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泽镇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谋划“农文旅融合”新赛道,以壮大人才队伍、丰富村产形式、优化资源整合等措施,全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实践。
壮大人才队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培养振兴“领头雁”。坚持分级分类原则,依托“金色冲锋号·干部大讲堂”,聚焦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核心工作,采取内培、外学结合的培训模式,实现全镇村居“两委”干部培训的全覆盖。同时,在定期开展“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论坛活动的基础上,新增“金色冲锋号·书记大擂台”基层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各村居书记围绕创新发展、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等工作开展专题演讲,充分发挥“头雁”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发掘产业“新村民”。聚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缔结微度假创客联盟,凝聚民宿、露营地、水上运动俱乐部等领域青年创业者,定期开展主题沙龙、交流培训等活动,促进初创与政策高效对接,精心培育并挖掘一批引领乡村振兴产业的“新村民”。另外通过建立新兴领域团组织,引导创客们做表率、尽责任,带动文旅产业链,促进村民增收共富。
用活驻村“指导员”。借助驻村第一书记、派出单位等力量帮扶支持,共同梳理发展产业的保障要素,结合村情实际,开拓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新路径。如,立足乡村文旅资源,串联“元荡慢行 研学黛新”“示范双祥 荣居沙港”“稻香淀西 绿色南新”等3条文旅体验乡村游路线;通过“沪上好物 书记带路”线下地推活动,“金品泽味”农产品进机关、进法院等渠道推广优质农产品品牌,并通过地推搭建更多助力乡村振兴的平台,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丰富村产形式,助力产村融合发展
以品牌化发展农业。深入推进“党建+产业”的融合发展,突出特色资源要素汇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做精做强“金品泽味”,“桥乡”“今粹”大米、“哈玛匠”水蜜桃、“水源湖”大闸蟹等优质农业产品为农民创收提供支持。如,借助“黑皇”葡萄品鉴会,促进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和经验共享,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为新品种的推广与市场拓展搭建桥梁。
以特色化发展文旅。在挖掘乡村文化方面,坚持按照“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发展格局,比如,在蔡浜村,构建以茶产业振兴为核心引擎,以茶文化弘扬为引领方向的“蒂芙特”茶文化生态园,促进茶文化的繁荣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南新村,将历史悠久的粮仓创新转型为生态农场“老谷仓”,引领乡村产业的绿色升级与多元化发展,实现集体经济及农民增收创优。
以集聚化发展产业。紧抓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机遇,积极承接科创中心溢出效应,以科技创新为锚点,谋划周边乡村延伸布点“科创小院”“金融小院”。深度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整村运营模式,高品质打造华为周边岑卜、田山庄、莲湖、山深自然村四村乡村振兴链,将四颗蓝色珠链上的明珠赋能启势。
优化资源整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扩充旅游新业态。坚持“旅游+”“+旅游”双向牵引,用好用活区域民俗、生态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观光、农事体验、亲子互动、休闲运动等乡村旅游产业项目。以示范村创建为契机,以点带面不断扩充业态,从原来单一民宿、农家乐,发展到皮划艇、创客空间、咖啡休憩工作坊等多形式业态,通过“宅经济”“庭院经济”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实现集体收益最大化。
拓展融合新赛道。为全面激活金泽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的文化旅游潜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不仅深耕传统领域展示金泽多样的人文风物,还融入现代元素,通过古镇游、乡村游与当下潮流音乐相结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与新鲜感,吸引游客听音乐会、访古镇、逛集市、住民宿、品农家美食、体验乡野乐趣,有效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以蔡浜村为例,音乐节期间全村民宿入住率超74%,累计接待153人次入宿,为相关商户带来日均千元的收入。
打造IP新高地。紧紧抓住典型,持续放大现有双祥村“乡村振兴实验基地”“中国帆板大师赛”、沙港村“沪西桃花源”等IP品牌效应,不断释放乡村发展潜能。如,根据岑卜村的区位优势、自然禀赋和村庄底蕴,引入社会资本建造“一尺豫园”“一步草堂”“汉服文化馆”等,以“国潮文化”主题推动村特色产业发展,特别在“五一”“国庆”等重要节日举办集市等活动,以“旅游反哺”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青浦党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