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热车,这种错误的用车习惯你有没有呢?
即将进入十一月份,有些区域提前入冬,于是一些燃油车用户已经开始原地热车了;然而这种用车方法是错误的,除了给发动机和排气系统带来麻烦,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今天就来讲一讲原地热车的三个危害,以及形成这种用车习惯的原因。
“化油器”的出现决定原地热车的必要性。
当大多数老司机都有这种用车习惯的时候,原地热车必然有它的道理;在2001年9月之前,汽车使用的喷油系统大都不是“电喷”而是“化油器。”化油器是一种以文丘里管原理实现雾化燃油的工具,汽车使用的发动机不能直接把液态燃油灌入气缸里;燃油必须雾化之后才能进入气缸,随后通过压缩冲程产生的高温蒸发雾状的汽油——气态燃油燃烧效率高,在做功冲程中可以燃烧地更加充分。
化油器的作用就是雾化燃油,但是化油器雾化燃油的效果与温度有一定关系。
简而言之,低温时的雾化效果差,高温时的雾化效果好。
雾化效果差就会造成气缸里做功时燃烧不充分,转化出的热能少,发动机动力表现差且不同气缸的燃烧效率差异会导致发动机运转不平稳。是很有可能在行驶中熄火的。所以使用化油器的车辆确实需要在冷启动后原地热车,这种用车习惯的形成是有道理的。
反之,2001年之后就不再需要原地热车了,因为化油器在汽车上全面禁用了!并且现在的摩托车也禁用了化油器。至此汽车和摩托都不用再原地热车!替代化油器的是“电喷系统。”电喷指的是用电动机抽油并加压,喷油嘴闭合状态时为加压,打开之后通过高压力和细密的喷孔实现燃油的喷射与雾化。
汽油的冰点温度是﹣75℃,乙醇汽油的冰点温度是﹣117℃。
只要气温不低于零下一百一十七度则汽油就不会结冻,汽油就能通过电喷系统实现有效雾化,至此,原地热车的用车方法过时了!再如此用车就是在浪费时间、燃油和精力。
原地热车的三个危害
1.积碳
发动机怠速状态下的燃烧充分性是最低的,而燃油的燃烧充分性越低,则产生的游离碳颗粒越多。发动机的积碳主要是在怠速过程中形成,而积碳不仅会造成发动机运转平稳性变差,还会影响动力和耗油量,重点是会增加爆震燃烧的概率。
2.费油
发动机怠速也是要烧油的,热车怠速一小时的耗油量平均与发动机排量相当。也就是说一台1.5升的发动机怠速一小时,耗油量大约为1.5升!并且气温越低则燃油车油耗越高,冷车怠速热车是最费油的状态。
3.堵塞颗粒物捕捉器
现在的汽油车也有颗粒物捕捉器,在排气系统里;其作用是收集发动机燃烧不充分所产生的颗粒物,在高温状态下进行还原。长时间的原地热车会快速堵塞颗粒物捕捉器,结果是车辆行驶三五百公里就有可能造成颗粒物捕捉器的严重堵塞;随之而来的是耗油量翻倍升高,动力也会明显变差,因为堵塞会造成排气背压升高,这就是有一些燃油车会在用户手册里注明尽量避免原地热车或怠速用车的原因。
关于原地热车最大的误解是“有效润滑。”
有一些老司机为了证明自己过时的用车习惯的正确性,从而臆想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理由,比如不原地热车会导致发动机的严重磨损。
可是发动机在启动过程中就能实现有效润滑的形成,发动机的机油泵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类;机械式机油泵随发动机曲轴同步转动,启动发动机就是用电动机带动曲轴运转,所以启动发动机时就能在形成润滑,而启动完成后就基本形成有效润滑了。启动过程中的磨损是偏大的,如果启动发动机之后的几分钟里都没有有效润滑的话,发动机经过一个冬天就会报废,这可能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低温时的机油粘度大,所以无法形成有效润滑?
这是另一些老司机们的观点,然而这又是很荒谬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机油粘度高则润滑效果好!高粘度机油形成的油膜质量更好,可以起到更理想的密封和润滑作用。所以冷启动时的润滑效果不仅不差、反而更好,同时更不用担心机油粘度高而无法及时流动到每个需要润滑的机械部件,机油泵的压力是极高的,是有泄压设计的。
高粘度机油唯一的缺点是增加耗油量,因其会增加机械部件运转的阻力。
现在明白了吧。
其实有些电子式机油泵在发动机启动之前就能建立润滑,所以原地热车是早就过时的用车习惯,该淘汰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