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宋泽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焦敏龙)在10月26日宁夏医科大学举办的中医药创新与转化——校企合作发展研讨会上,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院长朱向东介绍,宁夏医科大学近5年利用宁夏枸杞、黄芪等道地药材,聚焦Ⅱ型糖尿病、肺系病、肾病、抑郁症、胃癌、生殖功能障碍等宁夏区域高发病,开展基础、临床应用及转化研究,共获批承担17个国家和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批2689万元经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现场。(宁夏医科大学供图)

朱向东介绍,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10月成立了“省部共建”的宁夏少数民族医药现代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1年还成立了宁夏区域高发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近5年,整合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院的科研资源,借助现代医学、现代科技开展中医药研究,比如,基础医学院利用宁夏枸杞,开展了“干预和改善帕金森病和抑郁症”的产品研发;公共卫生学院依托甘草花及其种子中的活性物质,掌握了“提取分离并制备活性物质”的关键技术。

朱向东指出,目前,宁夏医科大学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中存在科研课题选题脱离临床,科研所选方药临床无效,中医临床研究力度偏基础,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不清及其不能高效、充分转化的问题。朱向东观察到,高校目前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融合有壁垒”,比如,中医药企业有科研需求,但找不到对应的解决方案,而高校有潜力的中医药创新成果无人接手;在医科高校、中医药科研机构及企业之间,缺乏专业机构和人才为三者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来“牵线搭桥”,导致一些有潜力的科技成果“卡”在了实验室。他认为,学校今后还需要努力将“政策引领—产业创新—知识共享—学术研究协同—资金共建—校企服务合作—科研应用激励”的链条,形成闭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