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男人至死是少年,但在公共厕所里用智能小便池打“排位赛”这件事,未免还是有些太抽象了。

近年来,一批号称能快速检测身体各项指标的智能小便池出现在了全国各地。只需要支付19.9元再静静等上2-10分钟,机器就会吐出一份检测报告,并附上“您击败了全国XX%男性”的成就详情。科技的力量不仅一次性满足了大男孩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还让如厕这件事莫名变得热血起来。

那么问题就来了。

公共厕所里做尿检这件事 真的靠谱吗?

智能小便池 年轻人的第一款“赛博神医”

从外观上看,智能小便池和基础款小便池的最大不同就是多了一块屏幕。当检测到有人在附近的时候,它不仅会自动播放引导音频,还会弹出“您有多久没体检了”“今日已为XX人完成健康检测”等字样来增加用户使用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用户决定体验,那么他只需要在如厕的同时掏出手机扫码,在支付完成后静待报告更新即可。

另通过关键词搜索,我们还发现智能小便池早在2022年就结束了开发流程,被相关公司安装到了各地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厕所。而随着技术的升级、公司产业链的成熟,智能小便池也开始向商场、机场、加油站等自带“人流量BUFF”的场所进军,逐渐让“自助式尿检”这一概念被人们所熟知。

但就检测结果准确度而言,智能小便池的实力似乎无法和其快速扩张的势头相匹配。

像是在今年5月份,就有记者在亲身体验过智能小便池后,发现其存在检测报告前后不一的情况。据悉,该记者为验证报告准确度共展开了A B C D四次测试。其中A B两次测试共用一份尿液样本,C D测试则会使用纯净水、碳酸饮料向机器发起挑战。

事后报告A提示尿液比重低、尿钙含量偏低;报告B提示尿钙含量偏低;报告C提示尿钙浓度正常、尿液比重偏低;报告D提示尿钙含量偏低。

问题就在这里出现了。

明明是一样的尿液样本,机器却出现了前后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明明纯净水里没有钙离子,机器却说它尿钙含量正常;明明碳酸饮料属偏酸性饮品,机器却表示PH值一切正常。

这些异常现象不仅撕下了相关公司的伪装,让其涉嫌虚假宣传的真面目被人们所熟知,还迅速扭转了尿检成绩单在吃瓜群众心中的地位。没多久,就有人为其送上了“这东西对路人来说,最大的作用就是不让人尿到外面”的辣评。

有人提供产品 有人贩卖情绪

某智能小便池品牌曾在官方介绍里表示,智能小便池在三年不到的投放时间里成功入驻了2000余家机构。并在20多个省市内落地上万台设备的同时,吸引了超500万人在公厕里购买尿检服务。

倘若按照单次检测19.9元来计算,500万用户带来的就是近1亿元的收入。

听起来很抽象对吧?一个在公厕里做尿检的创意,它的价值竟然上亿了。

回望智能小便池从0到1的创业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最大的贵人是人们对体检的恐惧心理。在数据层面,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在调查分析了超1100名青年后发现有45.2%的年轻人害怕参加体检,且95后受访者凭借52.3%的恐惧比例,成为了最怕体检的受访年龄段。另就恐惧体检的原因而言,有68.1%的受访者是担心被查出身体有问题;35.7%的受访者害怕各类体检项目;49.8%的受访者担心隐私泄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担心体检、排斥体检,是不是意味着这届年轻人对个人身体状态并不关注?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为了保养自己的身体,有71.5%的受访者会调整生活作息;67.1%的受访者会注意饮食规律;51.1%的受访者会寻找解压方式,保持心情愉悦等。

一面是对体检的抵触心理,一面是对自身健康的高度关注。这种极度矛盾的用户画像,就给了智能小便池巨大的生存空间。

毕竟对年轻人而言,就算他们决定去医院体检直面恐惧。但排队、预约、等报告稿这些环节还是会因为浪费时间劝退不少人。工作日请假体检担心扣款,休息日去医院体检又觉得浪费假期。所以不少人都会顺着“我还年轻”“身体没有不适感”等想法搁置体检计划。

这时那些打着“快捷方便”“结果准确”等口号的智能小便池,就精准戳住了用户的痛点。先用免排队的方式帮年轻人解决时间焦虑,再用“男人中的保时捷”“您击败了全国XX%的男性”等字样帮年轻人解决健康焦虑、收获情绪价值。

而智能小便池也通过把如厕变成“健康排位赛”的方式,让自己在用户的一场场PK中拥有了亿级身家。

在AI大健康这条赛道上狂飙的 不只有智能小便池

据IDC统计,AI应用的市场总值将在2025年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大健康类应用将占据五分之一的市场规模。另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超100项由AI研发的新药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其中II、III 期临床试验的占比为45%。

另由于国内医疗行业积攒了海量影像数据(我国年医学影像检查量超75亿人次、影像数据年增长率达30%),所以医学影像相关的AI应用开发进程也更快。截止到2024年6月,国内已有92款医学影像辅助诊疗软件获批,覆盖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等多个领域。

而除去制药、医学影像等重应用发现,国内还有通过生物电获取人体信息的AI把脉机器人通过面部表情评估压力、焦虑指数的AI心理测评师等轻应用产品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即使是全球顶尖药企,它也只能在个别细分领域建立领先优势。哪怕AI大健康、AI医疗赛道涌入了初创公司、老牌科技公司、传统医疗服务供应商等角色,也很难出现互联网行业那种“利维坦级”的巨头公司。到最后大概率是各企业找到自己的细分领域后在此深耕,进而在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朝着专而精努力发展。

从现有的发展路径来看,拥有强学习能力、不会疲倦、绝对客观等特征的AI技术和医学这门经验学科本就高度契合。只要开发者能抵挡住商业化诱惑,将工作重心放在打磨产品上。那么稳定性、准确性得到二次升级的AI大健康相关产品,便有机会摆脱“智商税”“可信度低”等负面评价,在未来逐步参与到各医疗机构的初诊、导诊、报告解读等工作中去,为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人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诊疗能力不足等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参考

虎嗅:我们真的需要在公厕做尿检吗?

北青网:花19.9元能在公共厕所做尿检?专家:不能替代医院检测

看看新闻Knews:花19.9元在商场公厕尿检?有人检测后慌了……

央广网:央视曝光扫码尿检不靠谱!尿检小便池几次检测结果前后不一

新民晚报:调查:超四成受访青年表示害怕参加体检,其中95后占比最高

21世纪经济报道:重视数据、深挖场景 AI如何赋能医疗健康行业?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协会:AI 浪潮下,医疗器械的发展与挑战

界面新闻:AI正在重构诺贝尔奖,哪些制药公司可以承接下一轮泼天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