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44岁生日的大冰怕是也没有想到,人生会有如此多的起落。
曾经,他是野生作家、民谣歌手、油画画师、黄金左脸……门下走狗无数,大冰的小屋里挤满前来朝圣的文艺青年。
2019年后,他身上的光环迅速暗淡,人们对大冰的审判多于赞美,小屋冷落,冰学诞生。
而大冰的口碑又是从什么时候再次翻转的呢?
是人们发现,“黄金左脸”是因为右耳听力受损,疼痛文学照进现实,他其实是“小耳朵”冰吧啦的时候?
还是网友“善意”地提醒他不要吃槟榔,但他其实吃的是西梅的时候?
是黑粉对着他接连逼问,说他总是高高在上。他点头微笑,绝不反驳,只有一句“你说得对”的时候?
亦或是他劝解绝望网友,劝他去做海员,看看大海,还安排了一个郑州的兄弟带他去吃烩面的时候。
当人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看到无数“新冰蛋子”主动退学,“从此以后,我不允许任何人忤逆大冰老师”。
直播间里挤满等待连线的网友,其中一条申请引起大冰的注意。
“我是黑粉,你敢连我吗?”
怪嚣张的,不过本来也排到了这位网友,大冰顺势接通连线:“晚上好,请开始你的表演。”
对面上来就是四连问,但或许是因为紧张,说话有些结巴,气势大打折扣。
“我发现你和你的粉丝连麦的时候,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你说得对。”大冰发出智慧的声音,“只要你加上‘你感觉’三个字,你说的一切都成立,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主观个体认知更大的东西了。”
对方沉默着,大脑飞快转了一下,问出第二个问题,很糟糕,又是熟悉的开头。
“我发现你写的书,毫无价值。”
“你说得对。”
“你也认同是吧。”对方抓住进攻机会。
“我不是认同你说话的内容,”大冰轻易化解,“我认同你站在你的角度,只要加上了‘你感觉’三个字,说的一切话。”
“我没说‘我感觉’啊。”可怜的网友还没意识到,“我发现”和“我感觉”都是个人主观认知的表达。
大冰在直播中
大冰点了根烟,以不变应万变,主打一个不管你说的是什么,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对面的攻击全都打在棉花上,越来越气急败坏。
“第三个问题!我发现,你老是在做表演意义大于现实意义的事情。”
“你说得对。”
“反正我不喜欢你。”
“可是我也不在乎你喜不喜欢我啊,但是,你不喜欢我这件事,一定是对的。”
“你说不在乎的时候你已经在乎了。”
“那我在乎就好,这也不能够改变,我认为您说的这个话都对。”
“我感觉你现在就是,有点阴阳怪气的感觉。”
“那您说得也对。”
就像是游戏里无法被选中的攻击对象,这边空有一腔怒火和满腹指责,一句“你说得对”,让所有技能失效,只剩无能狂怒。
这段直播切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无数人喊着“学到了”——“大冰开解我了,某种程度而言,他是对的,我也是对的,我们都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出阐释。”
而类似的片段,在大冰的直播间还有许多。
大冰在直播中
今年5月份开始,大冰边骑行边直播,直播间开了很久,直到10月份的一条视频,将他推上热搜。
视频里,有网友问大冰,善意的提醒不好吗?
“你怎么知道你的提醒一定是善意的。”他举起手里黑乎乎的食物,“比如刚才评论区有网友连着说了好几遍,大冰不要吃槟榔,他的提醒非常善意,可是这个东西,叫西梅。”
然后他歪嘴一笑,嘴角挂着三分薄凉四分无奈还有三分漫不经心。
片段过于抽象,“善意的提醒”成为冰学新课件,沉寂许久的大冰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史称“西梅事变”。
“善意的提醒”
也是在这时,观众突然发现,直播间里的大冰,有些宝藏大叔的意思。
比如,他确实多才多艺。上能说艺考知识,下能讲装修报价,一时兴起就打起手鼓唱起歌,自我介绍里那十几个身份似乎都是真的。
比如,他笑对恶评。有人提到被嘲多年的“黄金左脸”标签,大冰讲了个伤痛文学。
1997年,17岁的小冰外出艺考,遇到黑车司机。司机故意绕路,从他怀里抢钱,小冰不舍,被司机打伤右耳。后来,他的右耳听力只有普通人的1/3,每次听人说话都得把脸侧过去,用完好的左耳听。那段时间习惯用“黄金”代指“大便”,他干脆自嘲是“黄金左脸”。
