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美国的南北战争即将结束;这边,神州大地满目疮痍,清王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扑灭了太平天国运动。
这一年,湖北黄陂一户姓黎的农民家生了个男孩,名叫黎秉经,他就是日后辛亥革命中湖北军政府的首脑、民国第一任副总统、两次出任总统的黎元洪。当时袁世凯才5岁,离孙中山出生还有两年。日后,这三个风云人物的命运将因辛亥革命而有所交织。
黎元洪从小被认为有福相,胸怀大志,家人对他寄以厚望。由于家境贫寒,黎元洪小时候没有条件读书,十来岁就投身戎伍,后来举家迁到天津,才有机会学习文化。
1883年,黎元洪考入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刻苦。他的毕业成绩优异,被李鸿章授予六品顶戴,获得北洋水师“把总”的职务,相当于连长。黎元洪自此开始为清王朝效力,勤勉而忠诚。
然而,北洋水师在1894年爆发的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黎元洪参加了黄海战役,逃得一命,不得不结束了十余年的海军生涯,另谋发展。
随后黎元洪投奔了他的命中贵人、正在编练新军的两江总督张之洞,得到对方赏识。正是张之洞一手提携了他。十几年间,黎元洪在湖北新军中的职务不断攀升,麾下部队训练有素,在各省新军中表现抢眼。
武昌起义之前,黎元洪已经颇具声望。他的实职是武汉三镇的新军协统,相当于旅长。他指挥的第二十一混成协“成分”复杂,有不少来自共进会、文学社等革命团体的热血青年,以推翻满清为奋斗目标。但黎元洪对清王朝没有二心,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他被推选为起义军大都督那一幕颇有戏剧性。
1911年10月17日,武昌起义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线,革命军迅速控制了省城。据说,黎元洪情急之下躲在一个姨太太的床底下,被革命军战士拖了出来;还有一个说法也大同小异,黎元洪听到革命军闹起来了,赶紧躲到麾下一个参谋的家里。革命军上门搜查,他又钻到了床底下,最后面对枪口才不得不爬出来。总之,事后他被革命军强行推举为湖北大都督。
以上这段就是黎元洪盛传的称号“床下都督”的由来。
“床下都督”只是野史,大概当不得真。据其他些史料记载,黎元洪只是躲在屋子里的蚊帐后面,被革命军发现。不管怎样,他都是被迫加入革命的。而且他曾镇压过起义,是革命军的敌人。
那么,湖北革命军为什么推举黎元洪做首领呢?原因很简单。
武昌起义的组织者“三武”(即孙武、张振武和蒋翊武)等人都缺乏足够的威望领导湖北军政府。他们希望革命干将黄兴或者宋教仁坐镇武汉。但这两位牛人常年东奔西走,无法长住武汉。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革命军就把目光转向了黎元洪。黎元洪在湖北多年,号召力在那儿放着呢。
面对革命军的重托,黎元洪起初是很不情愿参与的。谁知道事态会如何发展,万一革命军被镇压,黎元洪自己就危险了。革命军一再陈述利害,表示真诚拥戴,黎元洪仍然支支吾吾,面有难色。武昌起义军的首脑之一蔡济民拔出手枪厉声道:“势已至此,公如再事推让,我等只有自杀以谢死难诸先烈!”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黎元洪只好一百个不情愿地当上了湖北军政府大都督。
黎元洪很快就适应了新角色。辛亥革命的进展也很顺利,南方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毫无悬念地垮台了。1912年元月,孙中山主导的南京临时政府推选黎元洪为副总统。2月,北洋势力和南京临时政府达成和解,孙中山把大总统之位让给了袁世凯。
黎元洪则牢牢掌控着湖北的军政大权,联袁反孙,还杀了一批革命党,大失人心。1913年10月,北洋政府又推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次年,袁世凯试图提高总统权力搞独裁,黎元洪很不乐意,提出辞去副总统之职,但未被批准。
1915年,在袁世凯复辟的闹剧中,黎元洪和一批北洋政要集体辞职;随后“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于1916年6月6日去世。翌日,副总统黎元洪当选为中国民国大总统。
但黎元洪在北洋政府中无甚根基,与拥戴他上位的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两人反目成仇。这给了“张勋复辟”可乘之机。1917年7月,张勋的“辫子军”攻入北京,拥立溥仪称帝。不过这场复辟只折腾了12天。
黎元洪当时躲进了日本公使馆避难,然后离开北京到天津,开始经商。五年之间,家族生意发展得非常大,覆盖数十个行业,业务延伸到香港。但他还是放不下权力之梦,又当了一回总统。
黎元洪经商的这几年,北京更是热闹非凡,各路军阀明争暗斗,总统换了三个,城头变幻大王旗。1922年6月,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入主北京,驱逐了皖系总统徐世昌。曹、吴两人都想过一把总统瘾,但是在奉系、西南军阀等势力的围观下,不好直接这么干,就提议让黎元洪接任总统。多方势力表示赞成。
黎元洪欣然出山,再次就任民国大总统。很显然,他根本控制不住乱局,只干了一年就下台了,身心俱疲。对黎元洪来说,这次出山得不偿失,继任总统的曹锟打击异己分子,黎元洪被迫去了日本。
1928年,65岁的黎元洪在天津去世,获得国葬之礼。
参考资料:《黎元洪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