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无湘不成军。而湘西人的剽悍尚武,又是湘人的代表。这也受了清朝科举制度的影响,贺龙的爷爷贺良仕就是一位武力值爆棚的武举人。
贺龙从小就崇拜他的堂曾祖父贺廷壁和祖父贺良仕,除了因为他们的人品高尚外,最关键的就武功高超,有侠士风范,尤其是堂曾祖贺廷壁,更是数一数二的英雄。
贺龙从小也生性好动,胆子特别大,天不怕地下怕的。游泳、骑马、练武,是他的三大爱好。
1.贺龙的一身好水性。他敢于站在几丈高的桥上往深潭里跳,也能潜水游到很远,就像一条水中自由伸展的蛟龙。
有一年的夏天,连日来下着大雨,玉泉河的水涨得十分迅猛。水流湍急,旋涡飞转,咆哮着奔腾着,像野马一样直冲向下游。
这个时候,就人就不怀好意地打赌,激将说他不敢下去游泳。
贺龙十分不服力,一纵身便跃入了洪水中,一瞬间便被漩涡所吞没了。岸上的人顿时傻了眼,以为这下贺龙就再也上不来了。
谁料,咆哮的洪水把他冲出了两里多地,被一位老翁发现并救了上来。老翁很好奇他的水性,由衷地佩服。
这次本来惊心动魄,经历过死亡威胁的他本应该胆子小一些,可他依然故我,继续在这条河里嬉戏玩耍。
因此,有人便称他为水里的蛟龙,也是他以龙为名的重要原因。
2、贺龙爱骑马,且骑得还不错。其实,骑马是过去许多男孩子的最爱,骑上去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贺龙尤其如此。那时,他的姐夫谷绩廷经常会在山野间遛马,放牧。在开阔地带,他就赶紧从姐夫手中抢过马缰绳。
小时候的贺龙个子矮,马又高又大,他就使劲抓住马鬓爬上去。但马是认生的主儿,刚爬上马背,就被马尥蹶子给结结实实地摔落在地。那时一般是没有备马鞍,马背上光溜溜的,着实不好骑。但贺龙性格倔犟,尽管被摔得鼻青脸肿,腰酸背痛,灰头土脸的,他还是丝毫不退缩,反复地摔下了又爬上,爬上又摔下。贺龙对此一点也不在乎,一点也不妥协。
他的姐夫贺绩廷十分喜爱贺龙,很欣赏他这种坚韧不拔,毫不服输的个性,便用心地教他如何骑好马,如何将马驯服。久而久之,贺龙逐渐掌握了骑马的技巧,摸清了马的脾性,骑术大有长进。
有时候,他会背着大人自己将马牵出来,在空旷的地带翻身上马,两腿一夹,扯动缰绳,开始纵横驰骋起来。那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耳边呼呼的风声,让少年的贺龙不由生起干云的豪气,心情格外舒畅。那种腾云驾雾般的感觉,惬意无比,让他流连忘返。
这样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贺龙骑马的本领也一天比一天高超,这为他一生戎马,纵横疆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练习武艺。贺氏自先祖贺崇先时即是行武出身,历代对练武的坚持一直不衰。贺龙祖父的仁侠好义,身体健硕,是他十分向往的。
他的祖父贺良仕也看出这个孙子的心思,见他既有正义感,又胆大能吃苦,身体也皮实,是块练武的好材料,便决定亲自向他传授武艺。贺龙很用心,一招一式地跟着爷爷认真地学习。祖孙俩可谓是心意相通的,一来一往,倒是其乐融融,充满天伦之乐。
可惜,他的祖父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让贺龙既痛心疾首,又为将来的习武如何继续下去而忧心忡忡。
他找到堂叔贺士远,说明了想向他习武的诚意。贺士远知道贺龙的性格,他认为贺龙这种耿直仗义,好打抱不平的性格,如果习了武,将来必会闯出大乱子,其祖辈贺廷壁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所以他不愿接收这个徒弟,怕他也会因武生祸,走上不归路。
因为那时已经是清朝即将灭亡的前两三年,也是近代史上十分黑暗的时期。到处是战乱流民,反抗侵略的义和团运动刚刚平息,革命党人的起义又此伏彼起。就在这个偏僻的小地方,也酝酿着对官府的仇恨和反抗。在那个官逼民反的岁月里,只要有正义感,有武艺,好打抱不平的,大多都会走上和豪强甚至和官府的对抗之路上。贺廷壁的过往让贺士远不得不对贺龙的求艺拜师心存忧虑。
但贺龙并没有就此放弃。
在洪家关一带,有这样一种习俗。每到农闲时节,青壮年们都会合伙请来武师,教授他们练习武艺,学习拳脚功夫和使用斧钺钩叉、刀枪剑戟等兵器。贺士远就是这个教练。演武场设在贺龙们另一位堂叔贺士尊的家里面。
贺龙也报名参加,但贺士远却拒收。很多人都喜欢贺龙,希望能留下他一起练,所以都帮他劝说。但贺士远却不无忧虑地道:“常伢儿(贺龙原名贺文常)教不得,教会了怕他将来打人(那个时代地主恶霸太多)。”
所以,每当他教练兵器的时候,就把大门关起来,不让贺龙进去。贺龙就悄悄地从堂屋的牖窗口爬进去,有时站在一边全神贯注地观摩琢磨,有时就混在人群当中跟着大家一起练习。
到了晚上,父母都睡了,他就静静地爬起来,来到堂屋里苦练白天所学到的功夫。闪展跳跃,出腿挥拳,一招一式都一丝不苟,直练得汗流如瀑犹不愿罢手。
为了更好地练成拳脚功夫,他在家里绑了一个沙袋,一有空就踢打一番。
上山砍柴的时候,他就在林子里的大树上拳打脚踢,手练得肿成了沙包,血泡瘆人,他都不吭一声,还继续地坚持。
下地干活,他都不忘带上棍棒在田间地头舞上一番。有时耽误了农活,被母亲一边摇头一边地笑骂他。
