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泸州市龙马潭区政协围绕“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畅通履职渠道,引导广大委员广泛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专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建强阵地,驻室“问诊”听民声

区政协始终把“有事来协商”议事室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坚持地域性、把握差异性”的原则,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推动议事室从零星到全覆盖,再从全覆盖到全升级,全区11个街镇92个村(社区)“有事来协商”议事室更加贴近基层、更加贴近群众。同时还研究制定了《委员履职工作规则》《有事来协商工作办法》,推动实现委员“有作为”、履职“有途径”、工作“有规范”。此外,区政协不断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坚持协商议事到哪里,委员工作室就推动实施到哪里,将议事室建设延伸到企业、学校、项目、小区等,切实打通载体覆盖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也集中力量开发了线上委员工作室,通过把委员姓名、单位、职务、电话生成个人二维码,让群众充分了解每个委员的基本信息,群众只需用微信扫一扫二维码,便可以反映相关问题。”区政协委员联络委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全区政协委员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注重答疑解惑,累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500余条。

委员下沉,入户“寻方”知民情

“K8线路19点就要收班,21点结束晚课的高校师生及附近居民需要步行到1公里以外的万达广场坐其他公交车,极其不便也不安全。”附近居民及泸职院师生反应道。

“现在好了,晚课结束后,能够就近直接乘坐K8公交车回家,太方便了!”在读泸职院的学生说。

原来,红星街道的政协委员在下沉活动中发现了这一情况,多次到现场实地查看、核实了解,随即街道联络小组组织政协委员、街道有关部门、泸职院及公交公司有关负责同志、居民代表等齐聚一堂,就K8公交车延迟收班问题面对面开展协商,助推K8公交车从19点延时到21点30分收班,师生和群众多次反映的交通出行难题得到圆满解决。

据悉,全区委员来自24个不同界别,不少委员在全区乃至全市行业领域都有较大影响力。区政协找准政协委员专长、优势资源和群众需求的契合点,将政协委员下沉至相应活动小组、不同行业领域,让每位委员在下沉活动中都能充分发挥个人专长,从群众身边最关注的事情入手,进一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

民心守护,调研“切脉”传民意

区政协坚持“不调研不协商 ”“情况不明不建言”,摸清协商议题相关的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摸清基层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全面真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区委六届六次全会作出《关于深入推进全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建设泸州共同富裕试验区的决定》,区政协聚焦“深入推进泸州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组建专题调研组,参加区委浙大专题研修班学习,赴攀枝花、成都等地考察学习,深入街镇、部门、村社、企业进行实地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农村面积小,农业体量整体占比低,缺乏有效产业支撑。投资农业的要素动力不足,农民致富增收存在一定困难,农民就近就业比例较低。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等问题。”区政协委员王宗涛介绍。

成果转化是政协履职“最后一公里”。区政协对调研活动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组织开展议政协商,听取政协委员、职能部门意见建议,并在充分讨论、专题审议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深入推进泸州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几点建议》调研报告。

“ 我们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硬的标准,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咨政建言,协助党委政府做好顺民心解民忧工作。一年来,我们及时收集委员和各界人士意见建议,提炼整理有价值社情民意信息200多条、提案245件,推动提升龙马潭区基础教育水平等一大批民事得到解决,真正把好事办到了群众的家门口,把温情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区政协副主席陈崇江表示。(蒋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