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布
话说,在公元前的197年,韩信在萧何的算计下,惨死于长乐宫。萧何是韩信的贵人同时也是其命中克星,因此,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
韩信乃罕见奇才,汉王朝能够建立,他立下盖世奇功,但竟未善终。没有韩信,就不会有大汉,大汉江山已定,竟被卸磨杀驴,殃及三族,令无数后人心寒。千百年来,诸多声责都指向了汉高祖刘邦,残杀功臣,心狠手辣,“狡兔死,走狗烹”。
而且在后世的历朝历代,也是时常被提及。那么,问题来了,韩信的惨死,真的完全都要归结于刘邦吗?刘邦曾为一介混混,却终成帝王,得到江山,却屠戮功臣。
别的功臣咱先不提,今天就说刘邦为何杀韩信!说到这里,诸多朋友会想到,韩信功高震主,严重威胁到了刘邦。那么,话又说回来,与韩信同为“汉初三杰”的萧何与张良,他们为何会善终?
而在武将中,曹参、周勃等人,也都功劳很大,也都善终,而且曹参战功仅次于韩信,为何他就没有“触及”到刘邦的地位呢?还有,为何韩信的伯乐萧何,会主动谋划杀韩信的局呢?其实,归根结底还是韩信惹了众怒了。客观评价,刘邦不是嗜杀成性的人,要说杀功臣,他也就杀了几个异姓王。
为何刘邦要杀他们?因为中原大一统,汉承秦制,希望维护绝对统一,可是,韩信等人却异常热衷于裂土封王,独具一方,与大汉的根本利益相冲突,重演“春秋战国”,甚至是“楚汉纷争”。刘邦是出身不高,但对于这种事是绝对不能容忍,放在任何一个帝王身上同样如此。
韩信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旷世奇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几乎横扫半个中国,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他未与“战神”项羽正面交手的基础上。韩信背水一战为后称赞,项羽破釜沉舟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刘邦一生最大敌人就是项羽,一直被其压制。楚汉争霸刘邦近乎九死一生。如果没有汉初三杰,可能刘邦就不是刘邦了。是刘邦成就了韩信,还是韩信成就了刘邦?可以这样说,没有刘邦,可能就没有能力下赫赫战功的韩信!楚汉争霸,后期项羽急迫攻击刘邦,就是想先解决刘邦然后去收拾韩信。
可是,刘邦就像狗皮膏一样,打不死也甩不掉,死死地钳制住了项羽。而当时,韩信又在做什么?此时的韩信已将灭了魏、赵,准备挥兵三齐大地。刘邦为了加速胜利,减少战损,也为韩信可以尽快增援自己,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战略,命韩信用兵为依仗,挟战胜之威做幌子,同时派出说客郦食其,希望通过说服秦国让他们投降,郦食其不辱使命,成功说服齐国投降。
可结果呢,韩信自作主张偷袭齐国,齐王大怒,将郦食其直接给煮了,并下令极力抵抗汉军。还有,韩信曾要挟刘邦给其封王,那个“齐人多狡诈,反复无常”,说的就是这个事。原本可以不动兵戈,却成了兵戎相见,韩信这次做得实在不地道。可以说其毫无大局观,太自我了,毁掉了张良的战略,韩信不应该被问责吗?
再看韩信要挟刘邦为其封王一事,项羽眼看刘邦就要越过鸿沟将自己置于死地,怎能不急眼?因此,项羽的怒火完全释放到刘邦的身上,战神项羽,可是真厉害。面对项羽的复仇,刘邦可惨了,日夜盼望韩信来援,可韩信呢?竟以此为借口,不派兵增员。
自己的手下不听话,刘邦怎能不愤怒吗?这样来看,此时的刘邦是否有过一丝对不住韩信的地方吗?可以说,从刘邦委任韩信时,对他都是非常好的。
关于刘邦的好,韩信自己也承认,在淮阴侯列传中:“臣,事项王,官郎中,位不过执戟,谏言不听,故背楚而归汉”。汉王赐予我将军军印,数万兵众,言听计用,知遇之恩,无可言表。
刘邦在与项羽对峙的时候,可以说是生死攸关,正处于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候,可当时的韩信又是怎样“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呢?
尽管刘邦不得不低头,接受了张良、陈平等人的建议,敕封韩信为齐王,可韩信仍然不来救主,换做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何况是刘邦呢!刘邦非常无奈,不得不再次向韩信低头许诺,封赏韩信爵位与大片富庶土地,这回,韩信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同意出兵救主!
这就是韩信对刘邦知遇之恩的回报,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只是单一方面地追求自己的功名,连自己的主公,知遇之恩的恩人死活都不管,可见韩信并非是一个“完美的人”。
韩信这个人其实本性并不坏,只是太喜爱追求名誉了,他这一生最大的悲剧,可以说就是抱着“裂土封王”的思想害了自己,屡次触及到刘邦的感情与底线。
甚至,作为属下竟然还要挟自己的主公,让他给自己封王封地,这就难免太过分了。春秋战国持续几百年的战乱,直到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华夏,直至汉朝建立,很多人都不希望分裂,中华的一统已成为历史大趋势,这个“大势”,不是仅仅一个韩信所能左右的。韩信的思想完全有悖于正统思想,所以说,韩信只能有死路一条,而且还是必须死!
本文参考资料:《中华通史》,《史记·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楚汉争霸》,《知网相关文献——韩信相关论文》,《百度百科相关词条——汉初三杰,刘邦,韩信,为何刘邦杀韩信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