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翻开1986年之后朝鲜的地图,或许你将再难寻觅海拔1051.3米,高耸入云,险峻巍峨的五圣山,取而代之的则是上甘岭。
1952年11月中旬,经过多番激烈的交战,装备精良,火力充足的美军终于在上甘岭一役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此战之后,美军再也没有向我们发动过营级以上大规模的进攻,让原本在风雨飘摇中,动荡不安的朝鲜局势渐渐稳定在了北纬38度分界线上。
上甘岭英雄阵地
3.7平方公里的较量
摊牌行动
经此一战,美军虽已败,但令他们怎么也想不通的一件事便是,他们明明已经在各方面的武器优势上都足以碾压中国,可为何历时43天,都死活攻不下一座上甘岭?
自1950年9月中旬,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正式参与到朝鲜战争中开始,直至1952年下半年时,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后期的僵持阶段。地面作战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志愿军的手中,眼见这样的战场局势,无疑也让当时驻韩国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上将开始感到深深的焦虑。
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上将
于是为了扭转眼下的局势,他立刻致信给远东美军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并建议采用代号为“摊牌行动”(Operation Showdown)的计划,中国将其称之为“金化攻势”。按照美军的计划他们将
在五天时间之内,以两百人的伤亡,攻下五圣山前的两座高地,分别是“三角形山”(我军称为597.9高地)和“狙击棱线”(我军称为“537.7北山高地”),然后占领五圣山的主阵地。
当时两座高地的背后还是一个居住着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座小山村就叫上甘岭,于是后来我军也将发生在此地的这场与美军的较量称之为是“上甘岭战役”,而美军则将其称之为是“三角形山战役”。
战略要地
别看上甘岭只是一座不起眼的,总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小村庄,但实则却暗藏杀机,成为了此次战役中的重要军事要地,是五圣山前沿的重要支撑点。
一旦美军顺利夺取五圣山的两座高地,那么我军部队将被迫撤退到1100米到1500米之后的781高地至679.1高地,届时,志愿军将无法再利用高地的广阔视野优势观察美韩军部队的动向。
同样的,一旦美军成功夺取高地,那么他们将利用高地的优势为自己构筑一道天然的防线,占据地理进攻优势,并继续对志愿军部队展开大规模反攻计划。
战前,彭德怀元帅也曾指着朝鲜地图上的五圣山,对时任十五军军长的秦基伟强调了守住五圣山的重要性,他表示道:
“五圣山作为朝鲜中线的门户。如果失去五圣山,我军将后撤200公里,且无险可守。所以你要记住,谁要是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整个朝鲜历史负责。”
战斗打响
战斗终于在1952年10月14日的凌晨三点半正式打响,美军也一直沿用他们以往的战场风格,毫不吝啬对于弹药的使用。
为了夺取高地,美军在这场战役中动用了320多门火炮,加之27辆坦克的火力配置,并以每秒钟6发炮弹的密集火力攻势,如倾倒炮弹洪流一般,将弹药倾泻在两座高地上。
联合国军7个营猛攻上甘岭
再来看志愿军方面,由于我方前沿部队没有得到及时的火力支援,以致于在那之后的8小时中,伤亡人数快速增加到550多人。
而在美军持续了一整天的炮火猛攻后,
总共向上甘岭发射出了多达30多万发炮弹,500多枚航弹,使得上甘岭的峰头被炮火直接削平了两米
。直到10月18日,志愿军第45师才因前沿部队伤亡过大,而被迫撤退到坑道,前期投入的15个步兵连兵力也被打残。
反败为胜
战术
那么面对美军这样猛烈的炮火攻势,志愿军们又是如何负隅顽抗,坚守阵地,并最终反败为胜的呢?
