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与北海统称三海,在明清两代王朝之中,它都是作为帝王之居一般的存在,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南海成为我党领导人的住所,宛如国家的心脏。
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东南角,曾经有过这样一座古色古香、历史悠久的古式建筑,名曰“永福堂”。
1953年,彭德怀从朝鲜战场上征战回来以后,就住在这里,院落分为5间正房,西边的两间房,是彭德怀的办公室和会客室。
东边的两间房是卧室,也是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工作和学习的地方,还有一间餐室、会议室,后面的西厢房则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宿舍。当时的毛主席住在菊香书屋,距离永福堂仅仅两百来步,他们可谓是邻居。
彭德怀刚搬来这里的时候,这个房子已经十分苍老了,门窗和廊柱的油漆已剥落,彭德怀一只脚刚踏进院落的门,就听见一阵吱吱呀呀的声音,彭德怀本来以为是老鼠,抬头一看,才看到是房梁上的石灰扑簌簌地掉落了下来,掉在地板上,发出了沉闷的声响,这令他啼笑皆非。
一旁的工作人员打趣说:“这房子不翻修一下,不能住了吧?明日我叫人把刷子和油漆带来,粉刷一下。”
然而彭德怀却摇摇头,意味深长地表示说:“你们要把心计用在国家这个大‘家’上,把钱节约下来,给国家做贡献,不要拘泥于我这个小家。”
就这样,彭德怀居住在这个简陋的房子里面,没有任何抱怨,也不让组织派人帮他进行翻修,后来彭德怀邀请侄女们来家里做客,他们没地方住,就只好搭地铺睡。
听说侄女彭钢家里条件不好的时候,彭德怀把彭钢留在自己家里长住,但那个时候,彭德怀的家已经没有多余的房间了,彭德怀想了半晌,突然计上心头,皱着的眉头舒展开了,彭德怀在自己的书房里面隔开了一个小房间,让彭钢居住了下来,同时也耐心照顾她的生活起居,面面俱到。
后来,左权的女儿也住到了彭德怀的家,彭德怀的家里面更是没有了空地,这让彭德怀不免犯了难。
浦安修和彭德怀商量说:“要么就让他们去住校,要么再盖两间房?”
彭德怀思来想去,算了一下成本,发现盖两间小平房需1000多元,这个价格让彭德怀望而却步,彭德怀倒不是出不起这个钱,只是不想那么奢侈,当初警卫员看到他们家的一扇窗户破了,有点漏风,提议要去换个新窗户,彭德怀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提议,并且表示说:“窗户破了,用纸糊一下就不漏风了!没必要那么娇气!”
1953年,管房子的部门得知彭德怀家里住所紧张的情况,就帮彭德怀另外找了一个房子,这房子不在中南海,是在什刹海,不是平房,而是两层小楼,更加宽敞,而且,离浦安修上班的北师大也近些。
彭德怀的秘书接到通知之后,就带着彭德怀及家人去看新房,他们在新房外面绕了一圈,让彭德怀看了看情况,彭德怀看完房子后沉思不语,秘书看不出虚实,不知道彭德怀是否同意搬家,就出声劝彭德怀说:“彭总,现在您侄女住到家里面了,地方越发显得窄小了,如果能够搬到新房,岂不是更好?”
但是彭德怀听了秘书告诉他的信息之后,却是半天时间都没有说话,彭德怀后来终于咬牙,一锤定音:“我家不用搬。这里的房子多,应当给家口多的同志住。咱们家就只有这几口人,就不跟别人抢房子住了。”
秘书又劝他:“彭总,这边的房子已经破旧了,如果能够搬入新家,住上好房子,夫人也会更开心吧。”
彭德怀再次摇摇头,他意味深长的表示说:“大家都说我彭德怀这中南海的房子不适合我住,又挤又老旧,但是我却觉得这里很好,而且中南海戒备森严,门口有个站岗的就够了。搬家之后,还要专程给我搞个警卫班,那不是增加国家负担吗?我就不给国家添麻烦了!”
彭德怀向来为国为民,不愿意为自己谋私利,在彭德怀的想法中,他宁愿把钱和物资多分给自己的将士们,也不会自己侵占人民一丝一毫,不会麻烦政府。早在这次搬家前,彭德怀就在种种情况下,表现出自己充满廉洁和无私的一面。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后不久,很多的战略物资寄送到了朝鲜,有一天彭德怀正在办公,一位警卫员跑来询问他,说有很一部分的包裹是寄给他的,警卫员心里想着,既然这些东西都是寄给彭总的,他干脆把东西先搬过来,搬到彭总的办公室?
