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虽然前期我军打得比较辛苦,甚至不得不克服缺衣少粮的困境,以及武器弹药短缺糟糕的后勤困境。这些造成非战斗减员严重,还要克服美军强大的火力网与装备优势。打一场跨武器代差式的反击战。
可是我志愿军依靠坚强革命信仰与战斗意志,克服人为与硬实力的差距,在指挥员高超灵活的战术原则下,进行一场场的反击战的胜利。通过三次战役一举把战线推进至三七线,取得对美军的绝对优势。
可是第四次反击战却不是很理想,虽取得一定的战果,却还是进展不大。使得美军站稳脚跟,稳定防线,使得战局僵持起来。其实当时围绕第四次战役究竟怎么打,还是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只是采用第一种意见,效果并不怎么样。
而第二种意见就是韩先楚将军提出的,认为这一关键点是核心所在。必定能够一战提前解决朝鲜问题的后续进展时间,只不过当时没有通过决议。直到朝战结束,都成为遗憾。这种遗憾至今也是一种憾事!
前三次战役的顺利反击取得应有的战果
我志愿军在入朝之后,经过初期接触战,第二次正式歼灭战,以及第三次大反攻战。一举打破美军的进攻势头,并不断后撤。使得开战前美军所取得的优势,一下子被抹平。战局开始进入我军的掌控之中。
美军不得不重视我志愿军这个对手,也不得不进行相应的防御体系跟进。但这都需要时间进行缓冲,尤其是之前胜利的局势。使得后方并没有设立相应的防御工事,导致战局处于被动之中,只能不断地向后方撤离。
正是前三次战役一下子打乱美军的战略部署节奏,也打出我军的威力。不仅完成战略任务,更是开始进行防守之后的反击。这不仅出乎美军的预料,也超出我军的设想,可以说我军完美地完成出国任务。
不仅帮助朝鲜人民军收复三八线,更是推进至三七线附近。更是把美军打到谈判桌上,进行缓冲谈判。防止战局出现不可控的局势变化,这就是我军所要达成的目的。毕竟出战的目的,就是为了止战。实现半岛和平,对于我国而言利大于弊。
第四次反击的战果不佳
只是当战线继续往南推进时,却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进攻重点问题,为进行第四次战役。我军分为东西两线,西线由韩先楚将军负责,东线则由邓华将军指挥。而东线则是主战场,负责战事的关键性部分。
只是围绕是进攻横城还是砥平里时,指挥部出现分歧。问题是当时美军处于慌乱中,但是李奇微却是在撤退中,不断地收拢部队。开始稳固自己的防线,进行积极的防御。面对我军有可能的反攻,也是进行一定的反制。
韩先楚正是看到这个关键点,才提出优先攻击这一位置。只不过并没有被彭总以及邓华将军认可。因为当时东线的兵力有限,必须集中优先打击可控目标。而当时的横城敌军只要是南韩军队,战斗力相对较弱。
更利于我军战斗力的发挥,更快地取得战果。等到横城之战结束,再次对砥平里进行进攻,也不算迟。当时预估是美军后方防御工事不完整,不可能快速反应过来。所以时间赶得上,不差这一块的战机。
因此就没有通过韩先楚的决议,直接进攻横城,取得横城大捷。只是我军再次攻击砥平里时,却已经形势不同。美军已经提前布防,利用火力网与立体式打击,防止我军攻势受阻。为此不得不放弃这一作战计划,这一战果没有扩大化。
无奈成为永久性的遗憾
随后美军加紧进行防御部署,并利用我军后勤补给困难问题,进行反攻计划。我军最后被迫撤回三八线附近,与美军进行对峙鏖战。战局就这样僵持下去,一直到最后的上甘岭之战,美军才意识到不可能战胜我军。才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退出这场糟糕的战争。
结语:当时美军确实欠缺的就是时间,而我军发横城战役时,美军意识到砥平里的重要性,及时进行补充。这使得我军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成为最大的遗憾。如果抓住这一时间缓冲,趁美军没有反应过来,直接拿下砥平里。则战事早就不用后延两年的僵持战,这不得不说很遗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