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早年徒步游学湖南五个县的传奇故事。这不是故事,而是真事。那是在1917年的夏季,从7月中旬开始,到8月中旬结束,主席在湖南师范学校读书的暑假期间,和一位好同学萧子升结伴。
事情的起因,是主席在报纸上看到两个学生漫游中国的文章,而且他们已经到达了川藏边境。主席决心以他们为榜样,因为没有钱,没有能力去漫游中国,就先游览湖南的五个县。
少年气如雄,仗剑走天涯。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游学最大的困难是没有钱,毛主席和萧子升都是学生,也没有钱,身无分文,如何游学五个县呢?
在湘江渡口,毛主席和萧子升犯难了,没有钱,如果过得湘江?游过去,显然不现实,他们决定冒一次险,搭乘上了一只小船。船行江心,船家要收钱了。主席和萧子升拿不出钱。
怎么办?他们提出要替船家划船,卖点劳力,抵偿乘船的费用。这也合理,可没想到,船家是个吝啬鬼,拒绝了主席的提议,坚持要钱。双方发生了争执,有位老人提出要替主席给钱,主席坚决不同意。
(影视剧中的毛主席和萧子升)
说着说着,船要靠岸了。船家威胁说,不给钱,就把你们送回原地。可是其他的船客不愿意。船就这样靠了岸,船家因为忙着招揽生意,也就顾不得主席和萧子升了。
他们两个学生,除了卖苦力,就是卖诗文了。有一天,实在饥饿难耐,他们就找到当地一个老翰林家,门开了,却串出几条恶狗,主席比较机智,爬到树上折了树枝当打狗棍。
他们再次去敲门,老翰林避而不见,主席就送进去一封书信,那是他写的诗。诗递进去了,打动了老翰林,老翰林终于出来了,看见这两位学生,着实可怜,就给了他们四十个铜板。主席和萧子升出去饱餐一顿。
(才华横溢的萧子升)
还有一次,他们要求见一位老学究,也是吃了个闭门羹。主席没有灰心,一连三次敲门,老学究出了个上联,让他们对,如果对得出,就出来见面,如果对不出,就立刻走人。
上联是:“绿杨树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主席是对对子的高手,他很快便对出:“春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巧用典故,对得十分工整,而且含义深邃。
老学究惊叹主席的才学,不但设宴款待,还留他们住宿,临走的时候,还送给他们盘缠。就这样,出发的时候,主席和萧子升身无分文,可是一路上靠着才学,也帮忙干点活,不但有饭吃,有地方住,等到游学结束,他们居然还剩下两块多银元。这就叫学好文武艺,走遍天下都不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