没想到听到警卫员的话之后,彭德怀却突然变了脸色,彭德怀毫不犹豫地叮嘱警卫员景希珍,“千万不能私分!”
听说警卫员已经在吩咐下属搬运东西的时候,彭德怀派了几个人,赶紧去拦截这些士兵,最后检查了一遍运送过来的包裹,如果是食物,就分发给大家,如果是贵重物品,就封存起来。
一天,景希珍正忙着分配这些物资,有一个干部临时起意,想多要一些物资,景希珍想着“公平分配”的原则,拒绝了这干部的请求,干部还是软磨硬泡,没想到听闻此事后,彭德怀亲自赶来把这名干部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并且毫不吝啬地表扬了景希珍。“你今天做得对!管‘公’的人就要这样:第一,自己不贪;第二,别人不送!”
彭德怀曾住在宁夏预旺堡司令部,在院内还住着一个美国来的记者,美国记者也深深惊叹于彭德怀廉洁无私的精神,有一天他看到彭德怀吃的早餐,发现是白菜、面条、豆、羊肉,素得可怜,而彭德怀一点都没有嫌弃,反而大口大口地吃了,有时候伙食房多做了馒头,那彭德怀就更是喜上眉梢,记者专门把这件事情记录到了他的书里。
彭德怀的制服很少,从不铺张浪费,彭德怀跟普通的将士一样只有两套制服,另外彭德怀还有一件个人衣物,对于这件衣物他十分珍惜,而且也感到很得意。
当时彭德怀在长征途中,率领士兵击落了一架敌机,并且缴获了不少的降落伞物资,当时共产党空军没发展起来,降落伞用不上,彭德怀就用降落伞做了一件背心,这件背心既是一件衣服,也是战利品,他视若珍宝。
秉持大公无私精神,坚持没有搬家的彭德怀,一直居住在永福堂,从1952 年7 月,到1959年5月,彭德怀和他的家人们,在中南海永福堂度过了七年温馨且平静的时光。
在中南海的这段时间里面,浦安修忙于工作事务,经常不在家,彭德怀在家的时候,一是照顾自己的侄女彭钢,到了大冬天的时候,刚洗完的被子都会自然而然凝结成冰,而彭德怀就把这些被子一床一床晒在阳光下,铺展开,并且会细心地拂去被子上的冰棱,彭钢放学回来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帮着彭德怀一起,把被子细心地铺展开,让它们更大面积受热。
彭德怀总是忧心挂念着彭钢这个小侄女,她去外面上中学,回来的时间总是有些晚,到了侄女本该放学回家的时候,他就跟警卫员一起站在院子里面,一边聊天,一边等着侄女回家,左顾右盼,生怕她回来的时间晚了,是遭遇了什么危险,警卫员还会跑到他们院子门口等着彭钢回来,她要到家的时候,就打趣地说一句:“你伯伯正在等着你呢!”
彭德怀还很喜欢看书,经常在书房里面一呆就是一个下午,彭德怀早年虽上过一段私塾,但不久就因贫困辍学。
但彭德怀并没有放弃读书。彭德怀13岁到煤窑做工,那个时候休息时间唯一的活动,就是看书,后来到了井冈山时期,彭德怀有很多仗要打,但是只要没打仗的时间,他也是不停地看书,补充自己的能量,从中寻找良策,在后来搬离中南海的时候,彭德怀其他东西都上交了,唯独这些书全部留了下来,陪着他一起到了新家,一共装了二十多箱。
1959年,对于彭德怀来说,是人生里面困难时期,造成了他人生很大的滑铁卢。在当时,彭德怀在中南海的院落里面,见到了前来看望他的侄女彭梅魁,两人站在院落里面,感受着时间缓缓流逝,夕阳西下,他们相顾无言,但各自心头又有千万思绪翻涌,彭德怀缓缓舒出一口气,让彭梅魁陪着他,把整个院落完完整整地走了一遍,从东厢房一直逛到了西厢房,仿佛是想铭记住这里每一寸土地,角落里的一草一木,在心底留下深刻的纪念,在彭德怀的心里,他深切的明白,他可能不能在这个“家”里面,长久地居住了,那一天还没有到来,却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在六年之前,秘书让他搬出中南海的时候,他说他不搬出自己的家,但现在他自知自己只能搬出中南海,再留在这里,也是不应该的。但怎样提出才能不再横生枝节呢?
