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各领域更是处于百业待兴的状态。当时西方国家并不看好中国,甚至经常想仗着自己有强大的实力,让中国难堪。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总能凭借着强大的外交智慧,让取笑中国的外国记者自取其辱。周总理正是凭借着这种过人的实力,创造了一幕幕外交“名场面”。既展现了中国的不卑不亢,甚至还让他的对手也五体投地,连连赞叹,现在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周总理机智过人的外交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画像

提到周总理的外交智慧就不得不提起美国钢笔事件。当时,周总理正在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提问的美国记者并没有抱着善意,而是千方百计的想要羞辱一下我国,通过这种方法展现美国的强势。这名记者的目光扫描着周围的一切,想要立马找到总理的“弱点”发起攻击。

就在这时, 美国记者看到了周总理桌上的一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他不由得心里暗喜,这下终于找到了发起攻势的好方向。

这名记者开口道:“总理阁下,请问你们中国人难道自己制造不出钢笔吗?不然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的钢笔呢?”

此时的美国记者脸上满是轻蔑和小人得志的样子,在他看来,一国的总理没用本国产品竟然选择使用美国的钢笔,本身就是打击中国实力最好的“武器”。他的心中已经笃定自己的提问会让周总理这位外交高手难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旧照

显然他打错了算盘,因为美国记者面对的是面临任何外交难题都能处理的游刃有余的周总理,所以他的小伎俩注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总理开口道:“这支钢笔的背后确实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它是一位朝鲜朋友送我的礼物,是抗美的战利品,我本来是拒绝的,但朝鲜的朋友认为这支钢笔非常有纪念意义,所以我就收下了。”

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他只能极力掩饰住自己的难堪,尴尬的笑了笑。他本来以为,这支钢笔象征着中国的贫穷落后。但没想到周总理巧妙地反将一军,揭露了美国发动战争侵略朝鲜的罪证,更展示了中朝两国齐心抗击侵略者最终取得胜利的成果。

此事就可以看出周总理处理外交风格中的智慧,然而,这仅仅是总理外交“名场面”的冰山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钢笔

这两个外交事件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期,但它们的目的却只有一个:从不同的角度来攻击中国,面对西方世界针对中国的险恶用心,周总理再一次凭借着智慧让对手无言以对。

“马路事件”出自一次外事采访,记者不怀好意的向总理抛出一个刁钻的问题:“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称为马路?”

其实这名记者根本就没有做足功课,他认为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很多时候都要用到马车,所以才发明了“马路”一词,但讽刺的是,“马路”并非字面上的意思,而是为了纪念马路的设计者马卡丹。

马卡丹是一个英国人,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这直接带动了英国运输行业的发展,对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旧的土路已经无法满足工业化运输的需求,所以急需一场道路技术上的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工业革命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卡丹改进了道路的建筑方法,大大改变了交通及道路的现状,而人们未作纪念,将改进后的道路称为“马卡丹路”。后来,由于清政府治国无方,导致西方列强侵入中国,在中华大地上修建租界,而“马卡丹路”的修建方法也因此传入中国,后来,便将这种道路简称为“马路”。

机智的周总理很清楚外国记者想看到什么样的场面,但想要让他心服口服就要出其不意,给出一个记者怎么也想不到的答案。

当时,周总理心平静气的答道:“所谓马路指的就是中国在坚定不移的走马克思主义道路”。这一回答堪称完美甚至是有一箭三雕之功效,既阐述出了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道路,也展现了总理的机智幽默,更回击了记者不怀好意的提问。果不其然,外国记者已经无话可说,尴尬至极。

“低头走路事件”则发生在美国代表团访华之时,当时一名美国官员趾高气昂地问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总是爱低头走路?我们美国人就总是抬头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旧照

在中西方文化中,低头都代表了一定的负面情绪,而低头走路更是象征着被奴役、抬不起头的含义,所以美国官员言下之意是想讽刺中国实力不够,根据当时中美国力的对比以及“低头”和“抬头”的说法足以见得美国官员是想通过走路姿势将中国人和美国人作比对,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中国人比美国人低人一等。

要知道美国官员口出狂言可是在严肃的外交场合中,在这种场合,双方本应该表现出友善和谈判的态度,可美国官员却展现出此等咄咄逼人的态度,令在场的多名中国工作人员非常愤怒,但鉴于是严肃的外交场合,难以对等还击。

如何机智的回应,平息在场国人的怒火并有效遏制美官员的嚣张气焰,成为了摆在周总理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当着所有人的面,周总理还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只见他沉着冷静的回应道:“这很简单,人在走上坡路时低着头,走下坡路时抬着头。”此话一出,美国人都无言以对,而他们的挑衅终究是让自己越来越难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讲话

一次,一个外国嘉宾耍起了抖机灵问周总理道:“您知道谁是最美丽的女人吗?见过她吗?”这个问题要是给了其他人一定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审美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问题,即便是说出来一个公认的美女,也容易被不怀好意之人挑刺儿。