故事听完,无数网友深夜里都要扇自己一巴掌,骂一句“我真该死啊”。
大冰打手鼓
再比如,他慷慨解囊,智救落难少年。
17岁女孩失业后又遭母亲患病,没有经济来源也没有存款,房东还在催她交房租。她问大冰可以在网上做什么工作,可以快速赚到过渡的钱。
大冰直接托人转给她1000块钱,让她先应急,不要被迫做出错误的决定。他还联系了大冰的小屋苏州店的负责人,给女孩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无奈距离太远,女孩还是拒绝了。
后面女孩再联系大冰,更新了自己的近况。那次下播后,一位大冰粉丝联系了她,让她到自己公司工作。大冰立刻问了粉丝的名字,并用感谢的方式,确认女孩的安全。
大冰智救17岁女孩
还有个男生,自己是私生子,从小是黑户。13岁那年,母亲离家出走,16岁时,因为反抗家暴的父亲,他向着父亲举起斧头。
他和大冰连线,讲述自己的故事,彼时他正站在28楼,这是他的“最后一晚”,“我的人生已经毁了,我这辈子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大冰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告诉他,想找人带他吃一碗烩面。他还给这个一心求死的小伙子指了条宽阔的大道,劝他去做海员。“既然在地上不自在不舒坦,咱出海。”
像是一间深夜的祷告室,大冰的线上小屋排满前来告解答疑的客人。从如何除甲醛到应对催婚,大冰戴着他的小蓝帽,不慌不忙,微笑地听着,一一开药诊治。
互联网的反转就在一瞬间,大冰再次迎来黄金时代。
大冰讲催婚
近些年来,经过多次研究探讨,小红书发展出三大学科。
一个是新兴的珂学,主要研究对象是黄晓明新女友叶珂。网友们将她从头到脚扒了个干净,分析她的过往历史,模仿她的言行举止。
一个是常看常新的晚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豆瓣初代网红晚晚和丈夫林瀚。由于两人的艺术事业和带货生意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网友们总能在两人身上发现新的讨论点,话题源源不断。
再就是经久不衰的冰学。
作为知名野生作家兼民谣歌手兼主持人,大冰老师一只脚踩在娱乐圈,一只脚扎根文学,过往的经历或被写在书里,要不就在活动中现场提及,生活履历极其丰富。
但俗话讲得好,人红是非多。
大冰不仅活跃,赚得也多,连续两年位列作家榜前三,仅次于余华和刘慈欣。名不副实的文笔以及过于高调的言行让他饱受争议,争议越演越烈,最终发展成系统完整的“冰学”。
首先是学习人群的规定。
只对大冰初步了解的人,被称为“新冰蛋子”,再之后,根据课程的深入程度,依次被赋予头衔:冰学学士、硕士、博士,如果被大冰拉黑,则“喜提毕业”。
其次是冰学课件的丰富。
比如,大冰在书籍简介里写了十几个身份,因此被引申为一群人,再发展成一堆热梗——
大冰去老乡家借住,但被拒绝,因为住不下那老些人;
大冰的书出了盲文版,盲人朋友摸了半天才发现自己摸的是简介;
甚至,大冰可以直接申请诺贝尔奖,优势太多,无须多言。
一些“冰学课件”
如果有人一直嘲讽大冰,可以回复他“你坏”;有人让你别玩大冰梗了,可以回复“我不”;如果说了个地狱笑话,就可以“阿弥陀佛么么哒”。
在人们热火朝天的议论声里,“大冰笑话”永不过时。甚至连迪丽热巴都玩过大冰梗,在照片里写:“弹幕破1000w了自拍,好吗?好的!”
很长一段时间,大冰的形象从知名作家沦落到抽象之王,但很少有人去主动了解,大冰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喜剧节目中,也会玩大冰梗
最近的直播里,一位18岁女孩对着大冰一顿输出,提到著名的十几人换算法则,辱骂大冰“一点好事也没干过,就是个商人”。
大冰没有生气,心平气和地解释缘由。
早年间,大冰还在北漂,穷困潦倒,全身上下掏不出两千块钱。他想出书,靠稿费过冬,十几家出版社都拒绝了他,只有一家愿意帮他出版,但提出两个条件。
一个是找些名人朋友来帮忙写序,大冰一个个短信发出去,没人回复。
另一个就是,能否找点噱头,让书有一些宣传点。大冰答应了,这才有了封面上的十几个自我介绍,最多的时候,称号高达15个。
曾经大冰的介绍
也是在这场直播里,他谈到网友对他的嘲讽和解读,说:“我为什么不愿意去解释或者面对,因为稍微用点心去查一下,在18年之后,书里面所有的介绍就已经去掉了,当书销量达到出版社的要求,我就没有用最初出版社那套要求的方式了。”
