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我国文化的精粹,甚至受到了联合国的重视。对联起源骈文与律诗,随着历史的进展,对联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起初的对联,只有骈文句式和律诗句式,后来,古代文人骚客学会了创作词曲,歌赋,到了民国时期,更是有人创作了散文,于是诗词歌赋散文的句式也逐渐融入对联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这与我国的文字有些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我国的汉字不同于外国的英文,英文是分为单词的,他们一个词语可以用几个音节的单词来表示。而汉字却不同,我们每发出一个音就是一个汉字,每写下一个字型它也只代表那一个汉字,因此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是独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法方面,汉字可以横着写,也可以竖着写,我们的对联有竖联和横联,汉字想怎么组织都可以,可英文不同,它只能按照固定的顺序来写,很多单词组成一个整体,而如果将整体拆分开竖着写,恐怕连外国人自己也很难看懂。对联讲究字数相等,上下中每个相同位置对应词的词性也是要相同的,除此之外,我们读对联的时候总是觉得朗朗上口,因此它对应词性的音调一致也是极其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对联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了,春节时,它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门上,我们称之为门联。在古代灯会上,也常有人出题对对子,对得好便会得到想要的灯笼,这完全要靠对题人的灵感与创意,古代人对对子都是比较随意的,有感而发,而现在的对联都是苦思冥想,刻意雕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民国时期,各地混乱不堪,国家内忧外患,也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研究文学。大多数军阀都没有什么文化知识,他们只想着打仗,不过也都是形势所迫,而那些底层阶级的很多人,却能够在混乱的局势下静下心来,去钻研文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提到民国时期的一位黄包车夫,他为后人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由海而津,每况愈下”,这副上联,看似容易,实则包含了很大的用意,也是出于对民国统治的无奈。他是根据民国时期的六位总统而写的,里面出现的山,城陂,河,海,津都是六位总统的出生地的其中一个字,而这些也是全部按照总统的在位顺序来写的,来表达民国形势日渐严峻的无奈。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人只是无意中发现了这种巧合顺序,才能够将此写成上联,可毕竟也只有他一个人作出了如此精妙的上联,到如今,也还没有人对出的下联能像他的上联一样让人回味无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联的精妙之处便在于次处,一副上联可以有无数个下联与它相配,可是能被人认可的却有少之又少,令人回味的上联,只有对出同样令人回味的下联,才能算得上是一副完整的对联。因此黄包车夫的上联虽然很多人尝试过,却终究还没能找到最适合它的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