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高高矗立在花岗岩柱顶部的“威尼斯之狮”青铜像,俯瞰着圣马可广场。至少从1293年以来,这座巨大的青铜塑像就成为这个意大利城市的象征之一。但现在,意大利一个科学家团队发现了这座雕像来自中国的证据。
“大家一致认为,这种风格无疑是中式风格,这很可能是一个唐代雕塑。”研究小组的首席考古学家、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副教授马西莫·维达莱(Massimo Vidale)称,“在威尼斯,没有任何关于这座雕像到来、铸造甚至安装到柱子上的历史记录。一切都模糊不清。唯一可以确认的信息是,当马可·波罗于1295年回到威尼斯时,这座狮子就已经安装在柱子上了。”
▲圣马可广场的“威尼斯之狮”青铜像。(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丨同位素分析表明它源自长江中下游
这是一项由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和意大利国际地中海与东方研究协会的学者牵头开展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威尼斯之狮”最初很可能是唐代(618年—907年)用中国长江下游区域的青铜铸造的墓葬守护神。
他们的论文透露,对这座青铜雕塑进行的铅同位素分析表明,它是一件经过大量修复的艺术品,其中很大一部分最初来自中国南方。威尼斯飞狮雕塑中的铅同位素将它与八世纪的中国铜矿联系起来。
维达莱说:“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化学分析,可以测量铅的不同同位素间的相对比例。不同同位素之间的具体比例是个身份证,可以精确定位世界上开采铜的地点。”
除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外,该团队还包括一名中世纪艺术专家和一名汉学家。
维达莱说,仔细观察雕像,狮子的下巴上垂着一缕缕毛发,鼻子很大,鼻孔外扩,獠牙怒张,表情凶狠。“所有这些都表明这一雕塑是镇墓兽,唐朝时会设置这些威严的雕像来保护权贵的墓穴。”
今年9月,在威尼斯举行的“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国际会议上,维达莱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北京正阳门箭楼下的石狮雕塑。(中新社资料图片)
丨中国文化中的“狮崇拜”
有趣的是,不是中国“土著”的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威仪和吉祥。在中国古代,外国所贡珍禽异兽不胜枚举,狮子何以能脱颖而出,得以在中国文化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呢?
据信,中国狮子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周穆王驾八骏巡游西域,其中一骏是“狡貌”,这个狡貌很多人认为就是狮子。
到了汉朝,狮子作为贡品进入中国,并在王公贵族中驯养。由于王公贵族的喜爱,狮子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普遍,民间也渐渐开始形成了狮子的相关艺术创作。
而真正让狮子形象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还要归功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在佛教文化中,狮子常常被比作威严神圣的正义形象。比如聪颖智慧的文殊菩萨,坐骑就是一只狮子,所向披靡至高无上的神兽护法。
所有这些都为狮子增添了神圣、吉祥的意义,狮子随之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瑞兽,其形象被广泛应用于雕塑、绘画等艺术领域,为人们所喜爱。
▲舞狮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孕育产物。(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丨从“镇妖辟邪”到“逢凶化吉”
狮子是对中国文化影响甚大的外来物种,在战国秦汉时期尤其是汉通西域之后,开始传入中国。狮子本身的输入,皆是作为西方异兽进贡于皇家。相对而言,其艺术形象的传播影响更为深远。已有学者对中国古代及与之相关的西方艺术中的狮子形象作过较为全面的讨论。
确实,狮子在古代欧亚各大文化区中都有神兽的属性,其形象的神化、夸饰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其初入中国时,也难免会有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和附会。
在古代的亚洲,在印度、波斯、巴比伦、亚述及小亚细亚地区,狮子高大凶猛的形象就被赋予了浓厚的神话色彩。而这些神话、传说也随着东西方的往来传入了中国。
在两河流域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便是有翼神兽的传说。有翼神兽一般被视作守护神,镇守在神庙、宫殿等重要场所。
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无论雌雄还是幼狮都有长长的鬃毛。这是因为中国并非狮子的产地,古代中国的画师对于狮子的生理特点有想象的成份。
据考古发现,在中原大地以古希腊翼狮和两河流域狮子造型图像为原型的文化遗存十分引人注目。在陕西咸阳汉渭(元帝)陵出土的中国玉质翼狮2只,其艺术造型除带羽翼外,昂首、张口露齿的造型与中原东汉以来墓陵石刻守护石狮近似。
汉唐时期,狮子造型主要为皇家服务,在审美上也更多的表现了上层社会的审美取向。由于狮子异常凶猛慓悍,常常把它作为镇妖避邪的神灵之物,雕立在官署、宅第以及陵墓之前。
在唐代的陵墓石像中也多有表现,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献殿遗址前雄踞着一对非常引人注目的石狮。这两尊石狮夜以继日地守护着陵寝,宛若两名魁梧而忠于职守的卫士。
唐朝时期中西文化的传播与交融达到了新的顶峰,随着往来客商进入中国,人们也有了更多见到狮子真面目的机会,狮子的形象也不再是神话般的存在,而是逐渐地走向写实。
到了宋代,狮子的造型变得富有世俗气息。狮子不单单是守卫帝王陵墓的神兽,在民间工艺美术中也作为装饰图案,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磁州窑白地黑花“镇宅”铭狮纹枕绘画用笔流畅,寥寥数笔即让狮子威风凛凛、咄咄逼人的形象跃然枕面。瓷枕以猛兽为纹,如狮纹、虎纹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逢凶化吉的美好愿望。
宋代之后,狮子的形象增添了更多的世俗趣味,由此出现了许多迎合大众审美、反映群众日常生活的作品。狮纹装饰于杯、盘、碗、碟、罐、香炉、塑像等各种器物之上,成为陶瓷纹饰的主体内容。(完)
综合环球网、参考消息网、《南华早报》等
编辑:崔相光
漫谈东西丨在100期,回首东西文明交流间的璀璨明珠
700年前的旅游Blogger,记录下了哪些丝路秘密?
漫谈东西丨说走就走的世界旅行,在这里打开“任意门”
点个“在看”不失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