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匠心社区,活跃着一群年龄在50岁至70岁之间的“银发”志愿者。他们爱“管闲事”,邻里之间出现矛盾,总有他们进行调解的声音;他们爱“凑热闹”,逢年过节社区、街道开展文艺演出、居民活动等,总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参与社区治理 这群老人贡献“新能量”
茜草街道匠心社区下辖4个安置小区,80%以上居民为“三线建设”时期的老国企职工及其家属,其中30%以上为退休老人。繁杂的社区治理工作,仅靠街道和社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街道和社区想到了有效的办法,那就是让社区里50岁至70岁的老人们发挥余热,请他们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魏阿姨,你又在巡视小区啊。”今年70岁的老党员魏顾灵是社区居民们的“老熟人”,她和另外几位退休老党员一起,每天都要在社区里来回巡视,看看各小区的卫生情况,排查下有无安全隐患,听一听居民们的建议。
2019年开始,匠心社区在推进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积极引导老党员、老同志参与,为群众排忧解难,既实现了老有所为,也让居民们在安乐祥和中享受幸福时光。据了解,社区在各小区成立了党小组,党小组又成立了“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推进社区党建网格和治理网格“双网融合”,让300多名老党员参与到社区事务管理中。
在社区,居民和居民之间,居民和物业之间,总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这个时候,“银发”志愿者们凭借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管理经验,能够很快地将这些矛盾化解掉。
比如,在匠心社区8区,居民邵先生家因为下水道时常堵塞,导致污水倒灌进客厅。为了这事,邵先生与物业公司闹得不可开交,邵先生拒交物管费,物业公司也拒绝为他发放门禁卡。邵先生一度准备向法院起诉物业公司。
“银发”志愿者袁太华老人得知这件事情后,来到邵先生家进行实地查看,找到了问题所在,并将情况向物业公司作了反馈,同时也向物业公司管理人员指出其不发放门禁卡是错误的做法。物业公司在袁太华的劝说下,认识到了处理方式的不妥,随即组织施工队对下水道进行了修复,邵先生也补交了所欠的物业管理费。就这样,一起纠纷及时得到化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区事务的增多,不少“银发”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时也渐渐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社区分析认为,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于是,从2021年开始,在匠心社区,一个通过专业社工组织的孵化、培育和联动,推动低龄退休老人“乐活”“乐学”“乐益”,共筑“银发家园”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开始成形。
匠心社区推行“银发实践课堂”项目,选出6名老党员成立“银发家园”老党员工作室(同年工作室成立党支部)。这6位“头雁党员”觉悟高、经验丰富,在他们的带动下,建立了一支近30人的“银发”骨干队伍,再通过他们凝聚起一支规模大、热情高、能动性强的“银发家园”志愿服务队。
67岁的张友芳常年从事社区志愿服务,除了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外,一些邻里之间的矛盾,也在她语重心长的劝说下得以化解;68岁的刘宝成是社区的“热心肠”,他是所住楼栋的楼长,积极帮助居民们干了不少事情……
丰富居民生活 “银发”志愿者们“上才艺”
随着“银发家园”的发展成熟,“银发学院”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加入了各类兴趣小组,如舞蹈队、合唱队、走秀队……成员们通过学习和展示各种才艺,丰富了老年生活。在养老院、学校和街道、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中,时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逢年过节,他们包饺子、做点心、做月饼,和社区居民们共度欢乐时光。
年近七旬的邓元蓉就是这些兴趣小组中的一位积极分子。在她看来,参加文艺表演,不仅自己心情好了,还能给他人带来欢乐,这样的体验很难得。
和邓元蓉一样,不少老人参与兴趣小组后,纷纷远离牌桌、酒桌,家庭更和睦、小区更文明、社区更和谐了。在江阳区匠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李相君看来,“银发学院”让“银发”志愿者们想要展示自己的意愿也更强烈了。
2024年“醉美江阳年,春节天天乐”活动,“银发”志愿者在制作面点。曾凯摄
2024年“醉美江阳年,春节天天乐”活动中,在街道和社区的组织下,匠心社区的“银发”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其中。他们一起包饺子、包汤圆、蒸馒头,随后将这些美食送到附近社区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手中,和大家一起分享年味、共度佳节;“五一”劳动节,街道和社工组织慰问活动,“银发”志愿者们又做了200余只玫瑰花馒头,送给坚守在一线岗位的劳动者;重阳节,他们来到养老院,为老人们包饺子、表演节目,共同度过了难忘的一天。
“五一”劳动节,“银发”志愿者们为一线劳动者制作玫瑰花馒头。曾凯摄
匠心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数为“三长厂”(长江挖掘机厂、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液压件厂)的退休老人,他们都是从东北地区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泸州,为“三线”建设奉献了青春和汗水。他们在泸州组建家庭,在这里扎根下来。由于当年条件有限,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拍摄婚纱照。“银发”志愿者们充分发挥策划和社交能力,组织了一次为老人们补拍婚纱照的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为老人们准备了婚纱和旗袍等服装,并邀请专业化妆师、摄影师为他们打扮、拍照,并精心布置了场地。此次活动为18对老人拍摄了婚纱照,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90多岁了。
苏含贵和秦宝娟1966年从辽宁抚顺来到泸州,苏含贵很感激志愿者,他说:“几十年过去了,泸州越来越好,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年轻的时候来到这里一切从简,结婚没有拍婚纱照,这次弥补了当年的遗憾。”
老有所为,如今,这群“银发”志愿者们依旧活跃着,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贡献着“银发”力量。(彭茜、曾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