贺龙练武练到了痴迷的程度,走到哪里就练到哪里,浑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
人们称他为武术迷,是一点也没有夸张的。很多时日里,当明月高悬时,他和伙伴们约在一起练习武艺,互相对打切磋。大家在草地上你来我往,颇有演武场上的气势。他们一般比的是看谁的手劲大,腿功好,马步是否扎得稳,手臂吊砖谁更多,谁吊得时间更长。对打,看谁能放倒对方,谁能有更新更有效的招式。不知不觉间,他们就练到了天明。伙伴们旺盛的生命力,被很好地运用到了习武强身上面了。
一转眼时间就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当初正式拜师的人也一个个地出了师。谢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他们买了礼物,约好在正月里到教习贺士远那里去登门拜谢。
贺龙觉得自己也应该去拜谢这位老师。所以他回到家中,认真地对母亲说:“娘,我要买一块肉,一斤糖,一包面。”
“你要这些东西干嘛呢?”他的母亲王金姑看着儿子,很是不解,因而奇怪地问他。
贺龙忙回应道:“我要去给师傅拜年。”
王金姑越发迷惑不解了,就又问贺龙:“可是你从来就没有正式拜过师学过武艺,你这拜的什么年嘛?!你是去拜哪位师傅?”
贺龙回答母亲道:“还不就是我的幺叔贺士远啊!我虽然没有正式拜他为师傅,但我一点儿也不比那些正式拜过师的人学得少。所以我不去拜谢一下怎么能行呢?”说话间,显得十分自信而坚定。
王金姑很疼爱自己的儿子,见他执意要去拜谢,自然也就依允了他。
要知道,那个穷困潦倒的时代,肉、糖都不是普通家庭能随便消费得起的。像贺龙这样贫困的家庭,一年到头别说吃肉和糖,就连肚子能吃个半饱都已经很不容易了。即使像面这种我们今天看来十分平常的主食之一,在那个年代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得上的。
所以,每样一斤的谢礼,对贺家来说已是能拿出来的极限了。王全姑很明白,贺龙也同样知道。但在尊师重道的传统面前,他们深知孰轻孰重。
正月初二那天一大早,贺龙就早早地吃了早饭,拎上礼物就直奔堂叔贺士远家。巧的是,刚走到他家的大门口,就见他从里面走出来。
贺龙高声说道:“幺叔,侄儿给您拜年来了!”说罢就要跪下磕头。
贺士远连忙伸出手去扶起他。可就在这一瞬间,贺龙都借势猛地一头向贺士远猛撞过去。如果是一般人,绝对会在猝不及防下中招。但贺士远不愧为一方教头,不仅功夫了得,就连反应能力也是异于常人。他猛地侧身一闪,堪堪地躲过了这一击。
贺龙见这招失手,便赶紧换招,接着就是一记扫堂腿。可贺士远却早就有了防备,纵身而起,跃至贺龙的身后,伸手就抓住他的肩膀提了起来。
贺龙的突然袭击并没有让贺士远有什么恼怒,相反,他对贺龙的表现很是高兴,不由得哈哈大笑道:“常伢儿,看不出来啊,你还真学了几手啊!但有了功夫更要约束自己,可不能在外面乱来啊!”
贺龙忙点头,微笑着对贺士远问道:“幺叔,我刚才只是想向您表演一下我这些时日学的功夫,看能不能达到出师的水平?”
贺士远频频点头夸赞道:“和他们相比,你可以出师了。”旋即,他又语重心长地谆谆教导贺龙道:“武艺是没有止境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指不定哪一个就比你强。一定要继续用功练习,学到真本领,练成真功夫。”
说罢,他将贺龙邀请到家中,叔侄俩谈得十分愉快而投契。中午时分,贺龙要回家,贺士远极力挽留他留下吃午饭,并表示会正式收他为徒,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贺龙便不再坚持。
从此,贺龙便正式在贺士远的门下学习武艺。名师的指点,再加上勤学苦练,以及贺龙的韧性与悟性,他的功夫也突飞猛进地增长。
贺士远的初衷是希望贺龙学武只为了强身健体,保护自己和家人即可。他常常讲当年贺士壁的悲惨结局,希望贺龙不要轻易涉入到是非旋涡当中,招致无法估量的伤害。
贺龙知道这位幺叔的好意和苦心,常常默不作声。但他的信念始终没变:一定要学好武艺!只有有了功夫,才能和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们抗衡,免受他们的欺负。也才能保护亲人朋友和苦不堪言的穷人们。
贺龙在懵懂的年纪里,就已经对社会的不公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即使一路官运亨通,他都没有迷失本心。他在认清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后,便义无反顾地抛弃一切荣华富贵,顶着杀头的风险,即使家人被反动派抓住杀害了,也丝毫没有动摇继续革命的信念。
贺龙是一位真正的,十分纯粹的共产党人,他把他的一切都献给了中国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事业当中,虽百折而不挠,殒身而不恤,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实至名归的元帅。
我们应学习他,缅怀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