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五虎将之中,林彪和粟裕两人年龄最小,都出生于1907年,而且两人性格秉性也相差无几,林彪不喜欢与人交谈,粟裕喜欢独来独往,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两人都不可能走到一起。不过,林彪和粟裕还真的互相赏识,有时候甚至一起讨论国家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58年开始,粟裕就开始受到不公正批判,并被扣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帽子。在匆匆准备了几个月之后,1959年粟裕在军委扩大会上受到批判,甚至有一些手下将领也被洗脑认为粟裕搞个人主义,由此一来,粟裕被限制不能接触部队事务,这基本算的上是给粟裕定调了。粟裕备受军委冷落,大部分将领都与粟裕保持距离,毕竟在那个政治敏感年代,能够明哲保身已经很不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林彪出现了,他不仅主动找粟裕交谈,还鼓励他多看看部队,了解一下部队情况。林彪和粟裕两人并没有太多交集,此时林彪向粟裕示好,难道会有什么阴谋吗?当然不是,林彪之所以看重粟裕,看中的是粟裕的才能。

首先,粟裕是真的有才能。粟裕的大名在军内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尤其是在三大战役时期,林彪再忙也要查阅粟裕的战报,有人曾猜测是林彪想要和他一较高低,但实际上,林彪看粟裕的用兵智慧会更多一些。粟裕没能参与长征,当时他正带领着游击队在南方和敌人打伏击,但也正是这段时间,频繁的战役让粟裕快速成长起来,胆大心细成了粟裕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中战役中,粟裕一战天下知。1946年6月底,国民党意欲抢占苏中和苏北解放区,当时派出5个师,2个旅和2个交警总队,总兵力超过12万,而粟裕领导的共产党一方只有区区3万多人。而且在军备上,共产党远不如国民党部队精良。不管从哪个方面去分析,国民党一方都有十足的把握。毛泽东认为,一旦国民党军队发难,山东、太行两个主力部队就连夜赶去增援,与之进行战略决战。虽然这样做会带来诸多成本,但能够挽救一个部队也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慎重考虑后,粟裕提出内线作战的想法,暂时得到党中央的同意。由于作战计划泄露,国民党部队暂时按兵不动。这时,粟裕集结部队向敌军最强的整编83师发动进攻。这个清一色美式装备部队,在战场上藐视一切,面对粟裕这样的老弱病残自然不放在眼里。没过多久,粟裕的突然进攻就歼敌三千多人。粟裕用迂回包抄的运动战术,在敌军十二万人的部队间来回穿梭,最后竟消灭敌军主力,赢得苏中战役的胜利。像这样以少胜多的战役,粟裕还有不少的例子,也正是因为这样,林彪才对粟裕敬畏有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2, 粟裕曾是军队总参谋长,对解放军管理心知肚明。林彪是军委负责人,在面临平时工作时,一有不懂问题就喜欢征求粟裕的意见。加上当时战备工作依然严峻,国内外随时有爆发战争的可能,而粟裕是从沙场磨练出来的,对战备有着独特的见解,更懂得国家军政大事。

第3, 粟裕真的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在苏联逐渐靠不住的境况下,美国帝国主义、苏联修正主义随时都可能给刚建立的新中国增加难题。而一旦战争爆发,粟裕这样会领兵打仗的人才正是中央所需。况且,即便国外无战事,台湾问题也亟待有人领兵出击,久经沙场的粟裕正在军委的考虑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林彪是典型的保守派,从不打无准备的仗。一般来说,只要林彪决定要打的仗,几乎是战无不胜,这和他的性格息息相关。而粟裕却不是这样,他更敢于挑战,即便是面临千军万马,自己手无寸铁,也敢迎上去较量一番,所以有了"七战七捷"、"三人俘虏一百人"的美谈。

在解放初期,粟裕曾是军委出兵台湾的第一人选,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计划搁浅。不管怎样,粟裕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