从古至今,我国行军打仗不仅讲求天时,人和,当然还有地利。既然武器火力方面无法和美军硬碰硬,那么我们就得要充分利用上甘岭的地形优势,于是聪明的志愿军便开始和美军打起了坑道战。
上甘岭坑道内的志愿军为炮兵播报坐标
采用一种反斜侧战术,在修建坑道等防御工事时,选择山坡背对敌军而面向我军的一方。充分利用山体的地形来进行遮挡掩护,使敌军的炮火无法准确命中我方士兵。且炮弹的飞行轨迹如果因为山体的阻碍而发生偏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炮火的杀伤力。
与此同时,志愿军们也凭借着自身极高的军事素养,将坑道战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美军炮火进行猛攻的时刻,志愿军们便安守在坑道内,躲避炮火侵袭。待美军火力减弱的时候,又立刻回到各自的位置,发起反击,迎击美军。
在攻与守之间,来回切换,灵活变通,游刃有余。明明炮火已经袭击过数十次的地方,在炮火停下后,却又突然“冒”出几个志愿军来。
夜战
同时,美军全军上下多少也存在轻敌的心理,因而也使得他们在前期对于火力的准备并不算充分,且仅仅只使用了师级火炮,因而也使得我军修筑的坑道工事,得以能够经受住了美军炮火的重重考验。
每夜幕降临,志愿军们便主动对美军展开突袭行动,想要利用美军没有足够火力掩护的情况下,与其展开近身肉搏战,进一步削弱美军的战场优势。
志愿军夜间从坑道内爬出战斗
得亏这时候的美军还没能拥有足够优秀的“夜视仪”,所以在志愿军的多次夜间偷袭行动中,都能屡屡得手,夜战无疑也成为了美军的一个致命软肋。致使后来美军第7师部队87%的伤亡,以及韩军第2师85%的伤亡均是发生在夜间。而在那一个月多月的战火中,志愿军部队的大部分反击行动几乎都是在夜间完成的。
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就算美军,韩军,联合国军轮番上阵,志愿军在利用坑道战的优势下,依旧能坚守阵地,致使美军原计划的几天拿下高地,迟迟未能实现。
经过伪装的志愿军高炮阵地晚间开火
反击
并且美军原本的火力优势,也因为坑道的存在,攻击效果大打折扣,致使美军开始被迫打起了一场消耗战,后期损失不小,渐渐的美军开始出现疲软和士气低落的状态,而这无疑是志愿军们进行反击的大好时机。
10月29日,我方志愿军再次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了为期两天的炮火反攻,并动用了133门重型火炮,摧毁了联合国军队在阵地上修建的所有工事。美军第7师的尼基上尉也曾向一旁的随军记者感叹道:
“中国军队的炮火就像下雨一般,每秒钟一发炮弹,可怕的是,我们竟没有可藏身之地”。
但是要知道,在此前,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的可是美军每秒6发的狂轰滥炸,美军面对每秒一发炮弹就受不了了吗?
在长达
43天的激烈交战中
,志愿军们曾击退美军
900多次的冲锋
,最终只失去537.7高地前沿的两个班的阵地。
上甘岭精神
一场激烈的上甘岭之战,从10月14日开始,至11月25日,美军终于向外界承认:“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算是打败了。”
或许美国人永远也想不明白,美军纵使有强悍的炮弹轰炸和火力覆盖,但是他们终究还是低估了志愿军们顽强的作战意志,纵观曾经的任何一场战斗,但凡中国士兵们还尚有一口气在,都绝不会轻易放弃。
在上甘岭战役中,也同样如此,志愿军战士们依旧凭借着一腔热血与坚韧,用鲜血书写着一段又一段的战场传奇,坚守住了高地。即便是在零下二十度的夜晚,他们依旧身着单衣,整夜埋伏在冰冷的土地上,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抱着赴死的决心,登上战场前沿,时刻准备着拿起枪杆,拎起爆破筒,扔起手雷就与敌军同归于尽,向美军展示了什么叫做中国军人的军威和军魂。
这或许是美军一直所缺失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因而也让美军部队在上甘岭一役中,空有超级火力,却依旧难以撕破志愿军们所构筑的坚固防线,以及志愿军们的“上甘岭精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