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立冬”这个节气是冬天的开场白,但今年的立冬可不一般,是60年一遇的“特别版”。

气象学家和民间都说,今年立冬有四大特别之处,而这些特点可能预示着这个冬天比以往更特别呢!

所以问题来了,今年冬天会不会冷到让人怀疑人生?我们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立冬节气的来历

要想了解立冬的特殊之处,咱们得先搞清楚什么是“立冬”。

中国有二十四节气,这是一套古老又智慧的系统,把一年分成了24个时间点,来标志气候和物候的变化,比如立春、夏至、秋分、立冬等等。

二十四节气不仅让古人可以预测天气,还帮助农民安排农作时间。

立冬,顾名思义,就是“立”表示开始,“冬”代表着冬天的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节气一到,万物就要开始闭藏,动物们也进入冬眠,空气中有了肃杀的寒意,整个自然界都安静下来,慢慢迎接寒冬的到来。

今年立冬时间是在2024年11月7日,网上的各位专家都在说今年的立冬可是六十年一遇的特殊啊,那么这些特殊情况是哪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特殊之处,有4大特点

1.相对提前

今年立冬的第一个特殊点,就是因为去年立冬是晚了一天的,今年立冬虽然是传统上的7号,但相较于去年,是提前了一天的。

这还要从去年说起,2023年是一个农历闰年,也就是说,去年的农历比平年多了一个闰二月。

这就导致了当年节气的轻微延迟,也让去年的立冬稍微晚到了一点点。

别小看这几天的变化,它可能会影响到冷空气的移动和积蓄,甚至对来年也产生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个时间延迟,冷空气有了更多的积聚机会,去年的冬天可能大家都体会过了格外的冷。

那么今年2024年,是闰年过来的第一年,闰年是四年一次。

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闰年其实就是历法的一种自我调整,2023年调整好了以后进入新的2024年,就像我们刚刚在上一年进行了组织规模的大调整,那么我们今年会怎么样呢?

可想而知,它必然是一个慢慢恢复的过程,可能还会延续去年的一些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冷空气猝不及防

立冬的时间有所提前,虽然只是一天的差异,但却可能会影响整个冬季气温的走势,简单来说,这种时间提前相当于冷空气的提前。

可能我们会感知到温度的提前下降,甚至是猛扑而来。

所以今年大家还真得提前准备棉衣,免得“一夜之间冻哭在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就是,今年的空气活动有一个特点,冷暖交替频繁,忽冷忽热。

冷空气活动格外频繁,和北极的涡旋活动密切相关。

北极涡旋说白了就是北极地区的大块冷空气,每年冬天,这些冷空气会逐渐往南扩散。

今年,这股冷空气的南下势头特别强,冷暖气团交替,就会出现一会儿冷得刺骨,一会儿又稍微回暖的情况,气温起伏相当剧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上周的10月20-22号,北方地区,例如东北三省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始飘飘扬扬下雪了,但10月上旬可是有一波热空气的。

这种天气特性,对人体影响非常大,冷空气一旦入侵,温度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让人猝不及防。

想象一下,前一天还穿着秋衣,第二天就要翻箱倒柜找羽绒服,这就是“气温过山车”带来的真实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湿冷成主旋律,体感温度更低

湿冷和干冷的区别,不是生活在南方的小伙伴可能很难体会。

湿冷是一种彻骨的冷,温度虽然没有低得离谱,但湿气钻进骨头里,让人感到冷得特别深。

相比于干冷,湿冷的体感温度会低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个例子,同样是5度的温度,北方的干冷可能让你觉得只需一件厚外套就够了,但在南方的湿冷环境里,5度的体感温度可能让你觉得穿多少都不够!