他后来想到了一个人,就是当时中央办公厅的主任杨尚昆,他知道,他一定能够帮助他,实现搬家的意愿,但是他当时又不好直接去见杨尚昆,他是一个谨慎的人,他知道自己如若贸然前去,在现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很可能会连累到老友,他在院落里反反复复地踱步,思考着良方,最终他唤来了浦安修,让浦安修代替他前去找杨尚昆。
杨尚昆又把这件事情上报给了毛主席,令他意外的是,毛主席听闻此事后,说了一句:“原来彭德怀住在中南海,我俩是邻居呀”原来毛主席之前都不知道彭德怀是他的邻居,最终,毛主席安排杨尚昆在京郊吴家花园为彭德怀安排了住处,并且特意嘱咐要关心一下彭德怀的生活。
在搬家要离开的时候,警卫员伤感地说:“老总啊,是不是留点什么做个纪念啊!"彭德怀环视着自己待了好几年的家,却毫不犹豫地摇摇头,让警卫员把那些军装、元帅徽章等都进行打包,打算上交给国家。
但唯独有这样一箱子东西,让彭德怀犹豫了,他拿起来,翻了翻,又把东西放下,说了一句,“别看我是个粗人,我可知道孔夫子的用处。"
9月30日上午,彭德怀穿着自己旧的衣服,身姿笔挺,大步跨出永福堂,和警卫员一同走向门口那部黑色的吉姆轿车,在他上车之后,车子缓缓开出了中南海西门。
他的妻子在身边暗自垂泪,偶尔还回头眺望一番,自己这个曾经住过7年多的家,并且黯然伤怀,而彭德怀一直保持镇定,相比起六年前的他来说,现在他对这个家积累了更深厚的感情,但与此同时,他也更加的坦然、淡定地面对诀别,他就这样目不斜视,坐在车内,不去看身边中南海雄壮的风光,一步也没有回头。
身边飘来一阵凄凉的秋风,彭德怀走得匆忙,而且没有通知任何人,所以除了警卫员陪伴在他身边之外,没有任何人来送行。
9月30日的当天下午,他在吴家花园里面,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位访客,彭梅魁,彭梅魁对自己的伯父有些埋怨,说他怎么不打个招呼,就不告而别?
害得她去中南海看望伯父的时候,被警卫员给拦了下来,彭德怀则是淡淡地表示说,怕他们徒增伤感,担忧挂念他,就没有把这些事情透漏出去。
那一年恰好是新中国成立10 周年大庆,彭德怀也在国庆节之前,收到了登天安门城楼参加庆典的通知,但他把他的元帅服等东西都清空了,都上交给了国家,自己则是在吴家花园这一片清静的院落里面,看书。
10月13日的时候,彭德怀和其他几名老帅谈话,毛主席问他之后如何打算?学习什么?他则表示说,自己会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而且,因为吴家花园离中央党校近,他希望能够去党校里面学习四年,毛主席点点头,说了一句:“按你的悟性,学习两年就够了。”彭德怀点了点头。
闲居在家的这段日子里面,彭德怀不停的翻阅着各种党校的书籍,也坚持去距离自己家百步之遥的党校,聆听那些课程,思考、体会,在书房里写下了很多感悟。
在这段时间里面,彭梅魁一如既往地坚持来看望他,他怕耽搁彭梅魁的前程,每次接待彭梅魁的时候都对她千叮咛万嘱咐,“梅魁,你不要来看我了,以免妨碍工作。”
在这里,彭德怀开辟了一方农田,并且坚持在农田里劳动,面朝黄土背朝天,俨然变成了一个老农,他挖淤泥、挑粪、种地,累了就把锄头放在地上,稍微歇息一会儿,饶是如此,他还是累得满头大汗。
在中南海,有许多人经常前来拜访他,他的门庭前也总是洋溢着孩童们的欢声笑语;离开中南海后,却是愈发的人烟稀薄,门庭冷落起来。
除了侄女回来陪伴他之外,他晚年的生活越发的孤独,在吴家花园将近6 年的时间,他一直在等待着党中央的召唤,等待着复职,只是一直没有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76 岁那年,彭德怀悄无声息地走了,那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连万物都为他悲恸。后来是在周恩来的安排下骨灰得以保全。他曾经有几次想要去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实现,后来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在战争年代,彭德怀性格刚烈迎击千军万马,作战勇猛惊诧万路诸侯,堪称是“猛张飞”;在和平年代里,他也是为了国家付出一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这样一位铁一般的热血男儿、大公无私的国之重器,应当受到人们的崇敬,无数人都受到他的鞭笞,长成了堂堂正正的人,傲立于世,无愧于行。
如果世界上有永垂不朽,那么一定会是英雄的灵魂和精神,从地处城市中心的中南海,到较为偏远的吴家花园,是彭德怀人生起落的一个侧面缩写,也是他人生之中一段曲折经历,但是彭德怀元帅高贵的精神也永远长存于大家的心中,哪怕时隔多年,他仍然受到大家的敬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