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泱泱华夏,从不乏少年成名的将军。霍去病,弱冠之年,横扫匈奴,封狼居胥;孙伯符,二十五岁,袭取庐江,一同江东。此二人皆一时之豪杰。

在我人民军队的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军政皆优,勇冠三军的少年将军,年仅20即成为红军的高级将领,他就是陈海松。陈海松将军少有大志,立誓要为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陈海松的父亲为了拴住他,早早地便给他定了一门亲,延续香火。1930年,红军到达陈海松的家乡,年仅16岁的陈海松随即投军,从那以后再也没回过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到部队时,陈海松给许世友将军当警卫员,此后历任班长、排长、师政治部宣传队长。由于张国焘在红军中大搞肃反,陈海松将军险遭冤杀,经徐帅出面力保,陈海松捡回一条命。被一撸到底,重新成了一名士兵。

然而陈海松将军并未因此而怨天尤人,更没有气馁沉沦,而是一如既往地奋勇争先,勇猛杀敌。一次战斗中,敌我双方胶着对峙,徐帅大胆启用陈海松,令其担任副营长,率队与敌厮杀。果然,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鏖战三天三夜之后,我军大获全胜,陈海松也因此战论功行赏,重新担任团政治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海松有"二绝"。

其一,特别会做政治工作,号称"政工天才"。陈海松将军的政治工作,并不仅仅是干巴巴、空洞洞口号式的宣传,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并且亲自带人付诸实施,受到广大指战员的欢迎和尊重。在长期的政工工作中,陈海松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经常深入到部队一线,与战士们拉话谈心,关心战士生活,随时掌握部队思想动态。久而久之,战士们都把陈海松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海松将军的另一"绝"就是打仗勇猛,每战必奋勇争先,亲冒矢石。一次,蒋介石下令命刘湘率重兵对红军进行围剿。虽然敌军异常强大,然而陈海松将军毫不畏惧,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战士们勇猛杀敌。此时,一颗手榴弹在他身边突然炸响,右腿瞬间被炸得血肉模糊。战士们立即围拢过来,准备把陈海松抬下阵地治疗。然而陈海松坚定地大手一挥,吩咐战士们立即回到各自阵地坚守,他自己也坚持着拖着被炸坏的右腿,继续沉着指挥。直到战斗胜利,陈海松将军才在战士们的护送下到战地医院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6月,参加红军刚满三年的陈海松出任红25师政委,师长正是陈海松当年为其担任过警卫员的许世友将军。眼看着当年自己身边的红小鬼经过短短的数年时光,如今竞成了自己的搭档,许世友当然不服气。认为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后生,能成什么大事?

然而,陈海松毕竟是陈海松,不久之后,他便用事实让许世友对其刮目相看。1933年10月,红25师在宣汉战役中,陈海松、许世友指挥部队,以极小的代价取得重大战果。战斗中二人配合紧密,相得益彰。这下,许世友再也不敢小瞧陈海松了。此战之后,陈海松担任红九军政委,一跃成为许世友的顶头上司。这次,连许世友也是心服口服。

一时间,陈海松的大名传遍了整个红军。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毛主席专门抽出时间接见了陈海松,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一方面军有你这样年轻的军政委真是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陈海松这样的青年才俊,假以时日,必会成为红军的栋梁之才。可惜天不假年,英雄薄命。1937年3月,西路军在与马步芳、马步青等部的作战中,陈海松将军率领不到一个团的兵力,遭遇数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为掩护机关和后勤部门转移,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陈海松率领700余红军指战员誓死坚守阵地,弹药耗尽了就与敌人刺刀见红,硬是靠着石块和血肉之躯顽强地坚守了数十个小时。然而,终究是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一群狼,战士们全部壮烈牺牲,陈海松将军则身中数弹,一代名将终因寡不敌众,殒命沙场,英年2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以后,许世友将军仍时常怀念这位昔日的老搭档、老战友,曾多次无不惋惜地说,陈海松是一位军事才能出色的天才将领,如不是英年早逝,将来的地位一定比自己高。

朱老总与陈海松将军也是一对"忘年交",初见朱老总时,陈海松见老总的马很是瘦小,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战马赠给了朱老总。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匹马又被偷了回去,不知内情的朱老总特地找到陈海松亲自致歉,说自己疏忽大意,把马给弄丢了。陈海松大受感动,没想到红军总司令竟然如此平易近人,在陈海松的努力和坚持下,这匹马几经辗转又重新回到朱老总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