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周总理决定让张樾丞篆刻开国大印。张樾丞专门作了四种字体,没想到毛主席的选择让他佩服不已,随后,他专门留了手绝活。
张樾丞是制作印章的大师,当时开国大典正在筹备之中,经人举荐,张樾丞就被周恩来总理安排了制作开国大印的任务。
之所以要篆刻这枚开国大印,也是因为毛主席觉得建国就要继往开来,国歌、国旗、国徽都已经被确认的当下,开国大印也必须提到用于开国大典的进程中。
这不是为了面子问题,而是基于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要想把这个新生的国家建设的更好,就必须把一些东西弄得庄严、神圣,这样一来,人民才会有建设国家的心气。
而张樾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为这枚大印亲自篆刻刻在上面的文字。
自古以来,中国的各个朝代的“龙印”都是使用篆体来雕刻,一方面好看,另一方面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所以张樾丞在确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的文字内容后,就赶忙制作了四种不同的字体。
它们分别是简约的宋体字体、古典的秦篆字体、优雅的汉篆字体以及线条细长庄重的隶书字体。
而毛主席在这四种字体的选择中,竟然选择了宋体字
原因无他,因为全国人民都能看明白宋体字。
张樾丞很是佩服毛主席的伟大,因为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是用普通人都看不懂的文字来当印章
比如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就是篆体字,而在那个时候,估计认识篆体字的只占秦朝人的百分之一。
而毛主席的伟大无需多言,因为人民认得,他就敢于打破旧例,张樾丞被这份气魄所打动,之后的雕刻工作也都全权由张樾丞以个人最高水平完成。
开国大印字体浑厚,用料充足,分量厚重,当时在它被用作印章盖在我国发布的各项重要公文后,连整张用于发公文的纸,都因为这气势磅礴的印章字体而显得格外严肃。
张樾丞还把他的看家本领放到了这枚开国印章之上。
因为一些印章性质特殊,在盖章之前不允许使用。
而张樾丞就根据历代传承,习得了“留边”手法,正好满足这一要求。
“留边”的原理看似简单无比,就是在开国大印的四个角上多留四个突起的小圆柱。
这样,在没到真正使用这枚印章之时,由于印章和纸之间存在被小圆珠隔开的距离,自然印章就盖不了任何文字。
而这可是技术水平要求极高的印章啊,所以这些东西看起来简单,到真正实用起来,就真的是难上加难了。
张樾丞不仅能办得到,还能在开国大印使用的最后一刻,将“留边”磨平,而且还能保持印章整体美观,且这一个过程速度极快,根本耽误不了时间。
这一技术叫做“启封”,能为印章做到真正“启封”的,全国都不超过五人,用一张手就能数的过来。
这枚技术及艺术水平极为高超的开国大印,自然用到了开国大典上,并由毛主席亲自盖章,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到了五年之后,新形势下已经不需要使用开国大印来盖章了,这枚印章于是便转由国家博物馆以国家一级文物的规格收藏。
现在如果有幸去参加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也许还真有可能亲眼目睹这枚象征着国家记忆的开国大印的风采。
(参考资料:《京城篆刻大师张樾丞与同古堂往事追述》——《北京档案》2017年第5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