就在众人以为周总理遇到难题之时,总理却肯定的说道:“见过。”外国嘉宾先是一愣,然后便笑着问道:“她是谁?在哪儿?”周总理笑道:“她就是我夫人”。这时嘉宾认为自己的计划得逞了,哈哈大笑道:“就是您夫人吗?”这时总理引用了中国谚语,情人眼里出西施,说道:“在我眼里,我夫人就是最美的女人,否则我怎会娶她。”总理的此番发言既让外国嘉宾感到羞愧、无知,也赞美了自己的夫人,机智的回应,更让在场的众嘉宾敬佩万分。

众所周知,周总理的外交“名场面”不仅限于回击外国人的挑衅,即便是遭遇众人挑衅,也能“舌战群儒”,从容应对。

1960年,中印边境矛盾越发严重,周总理为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出访印度,面对即将要在新德里召开的记者会,周总理早已胸有成竹。当时很多记者已经先进入了会场,随后,周总理便和陈毅带领着一行人走了进来,与众多记者会面,其中一名记者关切的提醒周总理要非常小心,因为很可能会有记者当着众人的面直接发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旧照

总理此时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笑着点头并对这名记者说了声谢谢,但这却让记者误以为自己的提醒并未得到总理的重视,于是他走到周总理面前郑重其事的说道:“这个记者会就像是一个射击场,他们的目标就是您,千万要小心啊。”周总理听后大笑道:“新德里的子弹是不可能打到我的。”

在记者会上,周总理先是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大致意思是表明中国和印度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多年来两国一直处于和平的状态从未发生过战争,而现在虽然有了矛盾,但我相信双方依旧可以以和平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周总理坦荡、大度的演讲收获了在场记者的热烈掌声。

事实上,周总理此次访印是1954年以来第四次访问印度,相比前三次行程,印方的态度异常冷淡,而印度领导人尼赫鲁更是一改之前在正式场合用英文致辞的习惯,直接改用印地文致辞,他先是谈及了周总理此前访印的情形更回顾了中印的友好关系,随后便重点强调现在中印关系中存在的种种矛盾。态度可谓是冷淡至极,和周总理的演讲中表现得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总理明知在场的很多人都心存不满,便说道:“此前就有朋友提醒我,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是战神的子孙,准备攻击我,如果心里有气,就要直接说出来,因为我们是朋友可以直言不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中印爆发战争

周总理此番大度之言已经让不少记者感到佩服,当然也有一位印度记者直接站出来问道:“中印边界十分清晰,为何要重新谈判重新划分呢?”

周总理答道:“如果你了解中印的历史,并且能够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看待问题,那么就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听了周总理的回答,这名记者陷入了沉思。

就在这时,一名英国媒体的记者站了起来咄咄逼人的问道:“总理先生,您说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那么,原本属于他人的东西,有资格通过谈判来讨论最后的归属权吗?”

很显然这种这种倒打一耙的提问难不倒周总理,他对等回应道:“这个比喻很显然是不恰当的,强盗抢走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主人难道不应该要回自己的东西吗?”英国记者见缝插针的接着问道:“总理先生,你这是在说印度是强盗吗?”

周总理笑道:“中印一直都是朋友,只有英国殖民者才是真正的强盗。”此话一出,英国记者已经无地自容,便没有再发起提问。

紧接着一个不服气的印度记者立马站了起来问道:“总理先生,难道在有争议地区修建公路就是你们展现和平友谊的方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旧照

在很多印度人看来,这记者问到了重中之重,所以台下开始人头攒动,讨论纷纷。

总理淡定的说道:“这条公路叫新藏公路,修建的初衷也是为了改善新疆和西藏的交通状况,这条公路就修建在昆仑山脉上,但无奈中间有几段山脉阻隔,不得已穿过了阿克赛钦一角。”

这时,总理做了暂时的停顿,随后又郑重其事的说道:“该地毫无争议是中国的领土,这就是我们的和平与善意。如果这样的举动都有争议的话,那么印军在争议地区巡逻甚至建据点,这算什么呢?”

总理话音刚落,台下的印度记者脸色非常难看,他知道自己非常理亏,但仍非常不服气,甚至还将责任全部推到中国身上,站起来反问道:“总理先生,您不觉得发生如今的局面是因为中国自恃大国身份导致的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印度记者竟然摆出一副“我弱我有理的态度”来卖惨。

即便是面对他的无理取闹,总理也有办法应对:“按你的说法来看,印度与巴基斯坦、锡金的边界争端也是大国欺负小国吗?更何况中国和印度人口、历史、地位旗鼓相当,怎么算是大国欺负小国?”印度记者见狡辩无效,便开始耍赖道:“无论如何你们就是侵略者,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藏公路

