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造淮河黄金水道、推动沿淮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9日,淮河生态经济带第五次省际联席会议和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在江苏盐城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打造淮河黄金水道、推动沿淮高质量发展”。

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干流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4省,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苏5省。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24.3万平方公里的淮河生态经济带,是我国中东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淮河入海水道一路向东,最终在江苏盐城滨海县汇入黄海,因此盐城也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

此次在盐城召开的第五次省际联席会议上,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湖北五省领导提出“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会议审议了2024—2025年度《淮河生态经济带省际重点合作事项》,并签署《关于进一步协同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框架协议》。

此次会议强调,要奋力开启新一轮的合作与建设、共同打造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淮河样板;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强跨区域融合联动,更高站位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更高水平推动科创产业协同发展,更大力度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谋划合作共赢发展新路径,探索构建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新机制、建立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模式、协同开放合作新空间;要持续擦亮淮河生态底色,共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突出抓好污染共治,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加强绿色发展协作;要不断提升民生服务保障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优化完善公共服务,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当天下午,城市合作第五次市长会商会发布《打造淮河黄金水道 推动沿淮高质量发展盐城倡议》和《淮河流域港航协作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报告》提出,将构建以盐城港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港为核心,淮河、京杭运河两大淮河流域主通道为主轴,形成承东启西、南北互济,多港口深度互联合作的“一核、两轴、四向、多点”的淮河流域港航发展总体空间格局。会上,29个成员市(县)负责同志共同围绕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水运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签署市际合作协议。

其中,水运高质量发展是重要议题。淮河流域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随着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和盐城港滨海港区20万吨级航道的加快建设,将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盐城是“水运”大市,拥有淮河出海航道、连申线、刘大线等多条省干线航道,东接黄海、南邻长江、西承淮河全流域体系、北接连云港国家级海港,基本实现干线航道“通江达海接运河”目标。数据显示,盐城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377公里、位居江苏第一。

目前,盐城正统筹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一方面,不断提高港口能级,盐城港大丰、射阳、滨海和响水港区全部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6个,航线总数达55条。2023年,盐城港口吞吐量达2.15亿吨,集装箱68.53万标箱。另一方面,为策应“水运江苏”建设、发挥盐城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优势,盐城重点推进连申线灌河至黄响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航道重点工程在建项目,以及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盐城段等3个前期项目。

未来的盐城,将为发挥淮河“黄金水道”效应,打造淮河出海门户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发挥沿海港口腹地中转优势,推进与淮河生态经济带上游港口合作,为淮河沿线城市提供便捷出海通道。另一方面,优化联运布局,加强资源整合和揽货拓源,开通省内至淮安、宿迁、徐州,以及省外至安徽蚌埠港、山东济宁港等内河航线。

而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盐城很有经验,可为沿淮城市提供参考与借鉴。盐城是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碳达峰试点城市,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城市。

盐城不仅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同时还拥有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太阳能资源富集,汇聚新能源开发“五大六小”所有央企,推动“风光氢储”一体融合发展。其中,风电产业集聚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中车电机等领军企业,构建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海上风电整机产能约占全国40%以上,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此外,盐城正试点建设零碳产业园区,加快规划建设“海上能源岛”,打造海上新能源综合利用高地,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500万千瓦,每年新能源发电近300亿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约2200万吨。

据悉,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第六次市长会商会将在安徽省亳州市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