众人见风使舵,冰学式微,新的口号再次诞生:“我不允许任何人忤逆大冰老师。”
说来有些有趣,这些年来,人们嘲讽着“作家大冰”,但翻看大冰的账号评论区,对他的回忆却很少和作家联系起来。
有年轻人问,大冰是谁。
下面最热门的回答是:“山东电视台主持人,娱乐节目鼻祖。”
大冰旧照
大冰起点很高。他是学油画出身,艺考时专业排名第一,进入山东艺术学院。
他的天赋自然是有的,努力似乎也不缺。大二时,他到山东电视台实习,先是在综艺频道做了个编外剧务,他很积极,和各个岗位的老师傅套近乎、学本事。
某次,他被安排给剧组工作人员买盒饭,因为此前受过卖把子肉的摊主的恩惠,大冰特意去支持了他们的生意。
没想到,工作人员中有少数民族,把子肉被蒙头盖在大冰脸上。现场观众开始进场,大冰蹲在地上捡肉,手被人踩了又踩。
也正是这一幕,被制片人吴莺看到,大冰因此获得做现场导演的机会。
大冰做主持人时
2002年,22岁的大冰被特招进山东卫视,与《阳光快车道》相遇。
很多山东人至今仍记得这档节目,清新靓丽的刘敏与青春阳光的大冰站在舞台中央,迎来送往无数明星艺人。最火爆时,连谢娜和柳岩也在此客串过主持人。
随着收视率飙升,大冰一跃成为山东卫视的首席主持人。当时主持人月薪7500元左右,但他好面子,又仗义,工作了几年,局没少攒,客也没少请,钱根本没存多少。
2011年时,台里换了领导,提拔了自己派系的员工。原本老领导手下的人要不被排挤,要不就得去送点礼,“拜码头”。
大冰不想低头,他觉得自己是业务人员,把工作做好就足够了。“我就不愿意送这个礼,我就不愿意去舔你的腚沟子。”多年后,在直播间他用济南话愤慨地说。
新领导自然看他不顺眼,大冰被调任第二现场,每次出镜时长5分钟,薪资被降至500块。这一年,济南的冬天很冷,大冰连暖气费都交不出来。
他只能选择离开。
行李很快收拾完,他舔着脸给曾经代班主持的节目打电话要劳务费,被一句“可不能这样做人”堵回来。
大冰想起多年前蹲在地上捡肉的自己,“大梦一场13年。到底还是什么也没捡起来,依旧蹲在原地。”
刘敏与大冰
人到中年,33岁的大冰开始北漂,借住在一位朋友家里,趴在餐台上没日没夜地写书。
没钱打车,他坐着地铁去见一个个出版社编辑,然后被无情拒绝。“一个编辑见完,顶着漫天雾霾去见下一个,木着一张脸去听完那些客客气气的俯视和挑剔,那些以专业之名的刁难与断言。”
他站在谷底,周围是幽暗潮湿的空气。生活是怎么变成这样的?他无数次想,想不出头绪。
大冰主持时
至于大冰是怎么想到卖书维生的,或许要追溯到更早时期。
主持《阳光快车道》期间,大冰是当之无愧的青年才俊,工作体面,前程远大,最大的烦恼就是精神空虚。
工作之余,他背上包去了拉萨,开始藏漂。据他所说,他徒步走过川藏线、滇藏线与青藏线,背着手鼓登上珠穆朗玛峰,断过三根手指、一只手腕、两根肋骨,脚后跟也冻坏了。
2012年,经媒体邀请,大冰做了个名为“赶着音乐放牧”的演讲。演讲中,他讲了自己藏漂的经历,讲了那些潇洒的、快乐的、怀才不遇的、穷困潦倒的、浪迹天涯的朋友。
在演讲的结尾,他唱道:
我希望年迈时,能够住在一个小农场,有马有狗,养鹰种茶花,到时候,老朋友相濡以沫住在一起,读书种地,酿酒喝普洱茶,我们齐心合力盖房子,每个窗户都是不同颜色的,谁的屋顶漏雨,我们就一起去修补它……
这次演讲一度超百万播放,大冰敏锐地嗅到了某种机会。
于是,他在书里写的也是相同的故事。201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他们最幸福》,走上文学之路。
大冰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野生作家”。
“我写的不是文学,就是讲故事,讲好一个故事是我的本分,出版成书也是我的本分,而读是读者的事情,我只是备料炒菜的人。”
他的故事永远关于远方。远方有垃圾堆旁辍学的瓶罐,打过童工的阿明,逃婚的樱桃和逃出奴隶工厂又逃出传销窝点的老谢……
远方虽然穷苦,甚至跌宕,但是精神丰满。这与当下物质条件被满足,但灵魂空虚的年轻人一拍即合,大冰一跃成为“诗与远方”的最佳代言人。
大冰(右二)流浪歌手时期
回头看,人们总说审美具有时代性,其实文字也是。
2010年左右,提到畅销文学,避不开韩寒和郭敬明的名字。韩寒不明就里的散文和郭敬明笔下辞藻堆砌的都市,勾动着无数少男少女的心灵。
