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依明 张明哲 记者王志强)通河县通过实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工程,补齐粮食产能提升短板,以开展黑土地保护为基础、以推广单产提升技术为举措、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为动力,巧用五“良”法打好粮食单产提升“组合拳”,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通河粮。
丰收。本报记者 王志强摄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两手发力,通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质量,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有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繁育良种。依托彬震农业、吉地源种业加快自有水稻品种繁育进程,组织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新品种繁育、新技术转化合作,实现良种落地推广。
应用良机。以提高农机智能化水平为重点,加大农机补贴宣传力度,引导经营主体购买智能化农机装备,提升耕、种、防、收关键环节智能化水平。实现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升、适度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今年全县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31.7万亩,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51万亩。
推广良法。加强垦地合作,通过建设水田高品质栽培示范区、旱田大垄密植示范区,示范带动农户科学选用优质品种、应用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对上争取高产高效示范项目,建设2个水稻万亩创建片和10个千亩示范方,创建面积9.15万亩,辐射带动38万亩水稻实现大面积增产,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中来。经省级专家组测产,项目区、辐射区单产水平较全县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6%和6%。推广旱田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全面挖掘大豆、玉米增产潜力,今年全县共实施大垄密植栽培技术3.1万亩,亩均增产10%以上,通过采用大垄密植品字形摆放播种的玉米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1061公斤,创全县玉米单产历史新高。
落实良制。持续推动“田长制”各项工作措施落地生效,建立县、镇、村和网格、户“3+2”五级田长责任体系,在全县全面推行“田长”制度。截至目前,全县落实各级田长1.8万名,按照“田长制”工作职责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落实数量、质量、生态保护措施,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黑土耕地保护监管机制。全年清底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10吨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危害,落实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41.7万亩,在示范区内,实现以秸秆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全覆盖,不断提升耕地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良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重点,不断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万亩,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的81%。通过加强项目监管,加快建设进度,探索建立农民监督员制度,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设立项目建设公示标牌,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真正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