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为深入推进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加强网络短视频和直播活动中有关古墓葬类题材内容的监管力度,近日,国家文物局与中央网信办联合部署开展相关违法违规内容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并邀请部分网络平台公司召开了座谈会。报道特别提到:此次专项行动将对网络短视频和直播中存在的涉嫌为盗掘古墓葬、倒卖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信息便利或帮助,以“寻宝”“探险”“天价”为噱头,歪曲考古工作价值、违法违规鉴定、误导公众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督促网络平台强化落实责任,加强内容审核把关,规范相关重点短视频和直播运行服务。
近年来,野外“探墓”和线上“鉴宝”等新“玩法”,在视频网站与直播平台上很流行。一方面,很多网友确实有猎奇心理,很容易被一些博主故意设置的“谜团”吸引。另一方面,面对越来越“卷”的自媒体圈子,一些博主为了吸引流量、博取眼球,就在“剑走偏锋”上大做文章,殊不知其行为已经触碰了底线,甚至可能因涉嫌破坏文物、倒卖文物而被追究法律责任。
比如,有博主打着“鉴宝”的旗号,用一些假文物来引流。有的网友不知内情,就被假古董吸引,甚至为此付出高价。还有的博主利用人们对古墓、古迹的好奇心,号称自己可以“寻宝”,其实是以身涉险,或破坏了历史古迹,或纯属忽悠。
考古与文博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应该得到博主和网友们的充分认识。要知道,某些博主不负责的“寻宝”行为,可能会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大麻烦。专家对许多古墓的考古工作,很多都属于“抢救性发掘”——有人已经破坏了古墓,不得已才进行发掘。即便如此,还是会出现保护不及时而造成文物流失、古墓损坏的情况。
从伦理和法律上看,盗墓和毁墓行为都不该被容忍,盗墓不仅突破了人伦底线,在法律上也是重罪。事实上,不论有没有相关部门树立的文保碑,古墓、古迹都应该得到人们的保护,根本不存在什么可以随意进入的“野墓”,更不能打着“探墓”的旗号进行破坏。
这次文物部门与网信部门有机联动起来,对乱象进行整治,可谓切中时弊。短视频的制作者与直播平台必须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也必须为其行为的合理性负责。如果能少一些刻意的误导与对文博知识的歪曲,不仅能收获真正持久的流量,得到专家和网友的认可,也能为考古和文博事业的发展发挥正向的作用。
现实中,有些网友的文博素养不高,分不清考古和盗墓,甚至觉得一些所谓的“野墓”就可以被随意“探险”。还有一些网友为了“找乐子”,在直播间里会怂恿博主去“下墓”。这不仅让博主涉嫌破坏历史遗迹,还有可能遇到人身危险。因此,加强网友的文博素养,也是减少上述乱象的必要举措。
当然,要想彻底消除上述乱象,恐怕很难一蹴而就。对此,确实要做好相关教育和宣传工作。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尽到义务,也需要博物馆等文博场所积极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保观。而作为很多人日常接触频繁的事物,短视频和直播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让更多网友特别是年轻人在看视频时有所收获,真正喜欢历史、尊重文物,而不是为了猎奇而走上歧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