两人之外,饶雪漫、安妮宝贝、安意如、天下霸唱、南派三叔等人一起撑起青春文学。在他们的笔下,青春是疼痛的,思想是恬淡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2013年前后,大冰、张嘉佳、张皓宸等人成为书店的香饽饽。进入大部分书店,都会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大冰的“小蓝书”,看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或者是《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这些书都有相似的主题,一个个独立的故事,配上看上去很有道理的金句,浇灌着一个个空虚的心灵。后来,人们才给它们找到合适的标签:鸡汤文学。
而当人们发现只喝鸡汤不能解饿时,就轮到工具类、心理类、攻略类的书登上畅销书榜单了。
大冰的小蓝书
榜单上的数字,同时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很少有作家可以长时间畅销,只有两个例外:余华和大冰。
余华靠《活着》活着,《活着》的畅销靠的是经典文学的口口相传,或者学校老师的推荐,而小蓝书的热卖,则离不开商业运作。
大冰写得很快,几乎一年一本书。早期,每本书出版时他都要举办签售会。
按照行业惯例,一般作者每年会安排10到30场签售会,大冰对编辑说:“给我3个月,我可以只吃包子,每天在车上睡觉,一天两场把100场搞完。”
他和每一个来见面的粉丝握手,自称握手握出了“腱鞘炎”。2017年时,他称自己已经握手超过了100万人次。
大冰在签售会上
与他合作过的编辑曾公开说,大冰在营销方面很专业,常常做出创意营销活动。
比如,他说《好吗好的》是“最终篇”,但之后又陆续发行了《我不》《你坏》《小孩》《乖,摸摸头2.0》《啊2.0》《保重》。这些书分别对应着“江湖三部曲终结篇”“不留遗憾的完整版”“一个交代、一次告别”“小蓝书系列收官之作”等噱头。
比如,他将和编辑砍价的聊天记录发到网络上。编辑要涨价,大冰说要控制到40块以下,编辑说:“大冰老师,你是在得罪同行啊!”
比如,他不仅写文,还开“大冰的小屋”,举办“百城百校音乐会”,多管齐下,打造“大冰宇宙”。有媒体分析,微博时代,大冰的粉丝转化量就可以达到10万以上。
再比如,2020年,他开始做短视频,通过直播推广新书。在梁晓声、李娟等文学作家都还没走进董宇辉直播间的时候,大冰就紧紧切中了时代脉搏。
他在采访中直白地讲过,他迫切地需要机会,被看到的机会。“我是经历过一次谷底的人了,我不知道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还能给我多少机会,就很珍惜。所以很多打法、做法是比较玩命,也比较得罪人,把很多惯例和规律搞乱了。”
大冰在大冰的小屋
这样的做法,也让他区别于那些阳春白雪的作家,显得过于市侩。有人因此问他,觉得自己是文坛里的人吗?
大冰回答,从来没有。他甚至拒绝了很多作协的邀约。
“我的理想就是赚钱,让自己吃好吃饱,能够接济周围的朋友,照顾好父母,我的理想从来不是什么成为文坛的人。我是在生活,那是我的工作。”
有网友分析大冰此次翻红的缘由,是因为参照物变了。
此前人们拿他和专业作家对比,用小蓝书对标经典名著,自然无法比较。而当他走进直播间,对标一系列网红主播,当过主持人、又走南闯北多年的大冰,也就显得出类拔萃了。
更何况,他若是把过往的经历随便拎出来说几件,想必也能够收割一波波流量。
比如在赵雷默默无名时,大冰在书里写“雷子”的故事,为他抱不平:“赵雷不红,天理难容”。
再比如他每年教师节送老师电子阅读器,过年送回家机票,开学季补助经济困难的粉丝,大冰的小屋除夕夜免单,收留无家可归的小孩。
痛饮鸡汤的时代过去了,还有热心慈善、理想主义的人设可供发挥。只是这次,大冰又消失了。
赵雷(左)与大冰(中间)
2020年,厌倦了不间断的签售与宣传,大冰关闭了微博,只发了条含糊其辞的文字:
“还回来不?不知道呢,或许吧,你们好好玩哈,保重哈。”
人们本以为他会就此消失在时代,两年后,他推出新书《保重》,再到如今,他在直播间卷土重来。
10月16日,身处流量最高峰期,大冰发了条告别图文,停止了直播。
朋友透露,大冰已经坐上了出国散心的飞机,“他情愿不做加分的东西,但他只想保持现在的状态”。
但话锋一转,朋友留了个气口:“别着急,我已经尽我可能劝他了。”
人们解构大冰,大冰解构时代,他再次先行一步。
大冰的告别
部分参考资料:
1、先生制造|大冰和图书畅销榜:一场营销、渠道与资本的游戏
2、一席|大冰演讲《赶着音乐放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