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蔚蓝的天空透明高远。和煦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着鲜艳活动服的孩子们身上,映红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仿佛一朵朵绽放的石榴花。

“我第一次看见打铁花,简直太爽了!”

“没有想到,我们家乡有2000年前的铜车马,真让人自豪呀!”

“我要把亲手做的扎染作品,带回去给同学们看!”

黔西南州博物馆的一楼大厅里,一群青少年在兴奋地交流,胸前印着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Logo标识特别醒目。

10月25-27日,黔西南州举办以“看魅力文化,为学子‘加油’”为主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青少年交流研学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班仪式。

研学活动由黔西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黔西南州教育局共同主办。参加活动的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彝族等7个民族的48名师生,分别来自全州8个县(市)8所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学校。

师生们通过参观学习、动手实践、表演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分别参观了黔西南州博物馆、黔西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兴义市峰林布依景区、贞丰县历史文化街区、海峡两岸各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安龙县加油文化书院、半山亭、兴义府试院等场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

“扎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体验。

在峰林布依非遗体验基地,观看非遗传承老师的示范指导后,各族青少年带着好奇和兴奋,动手体验学习扎染制作。大家在创作中领略和体会民族文化的奥妙和精髓,亲身感受古老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大家眼前看到的文物是中华民族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互融,塑造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话文物。

在黔西南州博物馆,孩子们参观了新旧石器时代兴义“猫猫洞人”的遗物,观看汉朝时期的抚琴俑、一字格铜剑、铜车马等国家一级文物。讲解员生动有趣的讲解吸引着孩子们一边仔细聆听,一边认真记录,同文物对话,体验着跨越千年的历史之旅。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在孩子们心中徐徐展开,发自内心地感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里,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黔西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场景,生动再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黔西南实践。让孩子们深入了解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切身感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真谛,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精会神。

“跳起竹竿舞,枝叶紧相连;石榴花盛开,朵朵‘童’心圆!”

在贞丰县三岔河海峡两岸各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跳起欢快的竹竿舞,开展趣味横生的民族文体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各族青少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彼此之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营造了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良好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竹竿舞。

在安龙“加油”文化书院、兴义府试院,孩子们身穿汉服,练习毛笔字、学习中华文化习俗和礼仪,唤起心灵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沉浸式的体验研学活动激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增强了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刻苦学习,不负韶华的思想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承文化。

“参加这次研学活动,我学到许多知识。我们从各县(市)走出来,相聚在一起,结交成为好朋友,大家增进了友谊,联络了感情,树立了团队精神,各民族小朋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晴隆县沙子镇第二小学六年级的黄劲渊同学激动地说。

“生动有趣的研学活动,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长了见识,非常受欢迎。研学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们的心中。”望谟县第三小学李川老师感慨地说。(文/图 陈湘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