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萍

我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暑假期间,太阳很大,蝉叫的声音聒噪得很,我妈带我去看牙医。牙医很负责任地说,我有两颗牙齿的中间多出一个尖尖来,现在没事,但如果不处理,将来会出问题,看看是现在就处理,还是将来再说?

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可能在当时我的问题比较典型,医生还叫了很多实习生过来看——也算是我的高光时刻了。我当然大喊“将来再说”。

今天牙痛去看牙医。医生说,我的牙齿中间有个小尖尖,现在被磨平了,伤害了神经,必须做根管治疗——那么多关于“将来”的说法,只有牙医的兑现了。套用网络当红的句子:小时候打出的一颗子弹,现在直中牙尖。

看完牙医,我去裁缝那里取衣服。前几天在网上挂号时,一直显示“信息有误”,让我到医院处理。我觉得为了网络账号跑一次医院太不值得,但不处理就要线下挂号,总之也要跑一趟,于是我就想着顺便在医院旁边找个裁缝改衣服,增加一次出门的价值感。

到医院处理完账号,手机搜索裁缝店,有点远,顶着太阳慢慢走过去。我有两条裙子,也不是特别贵,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我每隔一两年就拿出来改一次,改了也没穿,放两年又拿出来改。也许它们的使命就是留下来放着吧。前几天去医院时顺便把衣服留下改,今天看完牙医,正好顺便取回来,完美。

以上这些有什么意义吗?没什么意义。好多朋友出去旅游了,我也安排了假期的行程,但我觉得这些无聊的日子才是最好的。

把生活的颗粒度变得很小,那种莫名其妙的急迫感才会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这些有什么意义?其实,任何事情,你若追问三句,都没有意义。比如:旅游有什么意义?可以增长见识啊。增长见识有什么意义?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好啊。更好有什么意义……

最近我发现自己站在一个历史的关键点上,就是我既能理解我的娃,也能理解我妈。

比如今天早上我去看牙医,但放假在家的娃还没起床,我就纠结起来,要不要做早餐呢?如果我做早餐,看牙医的时间就会很紧张,我肯定要忙得四脚朝天,搞不好要迟到。而且,没有我在家监督,娃很可能也不吃,甚至干脆不起床,做了早餐也是白做。但娃的假期不长,我准备做的白汁意面特别好吃,很希望他能尝到。如果我不做早餐,娃可能会点外卖,不健康,还要花钱,而且冰箱里的食材可能会浪费。

我坐下,认真把这个事情捋了一下:娃喜欢吃最好;他不吃,我也要认认真真吃一下早餐;如果剩下了,我中午还可以吃,不会浪费——只有这个理由成立,我才去做。我严肃地问自己,这个理由成立吗?

每次我回沈阳老家,我妈总要起个大早做早餐,然后催着我吃。现在我理解她了。

但我也理解娃。我回沈阳时也很想叫外卖,吃点我在广州不常吃的东西。娃在国外读书,暑假回广州,也有很多想吃的东西。

所以现在是我的一个历史时刻,再年轻点的时候,对我妈理解不了;再老一点的时候,忘了自己曾经怎么想的,对娃可能理解不了——要珍惜啊,现在这么优秀的自己。

以上,是关于时间的一些思考。

(本文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