根据气象预测,今年的冬天可能会有更多的降水,这也就意味着湿冷的环境会持续更久。

其实民间也有不少描述湿冷的谚语,比如“南方冷如蛇咬”,说的就是这种湿冷的冷感一旦侵入,简直让人冷到怀疑人生。

4.气温或低于往年均值

今年冬季的温度大概率会比往年更低,气象局的预测数据显示,受冷空气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温度将出现大跳水。

北方很多地方可能会出现零下双位数的低温,而南方也会遇到极端湿冷天气。

特别是冬季的一些极端气候,如冻雨、暴风雪等极端天气,今年可能比往年更多见,尤其是像华中、华东和华南这些地方,可能会迎来湿冷天气的强烈袭击。

根据经验来看,极端天气往往和降温幅度密切相关,北方地区的朋友们,恐怕要迎接“泼水成冰”的寒冷场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极端天气会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可能是你出门买个菜的功夫,耳朵都冻得失去知觉了。

为了应对这种严寒,大家在出门之前,还是得多备一层衣服,免得被冷空气招呼得措手不及。

以上看来,这个冬天恐怕是个凛冬啊,那么我们怎么度过这个冬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看看民间谚语与科学预测

有句古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意思就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出现在“三九天”,大概是在一月份左右。

而气象预测显示,今年的气温波动加剧、湿冷天气持续的特性,可能会让这句话再次应验。

如果你生活在南方,可能对“冻雨”这个词不陌生。这种极端天气容易导致道路湿滑、结冰,不仅出行不便,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方特别是湿冷地区的小伙伴,湿冷比干冷更让人觉得无处可逃,因为它是从空气中渗入你的身体,一层层带走热量,想象一下就让人打哆嗦!

而且这种湿冷的气候在室内室外都无孔不入,一不小心就会冻得手脚冰凉。

而北方朋友呢,今年可能要经历更多的降雪天气,特别是一些冷暴雪现象。

大家可以提前为冬季可能的极端天气做好准备,免得被冻个措手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民间还有一些谚语,是针对立冬这一天的,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谚语来判断今年冬天到底是冷还是不冷。

例如,民间谚语有“立冬冻一冻,寒冬不用动”,就是说在立冬的当天,冻代表的是一种冷,起码温度到了零下,才能把水冻上。

寒冬不用动,人为什么不动了,因为太冷了,只能窝在家里。

这句话完整的意思就是说立冬的当天如果特别冷,那么可想而知,整个冬天也是非常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谚语还有,“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就是说如果在立冬这一天出现了打雷的现象,十个牛栏九个空,只剩一个牛,那九个牛就出去了。

牛都出栏了,说明天气是不太冷的,如果天气冷,人和动物都是不太想动的,只想缩在家里。

所以如果立冬这一天打雷的话,说明这个冬天是不太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谚语,叫“立冬阴一冬温,立冬晴一冬凌”,就是说立冬的当天如果是阴天,那么这个冬天就是温暖的暖冬,如果立冬的当天是大晴天,那么这个冬天都是凌厉的,就是冻到刺骨。

民间的这些谚语,都是在农耕时代人们对天气观察了很长时间的总结,它在现代社会仍然具备一些指导意义。

但是,现代社会基本上人们都是不从事农耕的,比如我国的耕牛都很少见了,都是被机器取代了,我国现在大部分都肉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下,第二个谚语“十个牛栏九个空”我们就不太能看到了。

从民间的谚语到科学预测,我们看到了,今年冬天的冷空气可能会让我们冷到发抖。

但是冬天到底冷不冷,古代的谚语是单纯意义上的冷和不冷,因为古代是没有什么好用的取暖设备的。

而现代就不一样了,例如天气冷,但是室内不冷,有各种各样的取暖器,那么这个冬天是不冷的。

再加上,现代社会,无论天气如何,冬天始终是要上班的,公司为了让员工好好上班,都会选择为工作环境增添暖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今年冬天真会冷到“哭”吗?从目前的气象预测、民间的谚语和科学的分析来看,今年确实可能是个冷冬

这种冷,不是简单的多穿衣服就能解决的。

面对即将到来的“湿冷+干冷”的双重夹击,小伙伴们都要提前做好保暖措施啦!

在湿冷的环境里,保持体温可不是件小事。秋裤、厚袜、围巾、手套,这些装备都得安排上。

此外如果家里没有集中供暖的朋友,可以考虑添置一些取暖设备,像是暖风机、电热毯等等,但使用时一定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