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在百年校庆活动中进行无人机表演,通过网传视频可以看到无人机在空中未精确定位,图案成“乱码”,在相关短视频平台搜索“中国海洋大学无人机”出现的关键词有“被干扰、恶意屏蔽”等,那么这是被干扰了还是无人机表演执行团队技术问题呢?
有网友分析飞行表演位置距离“相关单位”太近,可能有反制设备干扰,从彩排内容看,飞行图案是没问题的……
反制设备通常分为“三挡”,即:2.4G(屏蔽干扰遥控信号)、5.8G(屏蔽干扰图传信号)、GPS(屏蔽干扰卫星定位),有些型号还有“强制降落和返航”功能,但对于编队无人机与航拍无人机控制方式是不一样的,无人机表演不需要遥控器与无人机进行实时操控,而是在起飞前通过地面站将航线写入到无人机,起飞后反制设备开2.4/5.8G 对编队表演无人机是没有影响的,若是被反制设备屏蔽干扰GPS,无人机失去卫星定位,则进入姿态模式,逻辑设定都会“自动降落”,也就是往常看到的大规模快速下降,类似“炸机”场面,如下:
无人机表演活动按合规流程是需要申请空域进行报备的,“相关部门”也会知道飞行表演活动,根据无人机“新规”反制设备也不是任何人均可购买、使用的。
如今无人机表演,精度能够实现厘米级除了卫星定位,还有RTK差分,早期无人机表演是没有使用RTK技术的,很难实现“横平竖直”,此次视频中呈现的图案很像早期没有RTK精度不高的情况,是RTK地面设备出现了设备或技术问题?
无人机表演的卫星定位与RTK
在无人机表演中,卫星定位用于确定无人机的大致位置,而RTK(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则可以显著提高定位精度。
卫星定位系统(如GPS、北斗等)通过测量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来计算接收机的位置。然而,由于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气层、多路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定位存在一定误差,通常在几米到十几米的范围内。
RTK 技术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一个基准站,基准站已知自身精确的位置坐标。基准站和无人机上的移动站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基准站将实时差分数据发送给移动站,移动站综合自己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和基准站传来的差分数据进行差分计算,从而消除或减小卫星定位的误差,得到更精确的位置信息。
在无人机表演中,使用 RTK 技术可以实现无人机的精准定位和稳定飞行,确保它们按照预定的轨迹和编队排列,呈现出各种精彩的图案和效果。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能够使无人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准确,避免碰撞并保持良好的编队效果。
不过,RTK 技术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RTK 技术依赖于卫星定位,需要有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如果所在地本身接受 GPS 等卫星信号就很差,或者在有大面积的信号反射物的地方(如高层建筑附近、茂密森林等)、强电磁源干扰的地方(如高压输电线附近、变电站等),以及云层较厚的时候,RTK 技术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RTK 技术的精度也会受到基准站设置及作业半径的影响。为了保证效果,基准站应尽量架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并且要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和大面积的信号反射物。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定位不准情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