且有报道称他们都在卡塔尔。
而且,哈马斯领导层的阵亡并未削弱整个组织的战斗意志。对于哈马斯来说,领导人的牺牲往往被视为“殉道”,反而激发了更多的仇恨和复仇情绪。
这种宗教和民族主义情感的结合,使得哈马斯的战士们即便在极端困境下,仍然愿意继续战斗。
或许哈马斯内部的不同派系会因为领导层的更替而产生冲突,但这种冲突并不会削弱哈马斯的整体抵抗力。反而,这种内部的权力斗争可能促使新的领导者采取更加激进的策略,以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
未来,哈马斯的战略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的领导层。
如果是强硬派上台,哈马斯可能会继续采取游击战术,甚至发动更多的恐怖袭击。而如果温和派掌权,哈马斯可能会寻求与以色列的和解或谈判。
不少人分析,从当前的局势来看,温和派上台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哈马斯的武装力量已经被严重削弱,他们更倾向于采取极端手段,以展示自己的存在感和战斗力。
这也预示着哈以之间的军事对抗将更加激烈。
在这场冲突中,国际社会的反应也至关重要,特别是作为以色列最重要盟友的美国。
美国总统拜登在辛瓦尔死后发表声明,表示这一事件虽然清除了加沙问题上的一个重大障碍,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
同时,拜登呼吁尽早结束战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对以色列的影响力有限,无法有效推动冲突的结束。
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依然坚实,但这种支持正在面临挑战,随着美国全球影响力的逐渐削弱,未来以色列可能无法再依赖美国的无条件支持。
特别是在面对哈马斯的游击战术时,美国的军事援助和技术支持并未能帮助以色列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与此同时,许多阿拉伯国家对哈马斯表示同情,并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而欧洲国家则呼吁双方立即停火,避免更多的平民伤亡。
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无疑让以色列的军事行动面临更大的压力。
以色列的国内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战争不仅导致了士兵的伤亡,还对以色列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国内的反战情绪也在上升,越来越多的以色列民众对政府的战争策略表示不满。
这种内外压力无疑让以色列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于哈马斯来说,只要以色列继续占领加沙,他们的抵抗就不会停止。未来,双方的冲突或许还将持续,直到巴以之间的根本矛盾得到解决为止。
战争的终结,或许并不是通过武力,而是通过和平谈判和政治解决。然而,在当前的局势下,和平的曙光依然遥不可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