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男子婚后16年发现儿子非亲生,心软继续供儿子读完大学,没想到,儿子一毕业就“失联”,男子病重后把前妻告上法庭,法院判了!
16年含辛茹苦地抚养,以为自己在为家庭默默付出,结果却发现儿子并非亲生。
这种打击,无论放在谁身上,都会让人心寒。
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广西男子在病重后,儿子竟然“失联”了。
当他将前妻告上法庭,要求返还抚养费并赔偿精神损失时,法院会如何判决呢?
1.案情回顾
故事的主人公是广西的张先生,与前妻刘女士结婚多年,两人育有一子。张先生作为一家小企业主,平日里工作繁忙,但家庭生活也未曾懈怠。儿子小张自小乖巧懂事,成绩优异,夫妻俩对他寄予厚望。
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在小张16岁那年,张先生无意中发现自己并非儿子的亲生父亲。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通过一次偶然的亲子鉴定得出的结果。
得知这一真相后,张先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质问妻子刘女士。
起初,刘女士还试图否认,但最终在事实面前承认了自己当年的过错——在与张先生结婚之前,刘女士曾与另一名男子有过一段感情,儿子小张就是那段感情的产物。
由于当时的情况复杂,她隐瞒了这一事实。
面对此情此景,张先生内心矛盾万分。一方面,16年的父子情分让他难以割舍;被欺骗的愤怒让他无法释怀。最让张先生难以接受的是,自己这些年不仅为儿子的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金钱上的投入也难以计数。
但最终,张先生选择了心软——尽管对刘女士心存怨恨,但他不忍心让无辜的孩子在即将高考的关键时刻承受更多压力。
张先生决定继续承担小张的抚养费用,直至其大学毕业。在这期间,刘女士与张先生已经离婚,张先生独自承担了大部分的教育费用。他希望,抚养小张长大成人后,自己至少能得到一份感激和回报。
现实再一次给了张先生沉重的打击。小张大学毕业后,便与张先生渐渐失去了联系。起初,张先生以为只是年轻人的冷漠,没太放在心上。
但随着时间推移,小张不仅不再主动联系,甚至连张先生病重住院时也未曾出现。
张先生多次尝试与儿子取得联系,甚至通过刘女士的亲戚寻找,但始终杳无音讯。
最终,张先生在病重无助的情况下,将前妻刘女士告上了法庭,要求返还抚养费,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在诉讼中,张先生认为自己被刘女士欺骗多年,抚养了并非亲生的孩子,且孩子在成年后选择与他断绝联系,导致他身心俱疲,经济上也遭受了严重损失。
2.法律分析
对于张先生的诉讼请求,法院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审理。关于抚养费的返还问题。根据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张先生抚养的并非亲生子女,且他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了抚养责任。
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主要会考虑两点:是否存在欺诈行为;被抚养子女的真实情况。
如果法院认定刘女士故意隐瞒了小张的生父身份,构成了欺诈性抚养,张先生有权要求返还抚养费。在重庆市的一起类似案件中,法院就曾判决女方返还抚养费,并赔偿精神损失。
法院也会综合考虑抚养费用的具体数额以及双方的经济状况,确保判决的公平合理。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是存在侵权行为,且该行为对受害人造成了重大精神痛苦。如果刘女士的欺骗行为对张先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法院可能会支持一定数额的精神损害赔偿。
但需要注意的是,法院在判定精神损害赔偿时,往往会根据具体情况慎重考虑,不会轻易支持过高的赔偿金额。
最终,法院综合考虑了双方的情况。由于刘女士确实隐瞒了事实,导致张先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了抚养义务,法院判决刘女士返还部分抚养费用,但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未获支持。
3.案件看法
此案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人认为,张先生心软抚养儿子多年,却换来如此结局,实在令人心疼;也有人表示,“自己智商有问题,还怪别人没提醒她?”对于此类婚姻欺诈案件,法律如何在情与法之间取得平衡,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那么,你怎么看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