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医疗工作专题报告会在该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国际合作处处长杨彬出席会议。该院在家院领导及中层干部、支部书记、科室骨干约200人参加会议。
会上,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党委书记马渝发表讲话,并代表医院党委向出征的三名援外医疗队员致敬。
她表示,过去一年,第13批援巴新中国医疗队队员们肩负国家任务、牢记援外使命、克服重重困难,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为增进中巴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医院举办此次援巴新工作专题报告会,既是对过往的总结,也昭示着新征程的责任与担当。
马渝表示,援外专家们的出色表现,不仅彰显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也为增进中巴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的事迹也将激励全院医务人员投身到援外医疗事业中,医院将一如既往地将“公益初心”“奉献使命”印刻在前行的脚步中,为高质量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持续贡献力量。
第13批援巴新中国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冯武兵从常规医疗、新技术开展、重点项目、对外交流、保障保健、领事保护、教学宣传等方面,汇报了医疗队一年的援外工作成果。
供图
供图
供图
在援外期间,冯武兵带领医疗队创新医疗实践,开展了超过140余项“巴新首例”新技术,累计服务患者20000余例。他结合当地情况,首创“重点工作项目化”援外模式,完成阶段性总结、SOP成册捐赠,有效促进了新技术落地和传统文化在巴新的传播。
今年6月,巴新恩加省发生严重山体滑坡灾难后,他带领队员快速响应,成为首批到达灾难点开展救援的国际医疗队,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称赞和政府的表彰,并获得恩加省省长、卫生局的嘉奖,大大提升了中国医疗队和中国在巴新的影响力。此外,他还获得过巴新总督、总理的亲自嘉奖,树立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光辉形象。
医疗队队员胡晟、余星则分别从技术帮扶、巡诊义诊、安全保障、学习生活、国际影响等视角,分享了医疗队在巴新的经历。
供图
供图
其中,胡晟在巴新开展了55项外科新技术,指导手术334台,举办专题培训、技能培训等100余次,进行了14次义诊……他的事迹多次被国内媒体报道和巴新当地媒体报道。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完成了创新性工作项目阶段化目标1项,重点带教了2名当地医生学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今年10月,这2名医生已能使用腹腔镜器械完成手术。归国前,受援医院大外科主任Dr. Waine对他说: “我写给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的总结报告中提到,希望你能再次来巴新工作。”这是对他的工作及第13批援巴新中国医疗队的最高赞誉。
供图
供图
供图
余星在巴新先后开展了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下脑肿瘤切除术等20余项巴新首例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颅脑手术。同时,他还积极承担带教工作。为推进神经显微和内镜微创外科技术在巴新落地,他向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申报并成功获批在巴新开展“脑积水规范化治疗、ETV手术培训班”这项援外医疗重点工作项目后,通过为期半年的培训让本地医生熟练掌握了ETV这项技术,让神经内镜微创技术根植于巴新,造福巴新人民,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援外医疗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崇高理念。
供图
面对巴新艰苦的工作环境,医疗队员们团结一致,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术,开创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医疗举措,救治、服务了数以万计的患者。他们培训医疗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制定标准规程,为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和一整套“带不走”的诊疗和管理体系,让巴新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大跨步式”的发展。
会议最后,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国际合作处处长杨彬作总结发言,她对三名专家的表现和医院长期以来积极参与援外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派出的医疗队员在援巴新期间,团结协作、担当有为、成效显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医疗队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援外任务,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她希望,医院能继续传承援外医疗精神,以此丰富医院文化精神和内涵,并有更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加入援外医疗队伍,为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