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这两个山水相连的国家,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从古代的宗藩关系到近代的并肩作战,再到后来的兵戎相见和如今的重归友好,中越关系的演变轨迹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两国关系的走向?是地缘政治的博弈,还是意识形态的冲突?抑或是民族主义的觉醒?

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的起点,去探寻中越关系的源头。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派遣军队南下,征服了百越之地,并在当地设立郡县进行管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越南便被纳入了中国的版图,成为中国古代王朝统治下的一个地区。

在接下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历朝历代都将越南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宗藩关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越南的和平稳定,但也限制了越南的独立发展。

对于越南而言,这种关系可谓“利弊相衡”。

然而,这种“稳定”的局面在19世纪被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打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最终以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条约,越南被割让给了法国,成为法国的殖民地。

《中法新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对越南宗主权的终结,也深深刺痛了越南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越南人意识到,想要摆脱被殖民的命运,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争取民族独立。

就在此时,一位日后对越南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胡志明,诞生了。胡志明从小便接受了汉文化教育,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随着越南民族主义的兴起,胡志明也逐渐意识到,中越两国虽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在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面前,必然要走上不同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结束后,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中越两国也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而越南也在胡志明的领导下,继续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奋斗。

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中越两国选择了再次携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开始对越南进行抗法援助。

在中国的大力支持下,越南人民最终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迫使法国殖民者签订了《日内瓦协议》,承认越南的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中越两国并肩作战的见证,也是两国关系走向分岔路的开始。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为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以及自身国家利益,同意了以北纬17度线为界,暂时将越南分为南北两部分。

然而,这一结果却引发了越南方面的强烈不满。在越南人看来,他们好不容易取得的胜利果实,却因为大国之间的博弈而被“分割”。

这种不满情绪,为日后中越关系的恶化埋下了伏笔。

日内瓦会议后,中越两国虽然在表面上保持着友好关系,但实际上已经貌合神离。越南方面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开始在中苏之间“两面押宝”,试图利用两国的矛盾,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越南的“平衡”策略也宣告失败。20世纪60年代末,胡志明逝世后,以黎笋为首的亲苏派掌握了越南党政大权,越南开始全面倒向苏联。

黎笋上台后,为了迎合苏联的“全球战略”,开始在东南亚地区推行地区霸权主义,不断挑起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严重威胁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对于越南的所作所为,中国多次提出严正警告,但越南方面却置若罔闻,反而变本加厉,不断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侵扰中国边境地区,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1978年,越南悍然出兵柬埔寨,推翻了柬埔寨合法政府,企图将柬埔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越南的这一行径,彻底激怒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政府意识到,越南已经彻底沦为苏联在东南亚的“马前卒”,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中国政府决定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给越南一个教训,迫使其停止侵略扩张行为。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云南边境对越南发动了自卫反击战。在强大的军事打击下,越南军队节节败退,中国军队迅速攻占了越南北部多个重要城市。

然而,中国此次出兵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占领越南领土,而仅仅是为了给越南一个教训,迫使其从柬埔寨撤军。因此,在达到战略目的后,中国军队便主动撤回了国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越关系的最低谷,也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这场战争虽然时间短暂,但其影响却十分深远,不仅深刻改变了中越两国的关系,也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越两国关系陷入长期的对峙和对抗。越南虽然在军事上遭受重创,但在政治上却拒绝承认错误,反而加强了与苏联的军事合作,将自己更加牢固地绑在了苏联的战车上。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越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苏联在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国力日渐衰退,已经无力再支持越南在东南亚的扩张政策。

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新的形势,越南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越南领导人逐渐意识到,继续与中国对抗,不仅无益于越南自身的发展,反而会使越南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

1986年,越南共产党“六大”召开,阮文灵当选为越共总书记。阮文灵上台后,推行“革新开放”政策,调整越南的内外政策,开始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方面也意识到,中越两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邻国,长期对抗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对越南的政策调整表示欢迎,并积极回应越南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1991年,中越两国领导人在成都举行会晤,标志着两国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越关系正常化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人员交流不断扩大。

进入21世纪,中越两国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共同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越两国关系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8年,中越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中越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开展了多项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越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中越两国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比如南海问题。但是,只要双方能够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