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以色列对伊朗的报复性空袭已然落幕,但围绕这一事件的争论却愈演愈烈。以色列是否提前通知伊朗?对此,以色列方面毫不留情地反驳,称这一说法“错误而离谱”。然而,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却明确表示,伊朗在袭击发生前“已提前获得相关信息”,这一回应简直让以色列如同“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以色列为何如此强硬否认?无非是为了掩盖自身的恐惧。它绝对不想让外界觉得自己惧怕伊朗的报复,然而,伊朗的回应彻底戳穿了这一伪装,让以色列的否认显得无比苍白。这种情况下,伊朗的声称无疑让以色列背负上了“怂包”的耻辱,令外界看到了它对伊朗反击的深深恐慌。

那么,真相究竟如何?以色列是否真的提前通知了伊朗?一方面,以色列确实没有、也不可能直接通知伊朗。今年4月,伊朗曾对以色列发起过导弹袭击,并通过沙特、约旦等国提前告知,以避免误击引发更大冲突。可以说,双方之间并没有直接沟通的渠道,以色列不可能直接向伊朗发出警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以色列确实通过某些渠道暗示了即将进行的报复行动。大约10天前,以色列先后与美国和中国进行了联系,确保其行动的合法性和可控性。以色列总理向美国承诺“报复行动只针对伊朗的军事目标”,而外长主动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沟通,交换中东局势的看法。这一系列动作显示,以色列意在为即将到来的军事行动铺路,同时希望中国能够劝说伊朗保持冷静。

从这一角度来看,虽然以色列没有直接告诉伊朗“我们要打你了”,但它通过中国这一渠道传递的却是“要打你了,做好准备”的信息。伊朗外长在与王毅的通话中表现出对局势的理解,强调“德黑兰不愿看到冲突进一步扩大”,这实际上是在说伊朗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心里有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了关键角色,为了避免伊朗的“过激反应”,美国曾向德黑兰泄露以色列的报复计划,让伊朗明确哪些地区可能遭到攻击。显然,伊朗对此早有准备,从而有效避免了严重伤亡。简单来说,伊朗之所以能够在这次冲突中保持冷静,与以色列及中美两国的提前通知息息相关。表面上局势紧张,实际上并未引发太大波澜。这一切都在王毅外长与以色列、伊朗外长的通话中得到了印证,双方的“套路”显然早已达成共识,根本没有引发全面战争的意图。

这场围绕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军事行动的争论,绝不仅仅是两国的敌对关系,更是国际政治中复杂博弈的缩影。以色列在面对伊朗时展现出的态度,暴露出其在大国博弈中的不安与无奈。对外界的质疑与猜测,以色列只能采取强硬的言辞,以维持自身的形象。然而,这种强硬反而让其在国际舆论中显得更加脆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局势的发展显示,聪明的国家应该懂得如何利用外交手段,避免冲突升级,以实现长久的和平与稳定。在这场复杂的国际棋局中,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谁又在暗中操控这一切?答案或许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中逐渐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