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希望媒体或个人帐号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谢谢。)
首先声明,这绝非我一时兴起的“咬文嚼字”,而是在地图上看到“大通日军俱乐部旧址”这个景点后,立即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稍加琢磨,问题应该出在这个“军”字上。毫无疑问,“日军”是个比较中性的名词,如果用在它们自己窝里或者所谓“友邦”境内,完全没有问题。但作为曾经被扫荡、曾经被“三光”、曾经被无底线残害的受害方,我们自己的同胞,如今却冠冕堂皇地以“日军”之名来纪念它们曾经的俱乐部,实在有点让人无法接受!
一字之差,却掩去了多少罄竹难书的罪恶,在我看来,这个景点改成大通“日寇俱乐部旧址”似乎更贴切一些。因为但凡对历史有点了解,都能联想出当时这个俱乐部是干什么用的,难道不曾有过慰安妇,只是用来交流围棋橡棋和跳广场舞健身操的地方吗?你信?!鬼才信!
稍加查询,果然如我之前所推测的那样,有资料详细记录了日寇在大通的罪恶行径:“大通古镇,古名澜溪,建镇已有千年,现是进出皖南旅游区的枢纽和重要通道。这里曾是九华山头天门的所在地,因为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古镇的街口,有一幢两层小楼,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原为一富商所建,建成后是镇上最高、最大、最好的房屋。然而,1938年5月,侵华日军对大通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轮番轰炸,持续了20多天。同年8月,日军占领大通,将这座原本繁华的楼房强占为日军俱乐部,作为他们寻欢作乐和强征慰安妇的据点。”所以这也更加让我无法理解了,明明是一处见证侵华日军在大通地区罪行的地方,相关单位为何却连“寇”字都不敢用呢?属实有点“倒反天罡”(用词重了点,但并不算过分)。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哈日”,我们的主流似乎也渐渐淡泊了“9.18”,连一些砖家叫兽或著名学者,都“敢于”在公开场合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不禁让很多我这样的70后80后感到困惑,这究竟是怎么了,是哪里出问题了呢?答案自然是不会有的,但多多少少,也会在我们心里种下自我怀疑的种子。
当然,其实这类现象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无关大雅,更无关痛痒,只是茶余饭后,难免会像我一样,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突然闯到网络上“呸、呸、呸”几下罢了!相关人士爱看不看,爱听不听哦。
阿陆摩旅日志六十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