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周宏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了宏伟蓝图。作为高等学校要坚决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改革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用更强的历史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学校教育科技人才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书写不负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改革新篇章。
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决定》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我们要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学校办学核心能力提升,推动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一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聚焦思政课关键课程,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航计划”30条 ,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推进课程思政、日常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要更好发挥“大思政”育人优势,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搭建文化育人平台,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服务社区建设,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劳动教育、志愿服务融入学生“第二课堂”,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德育实践”三位一体德育育人体系,切实开展好“三全育人”工作,持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二要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龙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与我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和“四新”建设紧密衔接的学科体系。持续推进省级“双一流”特色学科提档升级,挖掘优势特色学科集群潜力,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厘清“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优势专业集群”内在逻辑链条,开展新专业设置、升级改造传统专业,进一步深化以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教育链为主线的专业集群建设,面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人才。三要坚持应用型定位,全面夯实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矿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以省首批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为牵引,将国家对应用型大学的新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瞄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推进科教融合,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推进学科融合,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推进产教融合,为龙江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推进专创融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建设课内外体育健身一体化信息平台,将专业教育与美育教育相融合,日常生活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打造具有矿业特色和科大特点的美育育人、劳动育人格局,持续推进“五育并举”“四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夯实“思想道德素质高、应用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
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高水平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我们要自觉承担起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着力打造“煤炭产业链”和“石墨产业链”,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围绕大数据、新材料和战略新兴产业等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申报重大研究项目。依托省级科研平台产出一批突出特色、引领发展的原创性或集成性创新成果,努力在智慧矿山建设、高端装备研发等方面有所作为。健全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其他纵向类项目联动申报机制,支持教师申请高层次研究项目、产出优秀成果。二要建设高层次科创平台。统筹优化协同国内国际、行业内外、校内校外各类资源,加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智库等科创平台建设,引导各学科积极参与重大项目研发、重要奖项培育、重要团队和重大平台建设。加强智慧矿山学科交叉研究院和石墨研究院内涵建设,培育和催生新型研发机构,成立龙江碳谷技术转移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配合政府高质量建设“环黑龙江科技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积极推进“碳谷”生态圈重点任务建设,打造“龙江碳谷”,助力龙江产业振兴。三要坚持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坚持“把论文写在百里矿山、把项目做到千尺井下”的科研工作理念,重点在煤矿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石墨新材料研发与新能源领域实现新突破,打造更多具有矿业特色,产出可应用成果的“黑科技”创新团队。积极争取新一轮“揭榜挂帅”项目,争取省级以上科技奖励、重大科研项目迈上新台阶。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与主要协同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等校企合作,接续推进与“四大煤城”等市(地)的战略合作,努力实现校地共赢良好发展态势。
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决定》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我们要聚焦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用好省、市人才政策,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一要在引才育才用才上破题发力。持续推进实施学校“四动”引才工作机制,持续吸引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能力提升计划,持续打造校企协作平台、学术交流平台、拓展专项培训平台建设精心育才,营造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环境氛围。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持续完善职称评审、人才评价制度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二要在青年人才培养上破题发力。深入实施学校“朝阳学者”培育计划,着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不断拓展青年人才职业发展平台、拓宽职业发展空间、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健全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储备机制。通过长周期稳定支持、长周期评价,引导支持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在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方面建立突破计划,有效激发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要在师德师风建设上破题发力。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决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教师地位待遇,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建成矿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强支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