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那可是唐朝的一颗璀璨巨星,江湖人称“诗仙”。此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仗剑走天涯,腰间别酒壶,走到哪儿喝到哪儿,喝到哪儿诗就写到哪儿。

他的诗,那叫一个牛!浪漫得能让月亮都脸红,豪放得能让山河都颤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瞧瞧这想象力,就问你服不服?感觉他不是在写诗,而是在跟宇宙玩创意大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不仅诗写得好,还特别有个性。皇帝老儿请他去写诗,他也不卑不亢,该咋地咋地。在官场混不下去?没关系,咱继续游山玩水,喝酒吟诗,把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

李白不仅诗写得好,书法也是苍劲雄浑,气势飘逸,只可惜存世下来的作品太少太少,只有这么唯一一件,全篇仅25个字,这就是著名的《上阳台帖》。

据《石渠宝笈》记载:唐李太白《上阳台帖》。帖高:八寸八分,横一尺一寸九分。全篇一共五行二十五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被国家例为一级甲等文物,价值早已超过46亿。

《上阳台帖》全文25字: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帖历经波折,曾在北宋时入宣和内府,南宋后归贾似道所有,此后历代鉴藏大家如张晏、项元汴、安岐都曾收藏过它。清代中期进入乾隆内府,清亡后流出宫外,民国时张伯驹花重金购回,后捐献给国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李白一生爱酒,爱山水,更爱以诗会友。这天,他与好友杜甫、高适一同踏上了前往王屋山阳台观的旅程。他们此行是为了寻访一位德高望重的道教学者司马承祯。李白与司马承祯曾有过一面之缘,对其钦佩不已。

三人一路跋涉,终于来到了阳台观。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 —— 司马承祯已于九年前仙逝。李白站在那里,久久不能言语,心中满是失落与惆怅。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了司马承祯生前留下的一幅画作,挂在阳台观的西墙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幅画中,山高水长,物象万千。李白凝视着这幅画,仿佛看到了司马承祯的身影,看到了他们曾经畅谈的那些日子。一时间,感慨万千,他提起笔,挥毫写下了二十五个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这,便是《上阳台帖》的诞生。

此帖笔画粗拙有力,墨色浑厚如漆,寥寥数字间他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中可以看出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简短的几句诗,在诗句的两边或者诗句上面不仅有着历朝历代名家的章印。还有着皇帝盖上的印玺和撰写的跋文,其中诗句边上的这几个字就是宋徽宗赵佶写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上阳台帖》字数寥寥,然从中我们却能深切感受到诗仙李白的笔墨情怀。据载,李白草书师法张旭,而其行书竟给人一种颜体的韵味。

唐代,乃是书法史上草书发展的巅峰时期。李世民堪称王羲之的铁杆拥趸,在皇帝的大力倡导下,全民皆学王羲之,开启了清新活泼的书风。也正因如此,王羲之被一步步推上了书圣的宝座。此后,孙过庭等书家以二王书法为基,加以创新,笔法丰富多变,进一步发展完善了二王草书的技法系统。

《上阳台帖》是何等惹人喜爱啊!最初它长约 38 厘米,而时至今日,加上历朝历代收藏者的印玺和题跋,全长已达 3 米多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卷引首是乾隆皇帝所提的“ 青莲逸翰 ”四个大家及两个大印,只要是被乾隆所收藏到的墨宝,无不是引首题字和狂盖印章,这点我们也是见怪不怪了。

在乾隆两个大印下还有一个小印,是张伯驹的印。谈到张伯驹就不得不谈一下历朝历代皇家珍藏的作品,怎么会到张伯驹手上。这就不得不讲一下此帖的留存生涯了:

北宋时期,它被收入了宣和内府。宋徽宗赵佶,这位同样充满艺术气质的皇帝,看到《上阳台帖》后,惊叹不已。他用那独特的瘦金体写下了 “唐李太白上阳台” 的题签,并在帖后写下了一段长长的跋文。从此,《上阳台帖》更是声名远扬。

后来,北宋灭亡,帖子流转到了南宋著名画家、收藏家赵孟坚手中。赵孟坚对这幅帖子爱不释手,在上面留下了“子固”一枚收藏名章。接着,它又落入了南宋权相贾似道之手,贾似道也在帖上留下了 “秋壑图书” 的收藏印章。

元朝,《上阳台帖》归收藏家张晏所有。张晏作为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对诗仙李白的《上阳台帖》推崇备至。他在帖子上题下了长长的跋文,讲述了自己得到这幅帖子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李白的敬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上阳台帖》历经元杜本、王馀庆、危素、驺鲁等题跋,在不同的人手中流转,每一个拥有它的人都视若珍宝。

到了明代,它被藏于项元汴天籁阁。在那里,它见证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兴衰荣辱。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清代,《上阳台帖》先为何安岐所得,再入内府。但在清末,它却流出了宫外,命运再次变得扑朔迷离。

民国时期,1937 年,一位名叫张伯驹的收藏家在郭葆昌家中偶遇了《上阳台帖》。张伯驹一见之下,震撼不已。他深知这幅帖子的价值,不惜以 6 万大洋的代价将其购得(6万只是订金,实际为20万大洋,换算今天就是46亿)。

不久,日本人得知了这幅帖子的存在,他们觊觎《上阳台帖》,竟然绑架并囚禁了张伯驹长达数月。但张伯驹坚贞不屈,《上阳台帖》始终未落入敌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用笔纵放自如且快健流畅,起笔收笔之间毫无滞碍,如 “山” 字竖画以侧锋撇出,尽显书写者的娴熟与自信;笔画浑厚有力,转折处和主笔厚实稳重,如 “高”“万”“白” 等字,外拓的转折与宽博的字内空间,雄浑大气。

同时,方圆结合的用笔让作品在圆润与刚劲中展现出丰富韵味。结体上,行草相间,既有行书的易识性又有草书的自由奔放,字体参差跌宕、开张有致,打破传统规整结体,如 “老”“清”“台” 三个粗笔大字与周围小字对比鲜明又相互呼应,构成独特的审美三角。

章法方面,疏密得当,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营造出疏朗与紧凑交织的节奏感;顾盼有情,字与字相互呼应,连贯性强;气势连贯,从开篇的 “山高” 如空中坠石带来险疾之势,到结尾 “太白” 点画呼应,气场强大。

墨法上,挥洒有力,变幻无穷,开篇浓墨如强烈视觉冲击,书写中墨色产生飞白、浓淡相间等丰富效果。整幅作品简洁隽妙,文辞与书法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尽显豪放雄浑、气势飘逸之美,既体现李白笔气豪逸的风格,又彰显自信宏大的盛唐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张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本观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阳玄与危素

文物是不能用于金钱来衡量的,《上阳台帖》历史价值是无价的,这幅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历史意义。它见证了李白作为诗人和书法家的才华和成就,也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当我们凝视《上阳台帖》,仿佛能穿越时空,与李白对话,感受他那不羁的灵魂和对生活的热爱。它是历史的见证,是艺术的瑰宝,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敬仰。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