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回忆起陈年旧事,已经是耄耋之年的梁漱溟还不无感慨的说道:“他们故去十年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梁漱溟口中的“他们”指的并不是旁人,而是毛泽东和周恩来。
作为有着“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大师,梁漱溟不仅学问大,脾气上也同样是狂傲不羁、大的很。周恩来都被他气哭过;就连毛主席,他也在政协会议上当面顶撞过。
梁漱溟与毛主席之间因何而产生了争执?结局又如何?
梁漱溟与毛主席之间渊源颇深。
1893年,梁漱溟出生于北京,早年曾加入同盟会,还担任过《民国报》的编辑。“漱溟”的笔名也是那时所起。
1912年时,他开始读佛典,并因此产生了遁入沙门的念想,期间亦有不少佛学著作问世。偶然间接了触孔孟思想,才断了出家念头。
1916年,梁漱溟发表了长篇论文《究元决疑论》,这是一篇论述佛学之如实论、方便论的文章。
也正是凭借这篇长论梁漱溟受到了蔡元培先生的赏识,并将其聘请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那一年他不过24岁。
1918年,杨昌济接受蔡元培先生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于此同时,杨昌济也推荐了自己的得意弟子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
在北大,梁漱溟与杨昌济可谓是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为忘年之交。是以梁漱溟也时常前往豆腐池胡同杨昌济家中探讨问题。而为他开门的恰恰就是彼时借住在杨昌济家中的毛泽东。
不过对于这段往事,梁漱溟却显然印象不深,还是直到1938年梁漱溟前往延安访问,毛泽东提起时才隐约记起。
其实想想毛主席之后对斯诺回忆起的那段北大经历时的话语,还真是让人倍感唏嘘。
“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
而在1938年梁漱溟访问延安期间,梁漱溟与毛泽东秉烛夜谈,好不畅快。
不过对于抗战胜利后建设一个怎么样的新中国,二人却是分歧良多。
梁认为应该摒弃武装夺取道路,伦理本位,职业分图,毛主席则认为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进行阶级革命,为此二人甚至一直争论到天亮。
最后互不相让之下,毛主席 说道:“梁先生是有心之人,我们今天的争论可不必先做结论,姑且存留下回分解吧。”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主席一行人选择前往重庆谈判,两党最终签订了双十协定。
期间梁漱溟也为了和平出谋划策,奈何无人肯听。次年,信心满满的梁漱溟再次来到了延安,并邀请了毛主席、朱德、任弼时等领导人临会。
会议上梁漱溟对现状体制进行了详实的发言,但对建立怎样的政府还是不得其法的,任弼时则以玩笑的方式直指要害国民党。
三年后,新中国成立。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也验证了1938年毛主席留给梁漱溟的一席话。
1950年1月,适逢国家初立用人之际,毛泽东、周恩来也邀请了梁漱溟来京共商国是。
期间毛主席不仅设家宴宴请,还嘱咐人为梁漱溟准备了四合院住宿写作。
值得一提的是梁漱溟对中国乡村建设颇有研究,不仅有著作详细阐述,更有近七年的乡村建设实操。
而也正是基于此加之先生的文人脾性,让他之后在政协会议与毛主席的争吵变得几乎是必然。
1953年9月,全国政协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梁漱溟是列席者之一。
在会议中,梁漱溟就当时的政策方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三大改造中的计划问题、群众工作问题和农民问题上,农民、农村问题为其讲话重点。
一如前文所说,梁漱溟先生有七年乡村建设实操,有乡村建设著作,更有文人脾性。
谈及农村、农民问题,他表达了对农村现状的担忧。他认为: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乡村,如今工作重点转移到城市,乡村不免空虚;城市工人生活提高块,乡村农民却依然很苦,农民生活拮据入城,城市却无法容纳,他们又只能回农村,这就产生了矛盾。
这看起来是并无问题的,但是梁漱溟其中引用的一句话却极容易引发工农联盟矛盾。
“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
对于梁漱溟的发言,第二日,毛主席在会上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毛主席指出,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而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
“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对于毛主席的不点名批评,梁漱溟认为毛主席误解了他,他并不是反对总路线,只是觉得城乡差距过大不好,随即写信给毛主席。
看到信后,毛主席约梁漱溟谈话,奈何观点冲突,不欢而散。
9月14日、15日会议继续。15日会上,在李富春作了建设重工业报告后,梁漱溟要求发言,毛主席允许他次日再讲。
16日,梁漱溟发言,再次复述了前面的发言,并再三陈述自己并非反对总路线。
17日,周恩来长篇发言种第一次点了梁漱溟的名字。倔强的梁漱溟再次要求发言,但被周总理要求明日发言。
18日,梁漱溟进行了发言,言语中有了“看看毛主席有无雅量”的话语。
毛主席在表名态度后,面对一众人要求梁漱溟下台的呼声,表示给予他十分钟讲述。
梁漱溟不同意,最终全体表决下梁漱溟被不赞成讲下去。必须要说的是毛主席以及一众共产党员是举手支持梁漱溟讲下去的。
而对于梁漱溟的定性,毛主席也表示他是“思想范围的问题”并非政治问题,这也是自己保留他政协委员资格的依据。
会后不久,梁漱溟的两个儿子梁培宽、梁培恕回到家中。梁漱溟为他们讲述了此事,长子梁培宽直言表示父亲应该“不要把个人问题与国家当前建设事业分开。”
至此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久便给毛主席写了一名告假闭门思过的信。
毛主席给出的回复是:今后需要出席的会议和活动,通知照样发给你,参加不参加请自便。而梁漱溟的工资等也照常发放。
必须要提及的是梁漱溟也是敢于认错的。
之后的1956年,梁漱溟在去往外地视察发现农民日子越来越好时,也表达了心悦诚服。
1960年9月,他还给自己新出生的孙子取名“钦东”,意为“钦佩毛泽东”。
1983年,毛主席去世7年后,梁漱溟来到了韶山毛主席故居,已经是耄耋之年的他,看着故居不见古人,登时泪流满面。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去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