面对歇斯底里的印度记者,总理早有对策:“西藏平定叛乱时,众所周知印度做了很多小动作,这是谁伤害谁的感情?”此时的印度记者已经败下阵来,情急之下他竟然说:“这是一小部分印度人的立场,并不能代表大多数印度人”。

其实,这名记者已经将印度的真实意图暴露无遗,而总理有理有据的回应已经让在场的记者心服口服。

随着时间的流逝,周总理的外交“名场面”还在不断上演,中美建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名场面”,那就是美国想用月球土壤来换取马王堆千年女尸。

1972年,湖南省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具千年女尸,令世界为之震惊的是,这具古尸历经千年依旧肉身不腐,栩栩如生,这直接掀起了考古热潮,不仅是震动了考古界就连很多科学家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一发现。

这一消息传至西方世界后,国外舆论直接炸锅,西方学者认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尸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各国学者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当时,基辛格秘密访华之时,就曾提出了一个要求,他向周总理表示:“总理先生,马王堆汉墓中的发现震惊全球,千年女尸更是无价之宝,我受一些科学家所托,想要用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换取女尸身上的一部分,不知您是否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王堆汉墓

周总理听后便问道:“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是什么?”基辛格骄傲的表示,是美国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土壤。总理听后坦然一笑道:“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之物啊”。听到这里,基辛格迷惑的问道:“贵国有人登月成功了?怎么没有对外公布?”

这时,总理淡定的指着嫦娥奔月的雕像称:“没有公布吗 ?你是中国通,嫦娥奔月你怎么会不知道呢?嫦娥早在千年前就成功登月,以后我们自然还要去探望她。”

基辛格本来就非常了解中国,对嫦娥奔月的传说自然是知晓的,听了周总理的话后,会心的大笑起来。

周总理看似开玩笑的讲起了神话,其实是对基辛格提出请求的回绝。当时基辛格秘密访华关系着中美建交这样的大事,碍于当前的形势,周总理只能以委婉的方式回绝了对方的要求。事实上,此番对话也展现了总理幽默智慧的作风。

看似幽默轻松地回应实际上也反映了不同寻常的信号: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千年不腐是考古学上的奇迹,是国家科研的机密,珍贵性较月球土壤有增无减。

要知道这具千年古尸经过的如此漫长的时光,研究价值更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珍贵,而月球土壤的价值其实没法与这种考古宝物相比。

事实上,这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因为当时美国科技强大,可以实施登月,而中国的科技也不会一直停滞,终有一天,我们的实力会比肩美国,而取得月球土壤也不再是难事。月球土壤固然珍贵,但是我们终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取得,如今我国的科技实力已经实现了采取月球土壤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愿望。

相比之下,千年不腐古尸更多的是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底蕴以及古人智慧以及一些玄妙的未知之谜。周总理用嫦娥奔月来婉拒基辛格的要求其实就体现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以及对我们未来发展的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球土壤

周总理的外交智慧不仅体会在许多大场面上,很多时候还体现在一些细节和刁钻的脑筋急转弯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从容应对,谈笑风生。

在一次招待会上,一名记者竟然问周总理了一个哭笑不得的问题:“中国有4亿的人口,那么一共需要修建多少厕所呢?”其实,周总理本可以选择拒绝这种无聊的问题,但他没有,只见他笑着答道:“需要两间厕所,一间男厕,一间女厕。”话音刚落,人群之中便爆发出阵阵大笑,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为周总理滴水不漏的回答热烈的鼓掌。

1972年,尼克松访华,他在周总理陪同下参观了南京长江大桥,这座大桥是我国自主设计并建设的大桥,站在这座大桥面前,尼克松突然发问:“总理先生,你知道每天有多少人经过这座大桥吗?”

这个问题显然是开玩笑的,因为没人会统计有多人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就算是能如实答出有多少经过也会显得无趣,而尼克松提出这个问题或许也并非想要知道真实的数据,更多是想看看周总理的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克松帮周总理更衣

让所有人都没有猜到的是,周总理脱口而出说道:“总统先生,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5个人经过。”尼克松听到这个答案后,先是一愣,随后便一脸迷惑的看着周总理。这时,总理淡定的解释道:“每天都会有工农兵学商这五个人经过”,在场的人听了这个解释,全部哈哈大笑。

事实上,周总理的回答是非常有深意的,因为这五类人构成了中国人。这个回答不仅巧妙地回应了尼克松的提问,还展现了我国是工农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回答无疑将周总理的睿智展现的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周总理日理万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很多外国政要眼中看来,周总理最让他们五体投地的就是他的外交才能,基辛格曾在他的著作中称周总理是自己从业60年来遇到的最有魅力的人,不但非常有风度,更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惊人的谈判能力仿佛能压倒一切对手。甚至能直接感受到对手的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和基辛格

周总理身为中国外交第一人,为中国外交奠定了基础,随着中国外交逐步伐走向国际,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不仅如此,周总理的外交风格更是影响了中国外交史上多个重大时刻,例如中美建交,对推动中国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