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发现南海大动作,台媒称解放军未雨绸缪,在南海方向部署了反隐身能力更强的新雷达。
更有台湾地区军界人士直言,解放军已经实现了对从巴士海峡到南海之间,大部分海域的空情状态的全面掌握。
早在一年多前,西方卫星就发现解放军在西沙群岛最南端的中建岛进行工程建设,只是当时外界普遍认为,解放军是要修建新机场。
但根据最新的商业卫星图片,西方智库认定,解放军此轮建设的重点不是机场,而是永备式的雷达与反舰、防空导弹阵地。
其中一处采用了八角形的结构,疑似部署了合成脉冲孔径雷达的阵地就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早就看到两岸军事实力差距的前台军空军副司令张延廷,就在一档电视节目上表示,脉冲孔径雷达具备抗干扰等特性,在发现、追踪隐身战斗机方面,比常见的多普勒雷达效果更佳。
张延廷认为,解放军将这种反隐身雷达放到了西沙群岛,就可以将在南海方向的对空搜索范围进一步扩大,做到对隐身战机的空中动态掌握,隐身战机想要进入南海,其隐匿行动的效果会大幅降低。
西方智库也在相关报告中提到了这一点,强调解放军已在南沙群岛的褚碧礁部署了合成脉冲孔径雷达,强化了南海南部空域的反隐身能力,现在又在中建岛部署类似的雷达设备,将会填补之前可能存在的反隐身空白。
中国在南海方向部署更多反隐身雷达,以这张“天网”为核心强化自身的雷达预警体系建设,无疑是在未雨绸缪,为应对南海越发复杂的空情态势作准备。
在当前阶段,整个东南亚地区正式列装隐身战机的只有新加坡一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有可能通过军购手段获得隐身战机。
而且,美国正与菲律宾合作,对美军可以入驻的几处菲律宾空军基地进行基础设施翻新,未来有可能通过轮换等方式,在这些空军基地部署隐身战斗机。在此前的军演行动中,美军的F-22战斗机也曾在菲律宾短暂停留。
在海上,美军和日本自卫队的一批“准航母”具备起降F-35B战斗机的能力,美国海军还在推进航母舰载机的换装,实现F-35与F/A-18的高低搭配,此前在西太平洋活动的部分美军航母就配备了一个中队的F-35战斗机。
除了F-22、F-35这两款新锐的五代机,以及还未正式成军的B-21,美军的B-2隐身轰炸机也没有退役,在加油机的支持下,这款隐身轰炸机可以从较远距离的基地起飞,前往南海空域执行作战任务。
10月中旬,美军派出B-2对也门胡塞武装进行打击时,就有消息称,B-2曾经绕道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疑似在廷达尔基地降落进行燃料补给。澳大利亚军方否认了B-2降落的传闻,但承认有美军飞机飞越澳大利亚北部空域。
美军此举无疑是在趁着打击胡塞武装的机会,展现自身隐身轰炸机的全球行动能力,以威慑中国。
要知道,廷达尔基地距离中国在南海实控的关键岛礁美济礁只有约3200公里,美澳两国一直在对这处基地进行基建升级,即便不直接向此地派驻B-2机队,美军也可以依托这一基地,确保B-2在南海方向上的行动能力。
作为美军空中核打击的关键平台,B-2在进入南海空域后隐匿行踪北上,理论上可以威胁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这一切潜在的安全威胁,都在要求解放军加快完善南海方向的防空预警体系,配合防空导弹部队与歼20战斗机,确保南海方向的空防安全。中国在南海提前构建起的岛礁体系,以及中国军工在反隐身雷达领域的技术积累,都为实现这一目标打下了基础。
解放军在中建岛展开建设工作本身就说明了,中国依托西沙、南沙岛礁构建起的南海应对体系仍旧有升级的空间。中国可以在其他岛礁继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来增强对海空态势的全面掌控与危机应对能力。
即便未来,南海大部分岛礁的陆上空间用尽,解放军也可以通过开发利用岛礁地下空间等方式,来强化南海的岛礁部署。
在反隐身雷达领域,中国军工部门的技术实力处于全球先进水平,虽然不清楚解放军自用反隐身雷达的具体性能,但从委内瑞拉能够利用从中国进口的雷达设备,发现上百公里外的F-22战机,外界其实也能够对解放军的反隐身能力有一个大体的推断。
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南海方向的态势变化,外界也能够看出,在这场中美间的隐身与反隐身较量之中,中国并没有落于下风,美国确实利用了自身在隐身战机领域的先发优势,不断强化着中国周边的“五代机包围圈”。
但随着中国在五代机、反隐身雷达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美方这个包围圈对中国的实际威胁正在逐步降低,中国反而有望后来居上,构建起在西太平洋方向上的五代机与反隐身优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