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百年纷争基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对同一片土地的争夺。1917年,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发表贝尔福宣言,承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民族之家"。当时的巴勒斯坦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占人口绝大多数。随后大量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的矛盾日益加深。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数十万巴勒斯坦人被迫离开家园,成为难民。加沙地区作为巴勒斯坦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人口密度极高。这片面积仅360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居住着超过200万人,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00平方米。

2007年,哈马斯通过武装夺取了加沙地区的实际控制权。与其他武装组织不同,哈马斯在加沙建立了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他们不仅组建了警察、法院等机构,还发展出包括卡桑旅在内的军事力量。卡桑旅是哈马斯最精锐的武装力量,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

多年来,哈马斯持续发展军事实力。他们建立了地下工厂,生产火箭弹、简易爆炸装置等武器。这些武器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在实战中往往能打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城市巷战中,这些武器给以军带来不少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马斯还在加沙地区修建了庞大的地下隧道系统。这些隧道纵横交错,总长度达数百公里。隧道不仅用于储存武器弹药,还可以作为指挥所和避难所。有些隧道甚至延伸到以色列境内,用于渗透作战。隧道系统大大增强了哈马斯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

同时,哈马斯还在加沙城区设立了众多暗哨和伏击点。他们利用民用建筑作掩护,在制高点设置观察哨,监视以军动向。这种布局让以军在进攻时处处受制,难以发挥装备优势。

在情报工作方面,哈马斯也取得不少进展。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网络,收集以军行动情报。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能够破解以军的部分通讯加密。这些能力让哈马斯在与以军的较量中占据一定优势。

对以色列来说,哈马斯的威胁与日俱增。从最初的简单火箭弹袭击,发展到现在能够组织复杂的突击行动。这种变化迫使以色列不得不投入更多军事资源来应对。同时,哈马斯的作战方式也让以军的技术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10月7日,哈马斯武装突然发动大规模突袭。在贾巴里亚地区,卡桑旅战士利用地形优势,对以军装甲部队发起猛攻。他们在街道上设置了多处伏击点,利用建筑物掩护埋设了威力巨大的简易爆炸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桑旅的战士们充分利用了城市地形。他们在建筑物中预设观察点,能够及时发现以军装甲部队的行动路线。同时在街道拐角和建筑物死角设置多重伏击点,这些精心布置的陷阱让以军吃尽苦头。

以军派出包括梅卡瓦坦克在内的装甲部队应对突袭。梅卡瓦坦克作为以色列的主力战车,以其优秀的性能闻名于世。但在城市战场上,即使是性能优异的梅卡瓦也难以充分发挥优势。狭窄的街道限制了坦克的机动性,密集的建筑为敌人提供了理想的伏击位置。

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哈马斯展现出高超的战术水平。他们不仅精确把握爆炸装置的引爆时机,还能有效协调各作战单位的行动。这种默契的配合让以军在推进过程中损失惨重。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地段,哈马斯的伏击给以军造成重创。

以军的装甲部队在城区作战时显得很被动。坦克庞大的体型在狭窄街道中难以灵活机动,建筑物的遮挡也限制了射界。更糟的是,复杂的城市环境让坦克难以及时发现地面威胁。就算配备了先进的观察设备,面对精心伪装的简易爆炸装置时也很难提前发现。

梅卡瓦坦克是以色列引以为豪的主战坦克。这款坦克采用了许多独特的设计理念。车体正面装甲呈楔形,可以有效减小被击中的概率。装甲采用复合材料制成,能抵御多种常规武器的攻击。

坦克内部空间布局合理,三名乘员分别是车长、炮手和驾驶员。发动机安装在车体前部,这种布局虽然不常见,但能为车组人员提供更好的保护。如果坦克前部被击中,发动机还能充当额外装甲。

除了被动防护,梅卡瓦还装备了主动防御系统。这套系统包括雷达和拦截装置,能探测并拦截来袭的反坦克导弹。系统反应速度快,成功率高,是坦克重要的保命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力系统方面,梅卡瓦使用德国产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500马力。虽然坦克重达65吨,但强劲的动力保证了良好的机动性。变速箱采用全自动设计,操控轻便,减轻了驾驶员负担。

火控系统是梅卡瓦的另一大亮点。先进的火控计算机能在行进间精确瞄准目标。昼夜两用的观瞄设备让坦克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稳定器性能优异,即使在崎岖地形上也能保持炮管稳定。

然而,再先进的坦克面对大当量简易爆炸装置时也显得脆弱。这些装置通常被埋在路面下或藏在建筑物中,当坦克经过时就会被引爆。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能掀翻重达数十吨的坦克,同时高温和冲击波还会对坦克内部造成严重破坏。

哈马斯使用的简易爆炸装置制作工艺相对粗糙,但威力惊人。装置使用军用炸药或改装炮弹,装药量经常超过50公斤。为提高杀伤效果,装置中还会加入金属碎片,爆炸时形成致命的破片云。

从技术角度看,简易爆炸装置之所以能对坦克造成巨大破坏,主要是因为爆炸的物理特性。大量炸药在极短时间内爆炸,产生超高温和超高压。这种压力以声速传播,碰到阻挡物时产生数倍于大气压的冲击波。就算是精心设计的坦克装甲也难以完全抵御如此猛烈的冲击。

在城市巷战中,哈马斯武装人员展现出高超的战术素养。他们深知在正面交锋中难以对抗装备精良的以军,因此采取非对称作战策略。他们会仔细研究以军装甲部队的行动规律,在可能的进攻路线上预先布置爆炸装置。

游击战术讲究出其不意。哈马斯战士会耐心等待最佳攻击时机,往往在以军最放松警惕时发动突袭。他们善于利用天气条件和地形特点,比如在能见度较低的清晨或黄昏时分发动攻击,或选择在建筑物密集区域设伏。

哈马斯还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能根据战场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战术,发现以军增派装甲部队就立即转移到更有利位置。同时通过分散部署减少己方损失。这种灵活的战术运用让以军在推进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