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印度无法抑制的野心在中印边界暴露无遗,他们甚至已经在我国境内修建了一百多个哨点,中央和平解决冲突的打算已经失败,在10月18日这天,中央召开了一场关键会议。
在决定对印反击后,周恩来,贺龙、刘伯承、徐向前等人都对印军非常重视,毕竟当时他们主力尽出,不仅兵力,连装备都强于我军,乃至毛主席在分析形势时,甚至做好了丢掉西藏的最坏预测。
然而,一个参加会议的将领慷慨激昂地讲了一番话,让主席十分释怀,并于两天之后,任命他为对应反击战总指挥,他就是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开国中将张国华。
下面笔者就借此文,为大家介绍在兵力、装备均占下风的情况下,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将印军打得丢盔弃甲,被印军称为“战神”的张国华将军。
1914年10月22日,张国华于1914年10月出生在江西永新的一个贫农家庭,就住在井冈山下。他虽然在七岁时就辍学务农,但后来也参加过我党在当地开办的农民夜校,接触了先进思想,15岁时,他就上井冈山加入了红军。
此后,他一方面作战勇猛,曾在一年内负伤三次,每次不能痊愈就又奔赴一线,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出了过人的政治工作能力,特别是从红军大学毕业后,他很长一段时间都从事政治工作,为二野输送了大量优秀干部,连刘伯承都笑着说他是二野的地主。
1950年初,中央决定立即解放西藏,而上级对人选的第一考虑就是张国华,因为西藏情况特殊,不仅要有军事能力,更要有不俗的政治能力,最好能兵不刃血地完成任务,而张国华当仁不让。
就在张国华接受任务后组织部队进藏事宜时,他的女儿急病住院,秘书想让他到医院看看,却被正在部署工作的他批评不分轻重缓急,然而就在他安排好大小事宜,赶到医院时,女儿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张国华强忍悲痛,率部踏上了解放西藏的征途,和平解放西藏后,他又呕心沥血终结了部分地区的农奴制度,为平民百姓们带去了幸福,被当地人民尊称为“佛光将军”。
然而从1959年起,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敏锐地发现,中印边境的摩擦越来越大,局势日趋严峻,他一面做好备战工作,一面上报中央印军的狂妄行为:
当时印军不只是无故打伤我军战士,还在短短数十天侵占我国领土共十几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九万、西段三万多、中段两千多,战争的阴云已经开始在中印边境聚拢。
中央接报后,回复要求必须坚持领土原则,但尽量和平解决边境冲突。为此,张国华赶到杭州,参加了高层针对中印冲突的一次决策会议,最后会议提出了双方同时后撤避免冲突,通过谈判解决纠纷的方案,希望能为国内营造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
然而印度却狂妄地拒绝了这一和平提议,并将之视作我国的“软弱”,他们在边境的部队行为变本加厉。
尼赫鲁在我军驻地避让,避免军事冲突的情况下,向前往新德里进行谈判的周恩来总理不可一世地提出让中国将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印度。
这当然不可能,于是到了1962年夏季时,中印边境的两军已是剑拔弩张,特别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印度在我国境内修建的上百个军事哨点,让战争一触即发。
在这种情况下,上文提到的那场决定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了,各部门领导都认为必须进行自卫反击,给印度一个严重的警告。
在毛主席分析完形势后,虽然做了最坏的打算,但他仍然表示“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
针对敌众我寡的情况,他询问从一线回来的张国华能不能打赢?
张国华慷慨激昂地说道:
“印度虽然派来了王牌军,但战斗力还比不上蒋匪军,对面的印军,缺乏山地战经验,而我方早就熟悉了西藏的地形。”
随后他站起来,斩钉截铁地在会议上表示:
“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事实上,张国华将军也没有让主席失望,在于10月20日被任命为反击战总指挥后,他立即命令各部队全线出击,拉开了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帷幕。
早已枕戈待旦多时的我军将士们如下山猛虎一般,克服高山峡谷作战的不利因素,在短短8天内击破克朗、达旺、加勒万河谷等地,俘虏了一个印军少将,给了嚣张的印度当头一棒。
在完成主席交代的“警告惩罚”后,我方主动停止继续进攻,再次提出和平解决纠纷,可笑的是尼赫鲁输红了眼,竟然抽调了更多的部队派往西藏。
结果是张国华将军指挥将士们又花了4天时间,将印军揍得落花流水,一路南下,甚至距印度首都新德里只有300公里。
这次对印反击,在我军牺牲数百人的情况下,歼灭俘虏印军近九千人,缴获大量飞机等武器装备,乃至有人说这一战打断了印度20年的国运。
同时此战之后,张国华将军就被印度称之为“战神”,十分恐惧,对比张将军在国内“佛光将军”的称号,印证了一句话:人之砒霜,我之甘饴 。
正是有张国华军将军这种对内服务人民,对敌抵御外辱的先辈们,才有我们如今安宁和平的幸福生活,希望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张国华将军的英雄事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