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中山公园,随处可见一些有着明显人工打造痕迹,边角十分规整的石条,石板。
这些石条,石板,实际上是明清时期,桂平城的一些官府建筑,城墙,庙宇的被拆除后,遗留下来的建筑构件,甚至还有一些墓碑,散在桂平城中各处。
后来,在民国以后的几十年间,由于桂平的各种城建需要,相关部门就地取材的使用了这些石材进行各种公共设施的建设。
像桂平老城区的大街小巷,码头等等,基本都是用石板,石条铺就的,在八十年代那会,桂平的西山,中山公园的修整建设,更是大量的用到这类石材。
所以,这些石条,石板其实都有着不少的“桂平人文故事”。
转着中山公园的湖边,都是用这类石条筑边的,细细看来,有些石板上还有字,主要是墓碑,看到其中有块写有“第二军”字样。
桂平的人文历史,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还是了解一二的,就意识到这应该是一方民国时期的墓碑,于是,找来东西,擦去表面的浮土和枯叶,上面的字可就清晰多了,字体刻得比较深,很容易辨认,中间一列写着:
定滇军第二军警卫三大队十中队长祁君永康之墓。
但碑右的字则模糊很多,依稀可见应该是地名,按道理是墓主人的籍贯,辨猜着应该是“云南江川县XXX人”。
按照墓碑的传统格式,左下应该还刻有修墓人的落款信息,只可惜,被砌压住了,也就不知道内容了。
查了一下历史,“定滇军”,是在1923年9月,由时任滇军第二军军长的范石生改建,1926年11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
而这位第二军警卫三大队十中队长祁永康的生平经历,则不详了。按推理,应该是他随部队来桂平期间,不知何因,不幸身故,只得就地客葬桂平。
只是岁月如梭,山河变样,经历了历史的种种风雨,也就只留下了这个墓碑,被砌于湖边,当了围湖石。
那一位和“滇军”有关的人,怎么就客死在“他乡”桂平呢?
这又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呢?
这就和民国年间的第一次滇桂战争有关了。
1922年第二次护法战争期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与孙中山意见不合,6月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围攻总统府,炮击永丰舰。由此,孙中山电令北伐军回师广东。
1923年,时任滇军北伐先遣司令的范石生,正率部驻滇、黔、桂边界,后随总指挥,滇系的杨希闵东下,与桂军,粤军配合平叛, 收复广州,迎孙中山返穗指挥。
范石生(1887~1939)是何人呢?他也可以说是民国时期一位“牛嗨”人物,在这时期的滇军中,他可称得上是滇系革命元老,从出身资历来说,他比后来名气更大的的龙云,卢汉都要早。
他率部协助平定陈炯明叛乱,保卫了广州的革命大本营,因此得到嘉奖,得到孙中山亲题“功在国家”四字和军刀一柄相赠,并获授上将军衔。
1923年6月,驻粤滇军(史称:第二次驻粤滇军)改编为中央直辖的滇军第一,二,三军,范石生因功受奖,被任命为滇军第二军军长。同年9月,范石生把他所属的第二军,改称之为:定滇军。
这就是桂平中山公园祁永康墓碑的“定滇第二军”的由来了。
1924年底,新桂系将领李宗仁、黄绍竑正在桂北大战旧桂系军阀沈鸿英,滇军军阀唐继尧却趁机出兵广西,发动滇桂战争(史称:第一次滇桂战争),并于1925年2月攻占省会南宁。
情况危急,广东的革命政府派中央直辖滇军第2军范石生部入桂驰援。3月中旬,范石生率领的定滇军抵达桂平,与桂军组成联军,兵分两路前往南宁区域与唐继尧指挥的滇军展开大战。
后来的结果也知道了,桂系为首的联军胜利,滇系唐继尧败退回云南。这个历史过程可以网上搜一下,这就不多说了。而这位第二军警卫三大队十中队长祁永康大概就身故于这个时期。
关于定滇军在桂平的历史,现在找不到什么记载,但按这位“祁永康”担任警卫队长的身份推算,可能当时定滇军的司令部曾设在桂平一段时间。
只是具体的历史详情就猜不着了。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热门跟贴