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乔冠华在一次醉酒后情绪失控,摔碎酒杯,口无遮拦地说道:

“在朝鲜谈判时,我辛辛苦苦写报告,在前面扛,老头子却只顾坐在幕后,最后的功劳都被他领走,凭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乔冠华“酒后吐真言”的事情传到了周总理耳中。平日里和蔼可亲的周总理罕见地发怒,指着乔冠华说:“不知自己几斤几两,回去反省。”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乔冠华口中的“老头子”是谁?周总理如何处置乔冠华?

“他的功劳,能抵得上一个军!”

乔冠华口中的“老头子”正是李克农。周总理曾评价他:“他的功劳,能抵得上一个军!”

李克农长期作为我党地下战线的领导者,为党提供了大量有力情报,他所提供的情报在关键时刻对战局的扭转起到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顾顺章叛变时,我党的地下组织面临巨大危机。顾顺章是科特的领导人之一,掌握了大量我党地下情报和组织人员名单,一旦他背叛,知情的地下工作者就会陷入困境。

在关键时刻,李克农不顾自身安危,及时送来情报,通知周总理和陈赓等上海地下工作者紧急转移。当顾顺章和徐恩曾赶到上海地下据点时,周总理已经销毁了情报并离开了据点,双方前后相差仅有五分钟。换句话说,如果李克农的情报再晚几分钟送达,周总理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克农又与周总理一起前往西安与张学良进行谈判,商讨国共合作统一抗战的事宜。在两人的努力下,成功“策反”了张学良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趁蒋介石视察军队之际,发动兵谏,软禁了蒋介石,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在皖南事变中,李克农及时将消息传回延安,然而这件事也暴露了他的身份。李克农不得不带着家人离开桂林,穿越敌人的重重封锁,最终抵达革命圣地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克农到达延安后,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热烈欢迎。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赞不绝口地说道:“克农啊,我们虽然没见面,但你救了我和恩来好几次,救了我们党好几次啊!”

抗战结束后的重庆谈判和解放战争期间,李克农同样屡立奇功。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与海峡对岸的蒋介石残党展开斗智斗勇的较量。1949年12月,毛主席首次出访苏联时,李克农得到了情报,得知国民党正谋划制造第二次皇姑屯事变。

他获悉国民党在天安门旁的南池子一带打造了“万能潜伏台”,作为指挥中枢。在经过秘密调查后,李克农迅速抓捕了“万能潜伏台”的台长兼报务员、情报员及翻译计兆祥,令远在对岸的毛人凤气急败坏,却无可奈何地撂下一句:“李克农,咱们走着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克农一生未曾带过一兵一卒,也从未在战场上与敌人浴血拼杀,但他曾与戴笠、毛人凤等军统头目斗智斗勇,巧妙应对,让他们团团转;他还在板门店谈判中幕后指挥,使不可一世的美国人深感折服。在1955年,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

乔冠华为何对李克农不敬?

自1951年起,朝鲜战场上,中朝联军与集结的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与美国的停战谈判在朝鲜战场的西侧——板门店展开,但这场谈判异常艰难,几乎耗时两年仍未能达成协议。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这一局面早有预料的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召回李克农,负责中美之间的停战谈判。毛主席将李克农叫到身边,告知他:

“美国人要和咱们进行谈判,所以我决定让你去坐镇开城,外交部也要派出一个班子,乔冠华也去,军队也要人参加。”

这一决定让人颇感意外,因为停火谈判本是外交官、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主场,而李克农则是一位常年游走在隐秘战线的特工,与谈判桌的角色似乎不太相符。

更何况,李克农当时早已身患重病,饱受哮喘折磨。然而,尽管如此,面对毛主席赋予的重任和无数将士的期望,李克农还是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一任务。1951年,李克农率领的谈判班子抵达安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朝代表团分为三条线:第一线是军队代表,直接在谈判桌上与美韩方对峙;第二线由乔冠华负责,根据中央的指示提出具体方案,充当幕后的“笔杆子”;而李克农则位于第三线,坐镇后方,担任真正的指挥者。

在长达两年零十几天的停战谈判期间,中朝代表团召开了58场大型谈判会议,此外还有超过730场的小型会议。期间,一位美方谈判代表回忆说,他们始终感觉在中朝代表团的背后,似乎有一位隐形的巨人正在暗中操控,而这个操控者正是李克农。因此,李克农负责把握大方向,而具体繁琐的细节则落到了乔冠华的肩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将其放在古代,乔冠华可以被视为一个“大秀才”,而李克农则是“大将军”,文官与武将之间难免会有些摩擦,乔李二人也不例外。

尽管李克农一直在幕后默默付出,但他承受的压力却非常巨大,每天忙到深夜,丝毫不敢懈怠。

乔冠华对此感到不满,认为李克农没有实际贡献,所有的工作几乎都是他在做,并没有看到李克农的任何具体行动。

另一方面,李克农也对乔冠华有些意见,觉得他“恃才傲物”,不易相处。不过,李克农并没有将自己的不满表现出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乔冠华心中的怨气始终存在,最终在1953年谈判签字后的第一个中秋晚宴上,他选择了表达自己的不满。

“明明是我们在前线,可是签字、领功全都被老头子一个人占了。”

全场一时陷入沉寂,所有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没人敢多说一句话,气氛紧张到极点。

不久后,这番醉话传到了周总理的耳中。平日里一向温和的总理罕见地发了火。

周总理如何处置乔冠华?

乔冠华是一位才华横溢、经验丰富的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年仅38岁便受到周总理的重视,被视为外交部的接班人。然而,因一次醉酒后的失言,他引发了周总理的愤怒。

周总理气愤地盯着乔冠华,问道:“‘老头子’是你叫的吗?你在说谁?”

乔冠华意识到自己理亏,连忙解释:“总理,我……我没有特指任何人。”他的脸因羞愧而通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继续训斥:“不知自己几斤几两,回去作检查。给李克农同志道歉。”

第二天,乔冠华亲自上门向李克农道歉,真诚地鞠了一躬,表示:“李克农同志,对不起,我不该那么说,我错了。”

李克农随意地翻阅了一遍乔冠华的检讨,淡淡说道:“把这份检讨收回去吧,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李克农接着说:“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我不生气。不过乔冠华同志,你的心气太高,眼里没有几个人。如果不改一改,以后可要吃大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是周总理最器重的爱徒,年轻的他或许因才华横溢而恃才傲物,尚未深刻理解李克农在中美谈判中的艰辛与不易。正因大家对乔冠华寄予厚望,才会对他进行严厉批评,期待他充分发挥才能为祖国贡献力量。

李克农的真诚劝诫深深触动了乔冠华,他感慨道:“我知道了,您心胸宽广,不仅不怪我,还如此推心置腹。我以后一定会改掉这个臭毛病,不辜负您和周总理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冲突后,李克农和乔冠华不仅在工作上成为默契的搭档,也在生活中成为了朋友。在李克农、周总理等人的教导和严厉批评下,乔冠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外交场合上披荆斩棘,为我国赢得了尊严和地位,也为后辈外交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1962年2月9日,李克农因病去世,周总理在李克农去世后对乔冠华说:“当初李克农同志怕你受处罚,特地来我这里说情,他是真的关心你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番话让乔冠华感慨万千,眼泪夺眶而出。在乔冠华心中,李克农早已成为他前行的榜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前辈,后辈们才能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这也是他们留给后辈们的珍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